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生活中的数(1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1~10的符号表示方法。2.区分“几个”和“第几”。教学重点:在帮助学生建立数与实物的对应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教具准备:多媒体,圆片,小棒。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猜谜语引入,学生猜一猜。(鸭子)头上没帽子,全身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嘴像小铲子,脚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摆,不是摆架子。出示书第4页的情境图。二、互动新授1.说一说,认一认。板书:1谁能说出图上哪些东西的个数是“1”?学生自由说。观察我们自己的身体和周围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2.数一数,认一认谁能说出图上哪些东西上个数是“2”?从图中找一找,数一数,你还认识了哪些数,小组的同学一起说一说。3、4、5还能表示什么?3.试一试(1)说一说出示小鸭子的情境图。学生自由说,全班交流。(2)小结,有的数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3)数一数,认一认。4.实际操作:请十个同学当运动员,每人手中拿一个数字,请运动员听口令,现在我们按1,2,3,4……的顺序排队,看谁排得又快又好。三、巩固拓展1.请同学们数一数,画一画。完成书第5页“练一练”第1题。2.照样子,把与左边同样多的连起来。完成书第5页“练一练”第2题。3.看一看,说一说。完成书第6页“练一练”第3题。4.完成教材第6页“练一练”第4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认知数字1~10,通过运用直观形象的物体为认知方法。五、作业做《快乐同步练》第1页。教学反思:本课在教学时,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鸭子的带领下,进入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良好。生活中的数玩具(1~5的数的认识与书写)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运用数字表示生活中的一些事物。2.会正确地书写1~5的数字。教学重点:在田字格里正确地书写1~5的数字。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具准备:多媒体,圆片,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学生自由地数一数周围的物体,并进行交流。这一节课我们先认识1、2、3、4、5。二、互动新授1.数一数,说一说。小组内说说你们组的玩具是什么?有多少?指导学生交流。2.出示书第7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主题图,按要求寻找有关的数学信息。数出数量1、2的物体。组织学生交流。3.小组活动(1)在小组内说说数量是“3、4、5”的物体,看谁发现得多?(2)谁能完整地说出这幅图中1~5的物体?(3)动手摆一摆。记住数字的特点。4.指导书写。(1)介绍田字格。(2)分别说明“1~5”的书写要点,并进行示范。三、巩固拓展1.完成书第8页“练一练”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互评。2.完成书第8页“练一练”第2题,先摆后画,最后再写。3.完成书第8页“练一练”第4题。(1)问:小火车上有几个小动物?你是怎样知道的?(2)对照车厢填出第几节。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1~5是写法,希望同学们记住它们的特点。五、作业做《快乐同步练》第2页。生活中的数小猫钓鱼(0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道“0”表示的不同的含义。2.会正确地读、写“0”。3.学会0~5的数序。教学重点:知道“0”的含义,“0”在数字中的顺序,会读写。教学难点:理解“0”的不同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直尺,温度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大家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指名学生简单说说。二、互动新授1.体会“0”的第一种含义。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第一、二、三只小猫各钓了几条鱼?请问它们钓鱼的条数可以用哪些数字表示?第四只小猫为什么不高兴。读一读小猫的话“一条鱼都没钓着。”引导学生用“0”来表示,并说说在这表示什么意思?2.描一描,写一写。(1)说一说。数字“0”像什么?(2)示范,教“0”的写法。在田字格中示范写。3.感知“0”的不同含义在生活中我们还在哪里见过数字“0”?出示书说一说的情境图。4.引导学生归纳“0”的不同含义。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三、巩固拓展1.完成书第10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写数,强调“一朵也没有”用“0”表示。2.完成书第10页“练一练”第2题,注意书写的正确。3.完成书第10页“练一练”第3、4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明白了“0”的书写与含义,并加以灵活运用。五、作业做《快乐同步练》第3页。教学反思:本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了“0的”书写与含义,并加以灵活运用。教学效果良好。生活中的数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10物体的个数。2.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3.在具体活动中理解基数与序数的具体意义,学会顺数和倒数的数数方法。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数出6~10物体的个数。教学难点:学会6~10各数的读写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小棒,圆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样拿出自己的铅笔盒,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引导学生交流,再说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二、互动新授1.数一数,连一连。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图意。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幅图中有什么?有多少?再连一连。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2.想一想,做一做。小组自由活动,动手摆一摆。说说6、7、8、9、10还能表示生活中的哪些物品?3.描一描,写一写。学生独立书写,教师个别指导,要注意“6”和“9”的区别。三、巩固拓展1.完成书第12页“试一试”。2.完成书第12页“练一练”第1题。3.完成书第12页“练一练”第2题,注意看清图意。4.完成书第13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先说一说,全班交流后,再填一填。5.完成书第13页第4题,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6.完成书第13页“练一练”第5、6、7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五、作业做《快乐同步练》第4页。