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
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PhysicalElectronics/MicroelectronicsandSolidStateElectronics(专业代码:080901/080903)一、培养目标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相关的实验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及独立从事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二、学科专业研究方向1.物理电子信息探测与处理2.物理电子器件与系统3.传感器与信号处理4.介质光波导与信息传输技术5.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6.薄膜电子材料制备与测试分析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实行以四年为主的弹性学制;总学分≥14。硕博连读研究生和提前攻博生学制一般为5-6年,优秀者可提前毕业;总学分≥41学分,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8年。四、课程设置表一、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建议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1、2、3、4必修课政治理论010115A02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1或2考试必修学科基础课070111A24小波分析33考试≥6学分070111A14随机数学31考试070111A22数学规划理论与方法31考试070111A15数学建模与系统仿真22考试选修课050214C12-15外国语(英、德、日、俄)21或2考试任选学科专题研究物理电子信息探测与处理进展21或2限选4学分物理电子器件与系统进展2传感器与信号处理进展2介质光波导与信息传输技术进展2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进展2薄膜电子材料制备与测试分析进展2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考查必修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1≥8次学术会议考查必修注:1、学科补选课:凡跨一级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和未取得硕士学位的博士生(非硕博连读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择2~3门本学科硕士生的核心课程作为补选课,并列入培养计划,计成绩,不计学分;2、博士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兴趣、需要选学其它课程。表二、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建议开课学期(1、2、3、4)考核方式备注必修课政治理论010115A01自然辩证法31、2考试必修010115A0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1、2考试外国语050214B11-14硕博连读基础外语(英、德、日、俄)41、2考试必修一门学科基础课070111A24小波分析33≥17学分070111A14随机数学31070111A22数学规划理论与方法31070111A15数学建模与系统仿真22070111A09现代分析基础1.51080904B01物理电子信息基础33080404B01微米/纳米技术基础31080904B02薄膜电子技术32080904B03专用集成电路设计32080904B04图像电子学31080904B05高级阴极电子学31选修课选修课050214C16-19硕博连读选修外语(英、德、日、俄)23、4≥4学分080304C04红外成像阵列与系统32080904C01半导体光电子技术32080904C02智能传感器及接口技术34080904C03厚膜集成电路设计及工艺32080904C04CMOS集成电路与系统32080904C20微系统设计33080904C06物理电子发射理论31080904C15半导体器件物理与数值分析33080904C16固体电子学32080904C17现代分子电子学32学科专题研究物理电子信息探测与处理进展21或2考核限选4学分物理电子器件与系统进展1或2考核传感器与信号处理进展1或2考核介质光波导与信息传输技术进展1或2考核专用集成电路设计与工艺进展1或2考核薄膜电子材料制备与测试分析进展1或2考核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考查必修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1≥8次学术会议考查必修社会实践1必修注:1、硕博连读生课程应硕博贯通设置,理工科类要求完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其它门类要求完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其中必须课程至少28学分;2、硕博连读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兴趣、需要选学其它课程。五、资格考试为确保博士生培养质量,完善质量控制机制,增强和提高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对硕博连读生与提前攻博生实行转入博士资格考试制度,以期全面考核素质和能力,实现优胜劣汰。考核内容包括从事本学科研究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进行综合知识考试或指定若干门核心课程的考试。考试方式可以为笔试或口试、笔试相结合。各学科应成立博士生考试资格委员会,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5名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但不能担任主席。资格考试一般于硕博连读研究生与提前攻博生的第四小学期初进行。考试未通过者可有一次补考机会(时间为第四小学期末)。六、开题报告大量阅读有关文献是做好选题和论文工作的基础。本学科规定阅读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5篇,由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阅读文献情况进行检查。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等),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开题报告应按统一格式书写装订,由分院存档备查。开题报告要求在本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报告会,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导师组成员和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学位分委员会派人参加。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选题进行严格评审,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不通过者限期重新开题,由原评审小组成员重新评审,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开题报告通过后,若学位论文课题有重大变动,应重新作开题报告。七、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结合科学研究课题进行,必须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学位论文必须阐述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学位论文主要工作、创新点和主要成果。语句通顺、结构严谨、论点鲜明正确。