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2007级《临床技能学》A卷
第1页(共6页)南方医科大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临床医学专业2007年级《临床技能学》试卷(A)(此试卷必须随答题纸一同上交存档,否则取消成绩)考试日期:2010年07月12日,考试时长:120分钟,组卷人:林岚题型A型题问答题总分满分6040100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一道考题下面均有五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只需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以示正确回答。每题1分,合计60分。)1、高压蒸汽灭菌,欲杀灭带芽胞的细菌至少需()A、蒸汽压力15~201bf/in121~126℃,维持10分钟B、蒸汽压力15~201bf/in121~126℃,维持20分钟C、蒸汽压力15~201bf/in121~126℃,维持30分钟D、蒸汽压力15~201bf/in121~126℃,维持45分钟E、蒸汽压力15~201bf/in121~126℃,维持60分钟2、戴无菌手套时,只允许没戴手套的手接触()A、手套套口向外翻折部的内面B、手套的掌侧C、手套的背侧D、手套的手指部E、手套套口向外翻折部的外面3、手臂消毒时,用肥皂水刷手后,应将手和前臂浸泡在70%酒精中,浸泡时间不得少于()A、5分钟B、3分钟C、7分钟D、4分钟E、10分钟4、横结肠造口手术后患者施行瘘口关闭术,进行手术区皮肤消毒时,涂擦消毒剂的顺序是()A、由手术区中心部向四周涂擦B、由手术区外周向瘘口周围涂擦C、由手术区的上方涂向下方D、由手术区的一侧涂向另一侧E、无需按一定的顺序5、下列无菌操作规则中,哪项是错误的()A、手套发现有小破口应立即更换B、无菌手术单湿透时,应加盖干无菌单C、坠落在手术台边以下的器械物品不准拾回再用D、禁止越过头部或其他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无菌器械物品E、室温太热时可用电扇,以防术者汗滴落入手术野6、以下哪项不属于灭菌的物理方法:()A、高压蒸汽法B、煮沸法C、紫外线D、药液浸泡法E、火烧法7、以下做法,错误的是:()A、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后,手不能接触背部、腰以下,肩以上部位;B、可以在手术人员背后传递手术器械及物品,但坠落到无菌巾或手术台边以外的物品,不准再拾回使用;C、手术中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套。D、如前臂或肘部触碰有菌地方,应更换手术衣或加套无菌袖套。E、如无菌单巾已湿透,应加盖干的无菌布单。年级:专业:院系:学号:姓名:第2页(共6页)8、关于穿脱隔离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隔离衣为各病区专用,不可串用;B、隔离衣每24小时更换一次;C、穿脱隔离衣时,避免将袖带甩到衣领及面部以上;D、悬挂隔离衣时,污染面应向外,开口处面向病人;E、隔离衣必须纽扣、腰带齐全,并且宽大,能盖住工作服。9、下列外用药物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A、2.5%碘酊,用于皮肤消毒;B、30%硫酸镁,用于肉芽水肿创面湿敷;C、2%戊二醇,用于器械玻璃类浸泡消毒;D、3%过氧化氢,用于感染创面湿敷;E、0.02%高锰酸钾,用于厌氧菌感染创面的冲洗。10、下列哪项不是换药之前必须做好的()A、跟病人沟通;B、换药前半小时不扫地、铺床;C、提前给病床周围消毒;D、按无菌原则,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E、器械、敷料、引流物、固定用品等物品准备11、关于换药的适应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术后无菌的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B、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应隔天换药1次;C、新鲜肉芽创面,每天换药1次;D、橡皮管引流伤口,术后每天换药,引流3~4天更换或拔除;E、橡皮膜引流,常在术后24小时内拔除。