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试卷第1页共3页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1.“芳林新叶催陈叶”,与下列描述的生物特征相同的是()A.阳光下生长的小麦B.朵朵葵花向太阳C.人的排汗、排尿、呼出气体D.蜻蜓点水2.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B.昆虫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C.图中分解者指的是真菌D.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水稻3.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尝试自制生态瓶,已经准备了小鱼、石头、容器和池塘水,如果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补充()A.分解者B.生产者C.消费者D.非生物部分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话体现的是生物间的哪种关系()A.竞争B.捕食C.合作D.寄生5.沙蒿在西北干旱贫瘠的土壤中生长,并且能固沙,这说明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环境C.生物对环境没有影响D.生物能影响环境,也能适应环境6.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A.草→老鼠→蛇→细菌真菌B.草←兔←狼←蘑菇C.阳光→草→兔→狐狸D.草→老鼠→蛇→鹰7.下列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A.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B.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C.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D.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面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B.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最多C.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彼此独立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9.关于显微镜使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对光时,光线太强,应选用小光圈和平面镜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同时眼睛注视物镜C.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观察材料要薄而透明D.目镜不变,物镜由20×转换成40×,视野范围变大,物像变大10.下列关于细胞生活所需物质和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其中有机物的分子较大B.构成细胞的物质中,水、无机盐、蛋白质都是无机物C.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结构是线粒体D.细胞中的物质都是自己制造的11.制作活细胞临时装片时滴加清水或生理盐水的目的是()A.为细胞染色B.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C.防止产生气泡D.为细胞提供营养12.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1个体细胞连续分裂3次后,形成的细胞数目和每个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是()A.4个、5条B.8个、10条C.4个、20条D.8个、20条13.2017年6月1日距离发生了“东方之星”沉船事故两周年了,事故中部分遇难者被发现时已面目全非,为辨认其身份,需提取死者的DNA样本。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14.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①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起保护作用B.④中含有能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C.⑤是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里面含有细胞液D.⑦是能量转换器,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15.每个生物体都有一定的结构层次,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A.植物体→组织→器官→细胞B.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C.细胞→系统→器官→组织→植物体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16.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是()A.酵母菌B.水绵C.变形虫D.衣藻1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水呈现绿色的原因是水中有大量的()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种子植物D.蕨类植物18.松树与桃树的共同特征是()A.都是绿色开花植物B.都有果皮C.都有六种器官D.都能产生种子19.一颗种子能发育成一棵参天大树,这是因为种子中包含有发育成一株完整植物的()A.种皮B.胚C.胚乳D.胚轴20.下列都是单子叶植物的一组是()A.高梁、大豆、花生B.水稻、蚕豆、黄瓜C.水稻、小麦、玉米D.小麦、蚕豆、高梁21.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A.甲组种子先萌发B.乙组种子先萌发C.甲、乙两组同时萌发D.乙组种子不萌发22.同学们在做测种子发芽率的实验时,做了四次:第一次是94%,第二次是96%,第三次是95%,该种子的发芽率应为()七年级生物试卷第2页共3页A.96%B.95%C.90%D.93%23.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24.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A.含氮、磷、钾的无机盐B.含氮、磷、铜的无机盐C.含钙、磷、钾的无机盐D.含氮、锌、钾的无机盐25.“日淡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下列有关荔枝食用部分的叙述正确是()A.属于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B.属于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来C.属于种子,由子房壁发育而来D.属于果皮,由胚珠发育而来26.荔枝在开花期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就会减产,其原因主要是()A.气温低,阴雨连绵,开花少B.阴雨天,光合作用减弱C.阴雨连绵,昆虫活动少,传粉不足D.气温太低,影响果树生长27.花是被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从繁殖后代的角度看,一朵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A.花萼和花瓣B.子房和胚珠C.雌蕊和雄蕊D.花粉和花药28.株玉米在生长旺盛时,一天要吸收几千克水,这些水绝大部分用于()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构成细胞29.叶片的结构包括()A.表皮、叶肉、叶脉B.表皮、叶肉、气孔C.气孔、叶脉、表皮D.叶肉、气孔、叶脉30.下图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处理及结果示意图,对此分析错误的是()A.说明叶片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B.说明叶片制造有机物需要光C.说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放出了氧气D.对叶片进行部分遮光的目的是进行对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读图理解、实验探究、资料分析、综合应用共4小题,共40分)31.读图理解(10分)以下是关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请回答:(1)图中该植物由小到大的生长过程中主要通过图乙中的[]___________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再由根、茎、叶内的__________输送到植物体各处。(2)图甲是植物的芽,主要是分生组织构成,可发育成枝条,其中芽轴发育成_________。(3)图丁中的大豆种子由图丙中的________发育而成,图丙中的③子房传粉受精后发育成。(4)图丁中大大豆萌发需要环境条件有适宜的、一定的和充足的;大豆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细胞呼吸作用逐渐增强。[]____________内的营养物质被逐渐转化、输送后,[]____________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32.实验探究(10分)(1)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实验前为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步骤①将植物放到______处一昼夜,目的是。(2)步骤②用黑纸片遮盖叶片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不遮盖,其目的是形成_____,它的变量是_____。(3)步骤④用溶解叶片中的色素。(4)步骤⑤滴加进行染色。(5)实验结果是见光部分a变成了________,不见光部分b。说明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光合作用的条件。33.材料分析(10分)广东某市的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有捕食关系的A、B、C、D、E五种生物体内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经检测其结果分别如表所示。根据上述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据此推断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如果因为过度捕捞,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E全部消失,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生物(填字母),并且由于随着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的能力也会随之降低。(3)该生态系统中相对数量最少的一类生物是(填字母)(4)除表中生物外,该生态系统还存在着一类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它们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分解大自然中生物的遗体残骸,被称为。34.综合应用(10分)请用你学过的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在森林中迷路时可以借助苔藓植物辨认方向的原因是:植物依靠茎叶吸收水分,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由此推断,树干上长有苔藓植物的一侧应该是朝(填“南”或“北”)。(2)海洋中有很多藻类植物,其中紫菜、海带可食用,藻类植物的结构特征是没有的分化(3)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植株高大,不但因为它有了真正的,而且体内出现了组织。(4)藻类、苔藓、蕨类都是用繁殖。七年级生物试卷第3页共3页七年级生物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5CDBBD6-10DADDA11-15BDDBD16-20BADBC21-25CBDAB26-30CCAA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含读图理解、实验探究、资料分析、综合应用共4小题,共40分)31.读图理解(10分,每空1分)(1)①成熟区导管(2)茎(3)胚珠(④)果实(4)温度水分空气④子叶③胚根32.实验探究(10分,每空1分)(1)黑暗消耗叶片原有的淀粉(2)对照光(3)酒精(4)碘液(5)蓝色黄白色(不变色)淀粉光33.材料分析(10分,每空2分)(1)A→E→C→B→D(2)C自动调节(3)D(4)分解者34.综合应用(10分,每空2分)(1)北(2)根、茎、叶(3)根输导(4)孢子
本文标题: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69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