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弗兰克盖里与古根海姆博物馆
•WhoisFrankOGehry-关于弗兰克·盖里•Deconstruction-解构主义•Nationale-NederlandenBuilding-跳舞的房子•MuseoGuggenheimBilbao-古根海姆博物馆•WlatDisneyConcertHall-沃特·迪斯尼音乐厅解构主义他白天是卡车司机,晚上在夜校学建筑;他改名gehry,理由是字母排列的形式感;他在美国陆军战队开始设计生涯,把军队厕所的标语设计得像是天主教堂的装饰手抄本;他的作品被人当面说成“thatpieceofshit!”;他设计过狗屋,还被买家抱怨进度太慢;他的设计方案,引来共和国总统参与讨论;他还被《辛普森家族》调侃是在垃圾箱里寻找灵感的建筑师……他是弗兰克·盖里,当代最具创新精神与影响力的建筑家。他是拥有地标性建筑最多的当代大师,享有包括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在内的无数肯定。他桀骜不驯,率性直言,对他的误解与对他的推崇几乎来得同样猛烈,面对周遭扬抑的声音,他始终坚守自我。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洛杉矶迪士尼音乐厅、布拉格“跳舞的房子”、蒂凡尼的珠宝……他只以不断创作回应疑惑,大胆探索,拒绝自我抄袭与自我设限,他的作品与他在书中娓娓道来的人生故事一样,永远超乎你的想象。——摘自《ConversationswithFrankGehry(与弗兰克·盖里对话)》愤怒的盖里回应:“让我来告诉你吧,在今天的这个世界,98%的建筑和设计都是狗屎,毫无设计感,忽略以人为本的原则,甚至他们根本不知为何而设计。这些都是垃圾建筑。”“偶尔会有一小部分的人,非常少数的一些人,他们会做出特别的设计。但是能不能不要干涉我们,我们已经非常努力地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从来不主动寻求工作,从来不公关,也从来不等任何人给我电话。我只和尊重建筑艺术的客户们一起工作。还有,请不要再问类似愚蠢的问题了。”简单的说,“解构主义”就是“结构主义”的反义词。解构主义及解构主义者就是打破现有的单元化的秩序。当然这秩序并不仅仅指社会秩序,除了包括既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婚姻秩序、伦理道德规范之外,而且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较抽象的文化底蕴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反正是打破秩序然后再创造更为合理的秩序。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代表人物法国建筑师屈米说过:“今天的文化环境提示我们有必要抛弃已经确立的意义和文脉史的原则。”另一位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美国建筑师艾森曼认为解构思想的精华是“绝对的取消体系”,倡导运用解构主义建筑中表现“无”、“不在”、“不在的存在”等等。从解构主义的作品可以看出,解构主义建筑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失稳的状态,然而所谓“解构”并非把建筑结构、设备管道、实用功能加以消解,而是打破、消解传统的构图法则,提倡分裂、片断、不完整、无中心、不稳定和持续变化的构图手法。其基本原则是提倡偏移、参差、重叠、扭曲、扩散、裂变等全新的解构空间。伯纳德·屈米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丹尼尔·利伯斯金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彼得·艾森曼哥伦布市会议中心概况“跳舞的房子”其实叫做荷兰国民人寿保险公司大楼(Nationale-NederlandenBuilding),由克罗地亚籍南斯拉夫建筑师VladoMilunić和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合作设计于天鹅绒革命(VelvetRevolution)后的1989年,定稿于1992年,完工于1996年。