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心身边的你,关注身边的心灵!小组成员:汪浩戴浩李小宁李中月张侠玲复旦大学投毒案案件背景2013年11月27日,林森浩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庭审上承认投毒行为,林森浩表示:在2013年3月29日自己与同学一起做实验,想起了上次实验中留下来的药品。正好当天在宿舍,黄洋和其他同学调侃说到愚人节快到了,想做个节目整人。林森浩当时看黄洋笑得很得意,又想起曾听说其他学校也有过用毒来整人的事,就在心里暗想先投毒“整”黄洋,而投毒是为了给受害人开个愚人节玩笑,让他难受些。然而根据警方通报,林某杀人是因与黄洋琐事引起不和,投毒舍友。历年来高校内杀室友事件盘点1、1994年,清华大学女生朱令铊毒案,至今未破。2、北京大学化学系1994级男生王晓龙向同学江某投下铊盐剧毒,理由是“过去江某与自己关系那么好,现在却不理自己了”3、2004年云南的大学生马加爵杀害4名同学4、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学生常宇庆因3名同学经常一起玩耍而不理睬自己,向3人茶杯注入硝酸铊,导致3人中毒。5、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3名大学生遭同学报复铊中毒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口角刺死室友7、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宿舍发现腐尸当时网上热议2013年11月27日上午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复旦投毒案”依法公开一审开庭。庭审中,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指控,被告人林森浩因琐事与被害人黄洋不和,竟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害黄洋并致其死亡,手段残忍,社会危害极大,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提请法院对林森浩依法予以严惩。被告人林森浩辩称,其只是出于“愚人节”作弄黄洋的动机而实施投毒,没有杀害黄洋的故意。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不持异议,但提出林森浩系间接故意杀人,到案后能如实供述罪行,有认罪表现,建议对其依法从轻处罚。最终,法院判决被告人林森浩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二审2014年12月8日,备受关注的复旦大学投毒案二审在上海市最高人民法院第五法庭开庭。被告人林森浩称,自己投毒后曾经分两三次用漱口杯从盥洗室的水龙头接水倒进饮水机,是希望进行稀释。图中,有近百名公众被安排在上海高院的大会议室观看庭审直播。被告人林森浩称自己的上诉理由有两点:1、自己没有故意杀人的动机;2、对犯罪事实有些更正。图中,几十名记者被安排在另外的法庭观看视频直播。图左说:黄洋父亲黄国强接受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采访时,强忍悲痛,仍要求“逞凶追责”。图右说:林尊耀在律所接受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采访时,神情凝重,流下了眼泪。复旦投毒案二审今日开庭林森浩致父母家书曝光爸妈:对不起,儿子在命运的抗争途中犯了一个大错,摔倒了。现在千斤重的石块压在我身上,我在努力地挣扎,你们以及你们帮我委托的唐(志坚)、斯(伟江)律师也在尽力地帮我挪动石块,可能还有其他人也在帮忙,谢谢你们。我们都在尽人事,但结果只能听天命了。唐律师、斯律师的专业素养都很高,态度也相当积极,为我的案子费了很多心思,在这方面你们可以放心,人间处处是真情啊!这次给你们写(信),主要是想推荐你们去读一本书,《心灵控制术》,美国的一名整形医生写的,作者好像姓“马尔茨”。我托人给(林)鑫源带话了,希望他能帮忙买。如果话没带到,希望你们叫创乔买到它。我希望你们都能认真地把书读读,然后家里人聚在一起,定期地交流,互相地指出各人性格上的不足之处、观念上的不合理之处以及不健康的不对的自尊心。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枯燥,短时间内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效果,但我希望你们能坚持做,做下去,可以规定一个时间,比如每天晚上某个时间,持续个半小时左右。不说教,而是讨论,大家都要有一颗虚心讷谏的心。接下来,每个人都要积极地面对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逐步地召唤出一个强烈的信念来击败这些不足之处。这个信念,可以通过不断的心理暗示,彼此的不断督促等办法来建立,必须强烈到像我们小时候大人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那样高大,那样有威严!这是我的一个心愿,希望你们一定要帮我实现它!改变命运,并非一定要赚很多钱,或者给后代留下多少物质财富。我们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上富有的人,使后代通过我们的熏陶与教育也成为一个精神上富有的人,就足够了。精神上的富有,至少包括良好的性格、健康的自尊与向善的心灵。这些东西,通过我所嘱咐你们的心愿,应该都是可以实现的。