12、关于换药操作,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B、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C、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D、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E、一般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不必加盖纱布或棉垫。13、对于切口愈合良好者的拆线时间,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面颈部4~5日拆线;B、下腹部会阴部6~7日;C、胸部、上腹部、背部、臀部7~9日;D、四肢10~12日,近关节处可延长一些;E、减张缝线10日可拆线。14、关于肉芽组织的描述,错误的是()A、超出伤口平面或凹凸不平,应予修平;B、分泌物少可用油纱布覆盖,反之用盐水纱布;C、常用盐水或依沙吖啶纱布覆盖肉芽创面;D、颜色鲜红,平坦的创面再生能力差,周围组织不易愈合,以刮匙将表面肉芽组织刮除或剪除,使之出血,露出新鲜肉芽;E、如有脓液,应注意观察有无脓腔或窦道,注意患者体温变化。15、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引流物()A、绷带B、盐水纱布C、橡皮片D、管状引流E、油纱布16、关于石膏固定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A、Eton在1798年写的《土耳其帝国游览》首次详细地描写用石膏作硬化物质,来固定创伤;B、石膏粉浸入水中后,迅速地吸收水分,变成坚实的结晶状态;C、临界点定义是指石膏在硬化程序中不许搅动而能确实地硬化和变得坚固的阶段;D、在临界点之后,再抚摩和改变关节和骨折的位置,石膏才能很好地形成结晶和变得坚固;E、要透过普通石膏型拍摄X线片,所用的X线应比没有透过石膏而拍片时约增强10%,感光的时间应延长约50%。17、关于石膏技术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包扎的肢体得到较长时间的固定;第3页(共6页)B、坚固的石膏支持面不能减轻或消除身体患病部位的负重;C、使肢体保持某一特别位置,制止患部肌肉的不必要收缩和活动;D、保护患部,避免再度受到外伤;E、封闭伤口,减少混合感染的机会;18、石膏技术应用的适应征,不包括那一项()A、骨和关节急性和慢性炎症的固定;B、肢体软组织急性炎症(如蜂窝组织炎等)的固定;C、患部伤口有厌氧性感染的可疑者;D、关节扭伤的固定;E、关节脱位经复位后的固定;19、下列哪项不适宜做石膏固定()A、四肢Ⅱ度或Ⅲ度烧伤的治疗;B、关节挛缩或神经麻痹后的治疗;C、成形手术后(如血管缝合、皮瓣移植后等)须作肢体间特殊位置的固定;D、呼吸或循环系统和肾功能不全者的躯干包扎;E、制造肢体的石膏模型,以便复制肢体的支具或支持物;20、石膏固定时,各肢体保持关节功能位,下列错误的是()A、肩关节:外展75-90°、前屈15-30°B、肘关节:屈曲90°C、髋关节:外展15°、屈曲15°、无旋转D、拇指:对掌位E、腕关节:背屈45°、尺偏30°21、石膏固定时,应注意()A、浸泡石膏平放入水,待无气泡后以手握住其两端,将水挤出,绞扭B、浸泡温度越高,硬化时间越长,反之则越短;C、石膏绷带要平整,勿扭转,以防形成皱褶;D、管型石膏绷带宽松点较合适;E、躯干及特殊位置固定,不会影响呼吸、饮食;22、石膏固定术后,应该注意以下处理,除外()A、维持石膏固定位置,直至石膏完全凝固;B、搬运时注意勿折断,否则及时修补;C、抬高患肢,防止肿胀;D、石膏固定部位不必保暖;E、密切观察远端肢体血运、感觉、运动情况;23、石膏包扎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除外()A、血液循环障碍;B、神经麻痹;C、窗口肿胀;D、压迫性溃疡;E、出血。24、关于外科手术基本技能,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各类手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术、技能操作各不相同;B、无菌原则、无瘤原则及微创手术原则是外科手术都应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C、切开是外科手术的重要步骤,正确选择切口是做好手术的重要因素之一;D、组织切开应逐层进行,切开皮肤时,应尽量与该部血管、神经径路相平行,在切开各种组织时,应顺着其本身纤维方向,以便术后使局部组织功能得到充分恢复;E、结扎止血是手术进行过程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失血,而且还能保持手术野的清晰25、关于微创原则,下列哪项不正确()A、选择适当的手术切口B、精细分离