盖里原本将这幢房子命名为“弗兰克和琴吉之屋”,取自两位美国人:弗雷德·阿斯泰(FredAstaire)和琴吉·罗杰斯(GingerRogers)之名,他们是著名的舞蹈家和舞台剧演员,但可能由于“媚俗好莱坞之嫌”而很少被使用。这座相拥起舞的建筑物,真的能够令人感受“裙摆摇摇”。据说,在1992年的一次会议上,盖里和Milunić表示,这个建筑的动态和静态概念与“阴阳”有关,象征着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从共产主义政权向议会民主制度(Parliamentarysystem)的过渡。这座建筑里有餐厅、酒吧和现代化的办公室。房子造型充满曲线韵律,蜿延扭转的双塔就像是两个人相拥而舞,因此被称为“跳舞的房子”———左边是玻璃帷幔外观的“女舞者”,上窄下宽像舞裙的样子,右边圆柱状的则是“男舞者”,所以又有人以著名的双人舞者金姬·罗杰斯及弗雷德·阿斯泰尔将大楼命名为“金姬和弗雷德”,两栋建筑物像极了他们舞影婆娑的样子。这栋新潮的办公建筑,刚好位于二战期间遭美军误以为是德国的德雷斯顿而惨遭炸毁的原址上,业主是荷兰的保险公司,房子顶楼是布拉格有名的法式餐厅——布拉格的珍珠。从餐厅顶楼可以远眺皇宫和大教堂,夜幕低垂时,皇宫的灯光和河上流动的灯影暧昧相约,道不尽恋恋风情。特点然而,这栋建筑从规划到完成却是贬多于褒,尤其是设计者弗兰克·盖里曾被称为“外星人美国建筑师”,常因为漠视当地风土环境,只一味移植美国经验而遭人诟病。捷克人就戏称街角那个玻璃曲线塔为“被扭曲的可口可乐瓶”,大部分人甚至认为这栋房子是美国继二战后在欧洲投下的第二颗炸弹,是一个破坏城市纹理的象征。!争议从平面上看,很显然充满了弗兰克盖里一贯的风格,不同形状的平面的拼合,看似毫无逻辑。不过从整个体量上来看,虽然不规则而又失衡,构图却是经过仔细推敲的。建筑顶层是一间餐厅,在这里用餐可以饱览布拉格城堡和佩特任山的景色。由餐厅的门可以到达屋顶露台,露台上放置一个由金属网和金属架搭建的构筑物。给这个混凝土与玻璃交织的建筑又增添了一抹看似不怎么和谐的收尾。而建筑底层的弧形的柱子也不知道给结构工程师带来了多少困扰。总之这栋建筑充满了任性。立面的开窗很像画框,而有意无意在墙皮上波形线条的处理似乎和一旁蔚蓝的伏尔塔瓦河相互呼应,恍若是一副静止的画面。从高空中俯瞰,这座建筑仿佛从那些古老的建筑的缝隙中生长了出来,屋面的曲线造型和伏尔塔瓦河相互偎依。盖里真的没有考虑过城市的肌理而把这个建筑强行塞进城市中了吗?可能还是有许多细小的痕迹可以追寻建筑师对城市的回应,而并不只是从建筑的风格上就对其进行否定。1991年开始设计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MuseoGuggenheimBilbao),成为盖里“晚年变法”,跃升到更高创作境界的重要契机。这座博物馆也成了盖里的代表作,甚至可以说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博物馆选址于城市门户之地——旧城区边缘、内维隆河南岸,与邻近的美术馆、德乌斯托大学及阿里亚加歌剧院共同组成了毕尔巴鄂城的文化中心。博物馆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一进门便是个300平方米的高大门厅,用于举行招待会和安放永久性艺术品。里面的展厅分三层,采光很好。周围是附属设施,如餐厅、咖啡厅、商店、办公室等。此外,还有一个拥有350个座位的会议厅,用来放映电影或举行报告会。附属建筑都有门通向馆外,以便在非展出时间里也能向公众提供服务。从内维隆河北岸眺望城市,该博物馆是最醒目的第一层滨水景观。面对如此重要而富于挑战性的地段,盖里给出了一个迄今为止建筑史上最大胆的解答整个建筑由一群外覆钛合金板的不规则双曲面体量组合而成,其形式与人类建筑的既往实践均无关涉,超离任何习惯的建筑经验之外。在盖里魔术般的指挥下,建筑,这一章已凝固了数千年的音乐又重新流动起来,奏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声响。在邻水的北侧,盖里以较长的横向波动的三层展厅来呼应河水的水平流动感及较大的尺度关系。因为北向逆光的原因,建筑的主立面终日将处于阴影中,盖里聪明地将建筑表皮处理成向各个方向弯曲的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双曲面,这样,随着日光入射角的变化,建筑的各个表面都会产生不断变动的光影效果,避免了大尺度建筑在北向的沉闷感。