在论文答辩前,必须在国内外核心以上刊物上发表(包括已录用)与学位论文有关论文若干篇(根据南京理工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细则补充规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ElectromagneticFieldsandMicrowaveTheory/CircuitsandSystems(专业代码:080902/4)一、学科介绍该学科是学校211工程建设项目支持的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是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81年)。本学科有IEEE,Fellow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大部分教师曾在国外高校进修或获得博士学位,师资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本学科有多项高层次科研项目的支撑,每年在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大量的学术论文,享有一定的国际声誉,具有良好的学术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曾获得多项省部级与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同时,本学科十分注重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与多所国际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研究方向始终与学科前沿同步。主要研究方向为:电磁理论与计算方法,射频集成电路与天线,智能天线与射频信息处理,电磁兼容,射频/微波毫米波系统(通信/雷达),光电集成电路,通讯网络VLSI,纳米电子技术,太赫兹理论与技术。二、培养目标本专业重点培养学生掌握宽厚的电磁理论与射频技术基础,扎实的射频电路与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知识,具备从事移动通信的射频设计,各种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雷达等电子系统高频前端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较熟练英语的读说写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素质。要求毕业生在军民用雷达,通信及射频识别(RFID)等领域能独立从事科研、教学和科技管理工作。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包括中央部委及下属的大型研究院所,IT行业内的大型公司,及海内外高等院校等。就业现状和前景良好,目前就业率达100%.三、学制和学分全日制博士生学制一般为4年;总学分要求不低于14学分。硕博连读生和提前攻博生学制一般为5~6年;总学分要求不低于41学分,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8年。四、课程设置表一、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建议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1,2,3,4必修课政治理论010115A02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1考试必修学科基础课070111A24小波分析31考试选择学分≥6070111A25有限元方法理论基础及应用22考试070111A20矩阵分析与计算31考试080911B02科学工程中的新型算法32考试选修课050214C12-15外国语(英、德、日、俄)21限选课研讨班21,2限选学科专题研究电磁理论进展A23,4限选电磁理论进展B现代微波毫米波技术A现代微波毫米波技术B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考查必修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1≥8次学术会议考查必修注:1、学科补选课:凡跨一级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和未取得硕士学位的博士生(非硕博连读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择2~3门本学科硕士生的核心课程作为补选课,并列入培养计划,计成绩,不计学分;2、博士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兴趣、需要选学其它课程。表二、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设置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分建议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必修课政治理论010115A01自然辩证法31考试必修010115A02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21考试外国语050214B11-14硕博连读基础外语(英、德、日、俄)41,2考试必修一门学科基础课070111A09现代分析基础21考试选择学分≥13070111A24小波分析23考试070111A25有限元方法理论基础及应用24考试070111A20矩阵分析与计算34考试080911B02科学工程中的新型算法34考试专业基础课080904B06高等电磁场理论31考试选3~6学分080904B07计算电磁学32考试080904B12现代电路导论33考试080904B08射频电路理论与技术31考试选修课专业选修课050214C16-19硕博连读选修外语(英德日俄)23、4考试080904C07天线理论与技术32考试080904C08EDA技术与应用33考试080904C09射频与微波电子学32考试080904C10现代无线系统导论33考试080904C11微波/毫米波工程中的优化设计33考试080910C18网络理论33考试080904C19光纤集成电路设计31考试080904C12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和智能天线32考试080904C13微波与天线测量33考试080904C14微波/毫米波新材料及应用33考试限选课学科专题研究课程电磁理论进展A2限选4学分电磁理论进展B现代微波毫米波技术A现代微波毫米波技术B必修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1考查必修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1≥8次学术会议考查必修社会实践1注:1、硕博连读生课程应硕博贯通设置,理工科类要求完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1学分,其它门类要求完成课程总学分不少于43学分,其中必须课程至少28学分;2、硕博连读生可以根据个人能力、兴趣、需要选学其它课程。五、资格考试为确保博士生培养质量,完善质量控制机制,增强和提高研究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对硕博连读生与提前攻博生实行转入博士资格考试制度,以期全面考核素质和能力,实现优胜劣汰。考核内容包括从事本学科研究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进行综合知识考试或指定若干门核心课程的考试。考试方式可以为笔试或口试、笔试相结合。各学科应成立博士生考试资格委员会,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5名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主席由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担任。导师可以参加,但不能担任主席。资格考试一般于硕博连读研究生与提前攻博生的第四小学期初进行。考试未通过者可有一次补考机会(时间为第四小学期末)。六、开题报告大量阅读有关文献是做好选题和论文工作的基础。本学科规定阅读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25篇,由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阅读文献情况进行检查。开题报告应包
本文标题: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和固体电子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