组织C、严密地保护切口D、不必分层缝合组织E、不可盲目扩大手术范围26、下列执刀方式,不正确的是()A、执弓式B、执笔式C、握持式D、反挑式E、把抓式27、以下不是切口选择的原则的是()A、切口应选择在病变附近B、要够大,便于显露和通过最短途径达到病变部位而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C、组织切开应逐层进行,切开皮肤时,应尽量与该部血管、神经径路相平行D、愈合后不影响生理功能E、手术中必要时延伸切口第4页(共6页)28、关于分离的描述,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A、包括锐性分离、钝性分离、电刀、激光分离;B、锐性分离主要用于对致密组织如腱鞘、腱膜或瘢痕组织;C、锐性分离常用于对较大的肿瘤组织和粘连较牢固的组织;D、应用锐性分离不一定要在直视下进行;E、用剪刀分离时,可将锐性分离与钝性分离结合起来。29、下列各种止血方法中,应用不准确的是()A、毛细血管渗血时可用纱布直接按压渗血部位;B、止血带止血用于四肢手术,减少术中出血;C、对于较多较小的出血可用电凝法;D、结扎止血是手术进行过程中最常用的止血方法,可用于对出血点的结扎;E、皮下组织完全切开后即可进行止血,应尽量多夹住出血点周围的组织30、以下哪项不属于单纯缝合法()A、8字缝合B、连续缝合C、连续锁边D、垂直褥式E、减张缝合31、下列哪项是骨髓穿刺的禁忌症:A、显著血小板减少B、粒细胞缺乏症C、重度贫血D、血友病E、恶性组织细胞病32、下列哪些不是骨髓穿刺常选择的穿刺部位:A、髂前上棘B、髂后上嵴C、肋骨D、腰椎棘突E、胸骨33、吸取骨髓液时,下列哪项操作是正确的:A、用力适当,不可过猛B、用于细胞检查的骨髓液应在0.3~0.5ml之间C、应先抽吸适量骨髓液进行骨髓培养,再制备骨髓涂片进行细胞检查D、若未能吸出骨髓液,应拔出穿刺针E、骨髓液吸出后,在玻片上混匀后再涂片34、男性,20岁,发热2周,体温38~39℃,检查皮肤散在紫癜。颈部及腋下可触及0.5cm×1.5cm大小淋巴结5~6个,脾肋下3cm,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10×109/L,血小板25×109/L,对该患者诊断帮助最大的检查:A、血细菌培养B、白细胞分类C、胸部X线片D、骨髓穿刺、涂片,骨髓像检查E、血小板抗体侧定35、胸腔穿刺抽液引起急性肺水肿是由于:A、穿刺损伤肺组织B、抽液过多、过快,胸膜腔内压突然下降C、胸膜超敏反应D、穿刺损伤肺血管E、空气栓塞36、有关胸腔穿刺的方法,下列哪项不正确:A、穿刺抽液时,穿刺点取浊音明显部位,一般取肩胛线7~8肋间隙或腋中线6~7肋B、小量积液或包裹性积液时应根据超声检查所见决定穿刺部位C、穿刺时应沿肋骨下缘进针D、抽液量每次不超过1000mlE、抽气量每次可大于1000ml37、气胸抽气减压,穿刺部位在:A、腋前线5~6肋间B、腋中线6~7肋间C、腋后线7~8肋间D、锁骨中线第2肋间E、肩胛下角线7~9肋间38、在胸腔抽液过程中,病人突然出现心悸,剧烈胸疼时,应立即:A、停止抽液B、应用镇静剂C、应用止痛剂D、注射肾上腺素E、吸氧第5页(共6页)39、少量腹水行诊断性穿刺,穿刺点在:A、脐水平线与腋前线交点处B、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C、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外1/3和中1/3的交点D、脐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左1.5cm处E、脐和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上方1cm,偏右1.5cm处40、腹腔穿刺放液,每次放液量应控制在多少亳升以下:A、500mlB、1000mlC、1500mlD、2000mlE、3000ml41、腹腔穿刺术后不必:A、平卧休息B、测量腹围C、术后禁食一天D、以碘伏消毒针孔E、局部加压及多头腹带包扎42、腹腔穿刺时体弱患者体位应取:A、半卧位B、头低足高位C、仰卧位D、俯卧位E、膝胸卧位43、下列哪项不是腰椎穿刺的禁忌症:A、颅内占位性病变B、颅内高压或已出现脑疝迹象者C、蛛网膜下腔出血D、休克、极度衰竭、严重败血症等危重患者E、穿刺部位局部皮肤、皮下软组织或脊柱感染44、病人必须取侧卧位的是:A、胸腔穿刺B、腹腔穿刺C、腰椎穿刺D、骨髓穿刺E、关节腔穿刺45、成人腰椎穿刺进针深度约为:A、1cmB、1~2cmC、4~6cm
本文标题:2007级《临床技能学》A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0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