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19届 高考语文专题 四诗歌
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阅读重在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高考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均选自名家非著名作品,其中,全国卷Ⅱ为了“规避”,选择了长诗节选。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提升。全国卷Ⅲ链接课内,常规题,难度不大。〖真题导引〗【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参考答案】诗的首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长江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颔联则回想江水泛滥造成的影响来写近古国运不兴。诗的前四句起势不凡,照应题目,为歌颂大唐盛世蓄势。【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与分析能力。分析时第一句宏观联想江流的宏大分布,第二句具体描绘江水之浩瀚与奔腾,这种宏大的景象暗示当时盛唐气象的象征性,其主要目的是为后四句的议论抒情铺垫与蓄势。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参考答案】诗歌尾联运用任公子的典故,含蓄地写出了盛唐王朝无内忧外患、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作为盛世才子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与分析能力。最后两句反用典故,当年的任公子因为水中有巨鱼而钓,如今水中无巨鱼,任公子也无所作为了。依据注释,“水中无巨鱼”表示世无巨寇,显然是对大唐王朝的赞颂,同时作者自比任公子,本想有番作为,却也只能像任公子一样“罢钓竿”,有失落之感。【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第一问:曹霸画的马,好像从宫门腾跃而出的飞龙,一切凡马在此马前都显得相形失色,通过对比,衬托出曹霸笔下宝马的神奇雄峻,烘托出曹霸绘画技艺的超凡高妙,表达了诗人对画家的赞美。第二问:曹霸作画前先描写先帝的马气宇非凡,飒爽英姿。接着写曹霸展开绢素作画,巧妙构思,匠心独运,然后淋漓尽致地落笔挥洒,须臾之间,如“九重真龙”一样的马跃然画卷。【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本题为两问,第一问是“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在诗中找出描写马的特征的词语即可。第二问“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考查人物形象,到诗中找出作画的准备,及作画时的状态。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一二句写先帝的御马玉花骢,众多画师都描摹过,却各有不同,无一栩栩如生。为后面描写曹霸画马的过程做铺垫,与曹霸笔下的骏马形成对比,烘托出曹霸画技的高超。②三四句,写玉花骢牵至阊阖宫的赤色台阶前,扬首卓立,神气轩昂。“生长风”写出了真马的雄峻神气,作为画中马的有力陪衬,进一步烘托曹霸的高超画技。③五六句写玄宗即命曹霸展开白绢当场写生,曹霸当即独运匠心、细心构思,而后淋漓尽致落笔挥洒。须臾之间,“真龙斯须九重出”,进一步点出画家画马的神妙,鲜明地衬托出了曹霸画马技艺的高超。【解析】此题是考查表达技巧,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了。接着从文本入手,分几个层次来作答即可。【2016年高考全国卷Ⅲ】读下面宋诗,完成8-9题。44\核心考点·语文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参考答案】观点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事实,但强调即使如此,也还是能够去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观点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出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解析】这道题要先明确表态,做出选择,然后阐明理由——你选择的词语在描述内容、表达情感上的作用。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参考答案】①曹诗写出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慨。【解析】试题与课内的《破阵子》的链接比较,首先要回顾课内诗歌,理解其思想情感。“情感基调”是指诗歌的基本情感。曹诗言“三十年前”到现在,依然“臂健、眼明”,可见其老当益壮,豪情万丈。而辛词《破阵子》,是主要从回忆沙场秋点兵的意气与反击战的凯旋中,尽显英雄气概,但结尾回到现实,一句“可怜白发生”,揭示主题,英雄迟暮,功业未成。〖解题方略〗一、对综合手法的鉴赏。答题时应该从大脑中搜索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方式”“描写角度”“作者风格”“意境创设”等“手法”类知识,与诗歌具体写法相对照,以进行正确解释。例如古人认为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解答这个题就要综合考虑诗句在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手法,从而使评论者产生了“巧”的评价。二、对修辞手法的鉴赏。答题时要从大脑中搜索出“比喻”“借代”“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对比”等“修辞”知识,与诗歌具体写法相对照,以进行正确解释。答题的关键还是要注意既要回答修辞手法,还要回答表达效果。在新课标全国卷试题中,一般不单独考修辞手法,而是把它与其他艺术手法的赏析结合在一起考查。三、对表现手法的鉴赏。答题时也应该从大脑中搜索出“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方式”“描写角度”“作者风格”“意境创设”等“表现手法”,与诗歌具体写法相对照,以进行正确解释。四、对写法中的角度的鉴赏。