希望你们从此以后都有一个积极的人生,一个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实现一个一个的目标,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主宰自己的命运!经过在看守所几个月时间的反思以及练习,我越来越坚信性格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改变,需要练习,不断地练习。我相信你们也会同意我的这个观点的。世上没有后悔药,过去的也永远地成为了过去。既然我无法让黄洋复活,我就只能等待结果。如果我最终仍然不能改判,希望你们不要过分伤心,好好地活在当下,展望未来!对不起!你们都受罪了。我祝福你们:爸妈、大姐、二姐、弟弟、妹妹、姐夫、妹夫,还有我的好朋友———鑫源。鑫源在改变命运的道路上会越来越成功的。对了,还有五叔,您辛苦了,以前我不懂事,希望您不要见怪。呵呵,祝福你们,我的亲人朋友们!社会影响事件发生后,许多媒体公布了尚未定罪的嫌疑人的各种信息、毒物及其来源和投毒过程的细节。有专家认为,因为警方并没有公布嫌疑人的姓名以及案情细节,也没有公布有毒物质的具体细节及其来源,某些媒体违背了新闻的基本准则,肆意揣测投毒物质和毒物来源,可能涉嫌“传授犯罪方法罪”。更有人指出,一些高校在类似的药品有监管上的漏洞,如果不堵住漏洞,类似案件有可能会再次发生。复旦大学负责人声称案发之后学校做过调查,认为学校在毒药保护制度上是健全的。但也有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在毒药保护制度上并没有取得切实的作用,实验室毒品很容易带出,甚至批评复旦大学一直在想方设法为自己洗清责任而不是为受害者及其家属的利益考虑。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在尚未知道详情的情况下,急切的反思并扩大化到体制层面同样是不可取的。社会评论媒体评论新华视点评论:复旦大学研究生遭投毒,警方基本认定其室友嫌疑。这实在令人扼腕。对法律没有应有的敬畏,缺乏一种对生命的爱惜,缺乏足够的理性才会有如此行为。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任何理由在生命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再大,人也应有底线。有外在知识无内在约束,教育应反思。人民日报评论:培养人才,有知识更要有德性;大学教育,重学术更要重人格。让学生懂得去爱,去尊重,去包容,才能避免悲剧重演。中国青年报评论:对于复旦大学生投毒的个案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和解读,并把板子都打到大学屁股上的评论,并不一定妥当。首先,中国大学的学生这么多,发生一两件投毒案,从概率上来看很小。其次,这些个案的主因,往往都是施害者的一时冲动或长期的心理扭曲所致,而非大学的教育和管理。如把它当做一个典型案例,没完没了地报道、评论,搞得大家紧张兮兮,使得同学之间都要互相提防,就得不偿失了。专家评论中国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晓边表示,一些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是连日来高校死伤事件频频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背后是长期以来相关教育的缺失。无论是学生自身还是学校、社会,都应该尽快亡羊补牢。此外,郑晓边建议,设置相应的服务机构,对大学生提供危机干预,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方面的帮助。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泽永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永杰律师认为:“废除死刑是个大趋势,但在中国‘以牙还牙’、‘杀人偿命’的文化基因下,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这也正是求情信这样一种正常的民意表达,却引发如此强烈反对的原因。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复旦投毒案发后,黄洋的系主任发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哀恸。兄弟之间本应该相亲相爱,而“同室操戈”却显现出人性的残忍。四大原因导致寝室关系难处第一是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冲突。高校和中学不同,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也带来各自的文化、生活习惯、行为、价值观。第二是不分城镇还是农村,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学生们都感觉到个人的独立空间变小甚至没有了。第三,学业压力。直研直博的名额竞争激烈,而成绩的等第也会影响自己的未来,所以“无学”的大学其实还是有一定的压力,在关键时刻矛盾也容易激化。第四,太计较,缺乏包容心。有的大学生总觉得同学说话做事是特别针对自己,是看不起自己,惯于从消极方面考虑问题;有的学生则习惯过度解读别人的言行,缺乏包容。我们的建议个人方面人无完人,学会包容。简单沟通,解决矛盾。学会倾诉,学会分享。学校方面重要药剂应有设专门看管人员。开展心理辅导和及时的心理疏导。
本文标题:复旦大学投毒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094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