在南侧主入口处,由于与19世纪的旧区建筑只有一街之隔,故采取打碎建筑体量过渡尺度的方法与之协调。更妙的是,盖里为解决高架桥与其下的博物馆建筑冲突的问题,将建筑穿越高架路下部,并在桥的另一端设计了一座高塔,使建筑对高架桥形成抱揽、涵纳之势,进而与城市融为一体。以高架路为纽带,盖里将这栋建筑沛然莫御的旺盛生命活力辐射入城市的深处该博物馆的引人之处在于它的外形设计。从外表看,与其说它是个建筑物毕尔巴鄂古根哈姆博物馆,不如说是件抽象派的艺术品。它由数个不规则的流线型多面体组成,上面覆盖着3.3万块钛金属片,在光照下熠熠发光,与波光鳞鳞的河水相映成趣。尽管建筑本身是个耗用了5000吨钢材的庞然大物,但由于造型飘逸,色彩明快,丝毫不给人沉重感。这座雕塑般的巨大建筑从表面上看有点令人眼花缭乱,因为它由一系列建筑碎块拼镶而成,这些碎块有的是规则的石建筑,有的则是覆以钛钢和大型玻璃墙的弧形体。然而整个建筑并不是毫无章法,事实上它是绕着一个中心轴旋转成形的。这个中心轴是一个扣着金属穹顶的空旷的中庭,光线可以透过玻璃墙照进来。从这个中心开始,一个由曲折的走道、玻璃电梯和楼梯组成的系统把19个大小、形状不一的画廊连接在一起。“我将房子分成小房间,每一件都想象成现实独立的实体,如同一个小村庄。”——弗兰克·盖里即整个建筑是由多个不同形态的个体组合而成,而这些个体单元都对应一个主要的房间,这个房间就被称为“单一空间”。在古根海姆博物馆中,盖里就依照他的想法,把每块功能都分成一个独立的部分,最后通过中心的中庭把它们汇聚了起来。商店,厕所,咖啡厅商店,厕所,咖啡厅展厅展厅展厅展厅展厅管理用房中庭博物馆的室内设计极为精彩,尤其是入口处的中庭设计,被盖里称为“将帽子扔向空中的一声欢呼”,它创造出以往任何高直空间都不具备的、打破简单几何秩序性的强悍冲击力,曲面层叠起伏、奔涌向上,光影倾泻而下,直透人心,使人目不暇接,百不能指其一。在此中庭下,人们被调动起全部参与艺术狂欢的心理准备,踏上与庸常经验告别的渡口。这个中庭可以说是整个建筑的中心,所有的零散体块最后都汇集于此,中庭内楼梯、电梯的外表被包装成平面、折面、曲面。透明与不透明的包装材料在这里交替使用,形成虚虚实实现代雕塑的效果。仅仅通过二维图纸已经很难描绘如此复杂而又精美的空间了。但是多少能看出盖里是个极富想象力的建筑师,因为这样复杂的空间处理并非常人所能控制。从平面上可以看出,即使是再不规则的轮廓,其展厅部分却是十分规则的矩形平面。陈列空间作为拜访展品的地方,其造型不应过于复杂花哨,这样会分散观者的注意力。因此盖里采用了较为简单的形态作为展厅的外形设计。而这样处理反而使得展厅和其他空间产生了强烈对比,让人穿行其中时有着截然不同的体验。内部空间丰富的层次使室内光线如同幻境一般。盖里很善于利用不同体块间形成的缝隙作为天光的采光口,形成温和却形态各异的光线。有人参观过古根海姆博物馆以后,说它的造型像一朵盛开的花朵,也有人说像一只游动的鱼,对于此,盖里并没有表面自己的态度。但是傍晚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在毕尔巴鄂的夜景中熠熠生辉,大片的金属墙面折射着城市中的光芒,倒印在内维隆河之上,这样的美丽壮观,给那些质疑过它的人最有利的反驳。沃特·迪斯尼音乐厅(WaltDisneyConcertHall)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是洛杉矶音乐中心的第四座建物,由普利策克建筑奖得主弗兰克盖里设计,主厅可容纳2265席,还有266个座位的罗伊迪士尼剧院以及百余座位的小剧场。迪士尼音乐厅是洛杉矶爱乐与合唱团的团本部。其独特的外观,使其成为洛杉矶市中心南方大道上的重要地标。迪斯尼音乐厅落成于2003年10月23日,造型具有解构主义建筑的重要特征,以及强烈的盖瑞金属片状屋顶风格。落成后,如同毕尔包古根汉美术馆般,引起不少是否破坏市容的纷议,且建筑学界亦质疑其内部空间是否提供音乐厅良好的声学效果与设计。但在几场音乐演出之后,与洛杉矶音乐中心另一栋重要音乐厅,桃乐丝钱德勒大厅相比,该音乐厅良好的音响效果是广受赞誉的。概况此音乐厅的提案来自于沃特·迪斯尼的遗孀莉莉安,她宣布捐出5
本文标题:弗兰克盖里与古根海姆博物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80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