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第三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国民革命
第三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国民革命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的历史地位。2.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及基本情况。3.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4.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了解北伐战争的推进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和过程。重点难点:五四运动对于近代中国的意义;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先进的中国人在众多社会思潮中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特点;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的兴起和失败一、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北洋军阀的统治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靠山。许多军阀本身就是大地主,并直接经营一些官僚资本企业。北洋军阀统治中国,从1912年3月至1928年12月,长达16年之久。(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是一批经受过辛亥革命洗礼,对民主共和感到失望,对军阀统治深感绝望的先进知识分子,决心从改造国民性入手,通过思想文化领域的民主启蒙,以达到救亡图存目的而展开的反封建思想启蒙运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吴虞周树人周作人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陈独秀宣告:“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为此,“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这个“三旧”构成了封建思想文化的核心。3.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和发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而这个闸门一被打开,各种新思潮的涌流就不仅不可避免,而且是无法遏制的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廓清了道路。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新文化运动的参加者基本局限在知识分子的范围。对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采取形式主义的取舍态度,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四)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背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的革命力量的壮大成熟,使五四运动具有了比以前的革命运动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领导和骨干的力量。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分赃会议基本过程: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生集会游行,表示抗议。北洋政府捕部分学生,经斗争5月7日释放。运动尚局限在知识分子范围。驻日公使章宗祥签订二十一条的代表之一陆宗舆曾任驻日公使1919年5月7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欢迎“5·4”游行大会被警署拘留学生返校合影正在街头演讲的北京大学学生——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甘博慑于1919年6月北京军警逮捕演讲学生——美国社会学家西德尼·甘博慑于1919年6月五四运动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第一次的大联合行动6月3日,政府再捕学生,激起全国人民愤怒。6月5日上海举行“三罢”斗争。斗争发展为全国范围内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上海商界罢市声援北平学生上海工人罢工游行巴黎和会签字及中国拒签报道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运动,一次文化启蒙运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的原因第一,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失败,欧美式民主制度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破产,使先进的中国人把寻求国家出路的目光转向社会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梁启超、蒋方震、丁文江、张君劢等即赴欧洲考察。此为梁启超等行前合影第二,新文化运动否定中国传统封建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客观条件;第三,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掠夺,特别是巴黎和会对中国的不公正,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价值产生怀疑,转而对社会主义思潮产生兴趣;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使先进的中国人把寻求国家出路的目光转向社会主义、转向俄国1902年,梁启超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马克思。1904年,他在《中国之社会主义》一文中,再次提到马克思主义,并作了极短的介绍(不过40字)。朱执信是资产阶级民主派中对马克思主义研究最有心得的人,他已经能够分辨出马克思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但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从避免在中国发生“社会革命”的主观愿望出发的。1912年10月14日至16日,孙中山在上海中华大戏院应社会党本部之请,连续三天作关于社会主义源流及派别的演说。孙中山(1866—1925)的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都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列宁曾经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为“主观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中,孙中山是马克思主义最真诚的合作者目光转向布尔什维克、转向列宁第四,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登上政治舞台,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第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理想(“等贵贱均贫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等)、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和朴素辩证法的思维方式与共产主义理想、道德追求、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方面有相通之处。总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综合运动的结果,是历史的选择。马克思主义传播路径和表现五四运动前,主要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介绍,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误,带有浓厚的主观主义色彩;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从东(日本)、西(法国、德国)和北(苏俄)三个渠道传入我国。主要表现为:第一,大量刊物开始创办,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扩大;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译介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出版《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第二,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进步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如:少年中国学会、新民学会、觉悟社、利群书社、共存社,等等。周恩来等在天津创办觉悟社。图为觉悟社成员毛泽东、蔡和森发起新民学会第三,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大李汉俊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李达董必武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五四时期涌入中国的众多西方社会思潮中,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外,影响较大,流传较广的还有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工读互助主义等。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实用主义:代表人物胡适。有反封建教条、反对迷信盲从的作用,但也有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负面影响。基尔特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梁启超、张东荪等。主张和平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代表人物黄凌霜、区声白。主张通过宣传主义或暗杀暴动等推翻政府和资本家,建立无政府共产主义社会。工读主义:主张实现劳心与劳力、工与读相结合;以工读互助团为基础建立新社会。新村主义:代表人物周作人。主张以建设“新村”为基础,建立人人平等、互助友爱的社会。文化保守主义:代表人物章太炎、刘师培、梁漱溟、章士钊等。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学习的主张,大力提倡东方文化。此外,欧文的合作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尼采的超人意志、易卜生主义、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平民主义教育”,也曾风靡一时。马克思主义者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论战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胡适张东荪区声白黄凌霜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陈独秀。(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代表人物有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代表人物有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基本经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0年8月至年底,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讨论建党事宜☆共产国际先后派维经斯基、马林等人来中国帮助建党。☆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游船张国焘刘仁静李汉俊李达毛泽东何叔衡陈潭秋董必武王烬美邓恩铭包惠僧陈公博周佛海2.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从思想基础看,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马克思主义完整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同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从阶级基础看,它是在半殖民地中国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而且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工人阶级根本不可能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很少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产生幻想。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其成立是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中国革命从此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4、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阐明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宣言》第一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明确区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动员、组织和鼓舞中国人民争取解放的一面战斗旗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推动中国工人运动,1922年至1923年出现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形成第一次高潮(香港海员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工会学校教职员照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都曾经在这里工作1922年9月汉口徐家棚粤汉铁路工人俱乐部成立摄影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成立合影右图为二七烈士林祥谦、施洋左下图为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办事处右下图为江岸铁路工会会员证章领导农民运动(浙江、广东和湖南),有力打击了封建地主经济和传统势力,为后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浙江萧山衙前农民协会旧址——萧绍运河旁的东岳庙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农民运动的彭湃同志。1922年他在家乡广东海丰赤山约组织农民协会,开展农民运动。三、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一)北洋军阀混战局面下的中国北洋军阀争夺政权,战争频繁;军阀政府贿赂公行,政治黑暗;苛捐杂税,经济濒危。奉系军阀张作霖直系军阀冯国璋皖系军阀段祺瑞北洋军阀的混战:1920年7月直皖战争,以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为争夺北京政府统治权在京津地区进行战争。结果是段祺瑞被迫辞职,直、奉两系军阀遂控制了北京政权。1922年1月-5月,直系军阀(吴佩孚)与奉系军阀(张作霖)发生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直系取胜,完全控制了北京政府。1924年9月-11月,张作霖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果张作霖、冯玉祥等共同拥戴段祺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北京政权落入奉系军阀手中。资产阶级改良派和地主阶级的开明士绅幻想通过政治改良谋求中国的出路。蔡元培、胡适、王宠惠好人政府梁启超废督裁兵运动孙中山第二次护法运动1922年6月的陈炯明叛乱,加速了孙中山和国际共运的合作(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国民革命的兴起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国共合作的背景:孙中山经过第二次护法战争的失败,终下决心寻找新的社会力量和争取新的国际援助;列宁和共产国际推动中共与国民党合作。苏俄代表越飞张太雷1923年1月,孙中山亲笔修改的《中国国民党党
本文标题:第三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与国民革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6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