答题时需要提取大脑中“远近”“虚实”“动静”“点面”“视听触味”等“角度”,与诗歌具体写法相对照起来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有时会直接点明角度,答题时只需根据具体的诗句分析角度即可;有时会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的方式来考查考生,所以鉴赏时要注意,一般景物描写的诗句可能会涉及到“远近”“动静”“点面”“视听”“触味”等角度,实写和想象结合的要考虑“虚实”角度。五、对典故运用的鉴赏。答题时需要提取大脑中的“典故”知识来理解诗句内容。典故,也称故典、古事、故实等,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对典故的考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题干中直接点明典故,加以分析,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二是题干要求从原诗中摘选出典故,再加以分析。六、对诗歌结构、构思方法的鉴赏。答题时需要提取大脑中“先景后情”“先叙后情”“起承转合”“逐层深入”“悬念”“波澜”“线索”“详略”“点题”等结构构思、结构方法知识作答。分析诗歌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而诗歌的结构方法要根据所写内容分析,比如写景的作用往往有渲染、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等。开头的描写有点题或总起下文等作用。七.对艺术风格的鉴赏。答题时需要提取大脑中的与题干相关的“风格”知识作答。这种题型与前面提到的语言风格题不同的是,看似考查风格,实际上要求结合诗歌中的艺术手法,依据具体的诗句来扣合诗人的风格。〖诗歌专项训练第一组〗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流莺[注]李商隐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注]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14.下列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B.“不自持”三字是全诗诗眼,暗示流莺对自己的命运漠不关心。C.“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D.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E.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15.诗人托流莺以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答: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感皇恩·别情赵企骑马踏红尘①,长安②重到。人面依前似花好。旧欢才展,又被新愁分了。未成云雨梦,巫山晓③。千里断肠,关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杳。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故人何处也?青春老。[注]①红尘:既指繁华长安,也指遍地落花。②长安:京都。③未成云雨梦,巫山晓:典出宋玉《高唐赋序》,这里借巫山云雨典故,暗喻与故人相会时短的怨恨之情。14.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该词风格悲凉深沉而又高远雄浑,表现手法多样,尤其在布局谋篇方面更具特色,它层次分明、结构紧凑。B.词的上阕写与故人久别重逢的相聚之欢,但欢不掩悲;词的下阕抒写才相逢又分手远去的悲苦心情。C.“未成云雨梦,巫山晓”,意思是说:与久别之人还未能很好地再续前缘,就被无情的黎明破坏了。D.词人寓情于景,心情凄凉,摧人心肝:千里作远别,已令人心痛肠断;穿行于关山古道之间,回头怅望京都高城已不可见。E.“满怀离恨,付与落花啼鸟”运用典型的移情手法,把离情别恨交付给落花,交付给啼鸟,无可奈何中又见词人开朗的性格。15.简要赏析下阕前五句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6分)答:III.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浪淘沙邓剡①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②。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注]①邓剡: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追随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与文天祥一道被俘押赴北上,本词为因病羁留建康(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新亭:在今南京市南,据史料记载,西晋灭亡后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到此哀叹相慰。14.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词以“疏雨洗天清”简淡起笔,通过描写秋雨疏落、一洗天地的景象,奠定了全词清新爽朗的情感基调。B.“枕簟凉生”是写此时已从夏季转入秋季,暑退寒来本是自然节序,但一个“生”字却写出了词人是从枕簟渐生凉意的触感中感知到秋的到来。C.“井桐一叶做秋声”一句,既是报秋,又勾起了对自己身世的感叹,将景物的萧条与心境的衰颓熔铸一体。D.“谁念客身轻似叶”是通过设问、比喻手法写出词人由秋叶轻飘联想到身世飘零,道尽了去国离乡、无人顾念的凄苦。E.“千里飘零”不仅写出了词人被押赴北上时远离故土的凄凉,更表达了独自羁留建康的孤苦与个人命运的不可把握之感。15.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46\核心考点·语文IV.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摊破浣溪沙·咏桂花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①,大②鲜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麄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俗、高风亮节闻名。
本文标题:19届 高考语文专题 四诗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62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