生活中的数快乐的午餐(比多少)教学目标: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教学重点: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思想。教具准备:多媒体、圆片、三角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出示书第14页主题图,你们能根据这幅图讲一个故事吗?二、互动新授1.教学“同样多”。图上有几只小松鼠?每只松鼠用几个盘子?出示小松鼠头像和盘子一一对应图。小松鼠和盘子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小松鼠和盘子个数同样多。仔细观察什么和什么也同样多?(1)同桌两人交流。(2)指名回答。2.教学“多”、“少”除了发现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之外,你还发现了什么?(1)数一数,摆一摆。用学具代替它们来摆一摆,该怎么摆?指导学生操作。小松鼠和勺子谁多谁少?小松鼠和杯子谁多谁少?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倡多种回答。(2)学生说一说,比一比。引导学生说一说,哪个最多?哪个最少?(3)动手操作同桌两人合作。要求:一人先摆学具,同桌与他摆得同样多。一人先摆学具,同桌摆得比他多或少。三、巩固拓展1.画一画。完成书第15页“练一练”第1题。引导学生先读每道题的要求,再按要求画。画完后,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2.完成书第15页“练一练”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3.完成书第15页“练一练”第4题。出示情境图,让学生先读一坊小动物说的话,然后小组演一演。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做《快乐同步练》第4页。教学反思:教学本课时,利用教材的主题图,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这一课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字的熟练程度并用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它们。生活中的数动物乐园(认识=、、)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2.认识“=”、“”和“”表示的意思及用法,会比较数的大小。教学重点:认识符号“=”、“”和“”,会用“=”、“”和“”表示两个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用抽象的符号描述数的大小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小动物头像。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动物乐园看看。出示书第16页主题图。学生观察,指导学生说说图意,找数学信息。二、互动新授你想拿哪两种动物比较?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1.教学“=”刚才有同学说小兔和篮子同样多,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将它们排一排,比一比就知道了。贴出4只小兔子和4个篮子,一个一个对比,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呢?提问:4和4相等,我们可以4和4的中间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齐读,观察“=”号的写法。像这样的我们就叫做等号,4=4读作4等于4。教师示范,学生描红。2.教学“”。现在再让我们看看小猴和秋千的情况。指名贴出小猴的只数和对应秋千的个数,让学生说说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提问:4和4同样多,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表示,那么3比2多,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学生猜一猜,再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齐读,观察“”号的写法。像这样的我们就叫做大于号,32读作3大于2。指名板演写法,其余学生描红。3.引导学生比较小兔的只数和萝卜的个数用同样的方法教学“”.板书:454.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位新朋友?三、巩固拓展1.完成教材第16页的“说一说,填一填”。2.完成书第17页的“练一练”第1题。指导学生看清是谁和谁比,联系比的结果,在O里填上合适的符号。3.完成书第17页的“练一练”第2、3题。4.完成书第17页的“练一练”第4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做《快乐同步练》第6页。教学反思:学生在这节课中认识了“=”、“”和“”,学会了用符号比较数字之间的大小,抽象概括了数字大小问题,充分掌握0~10的运用。教学效果良好。过生日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2.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4.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以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在掌握了“多、少、最多、最少”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比较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用多种方法比较。教具准备:实物投影、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你们过生日时妈妈会买什么?今天是小明妈妈的生日,看,他们在开生日会呢?(课件出示)2、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列举出餐桌上摆放的物品。师:如果让你切蛋糕,你想怎么切?(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二、合作研讨,探索新知1.比大小我们先来帮小明分蛋糕和西瓜。⑴小明将蛋糕切成了3块(课件出示教材18页蛋糕大小图),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说一说哪块蛋糕最大,哪块蛋糕最小。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汇报)生1:③号蛋糕最大,①号蛋糕最小。用眼睛就能看出来了。生2:把③号蛋糕从中间切下去,其中的一半就是②号蛋糕,把②号蛋糕也从中间切下去,其中的一半就是①号蛋糕。所以①号蛋糕最小,③号蛋糕最大。师:同学们真棒,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①号蛋糕是②号蛋糕的一半,②号蛋糕是③号蛋糕的一半,③号蛋糕又是整块蛋糕的一半。所以③号蛋糕最大,①号蛋糕最小。⑵小明也将西瓜切成了3块(课件出示教材18页西瓜大小图),同学们再观察观察,说一说几号西瓜最大,几号西瓜最小。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生汇报)师: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①号西瓜大约是整个西瓜的一半,③号西瓜②号西瓜的一半。所以①号西瓜最大,③号西瓜最小。2.比多少师:同学们再来看,刚才桌上有三杯饮料,你们注意到了吗?(课件出示教材18页三杯饮料图)这三杯饮料,哪杯最多?哪杯最少呢?同学们想想要怎么比?(学生思考两分钟)师:老师发现这三杯饮料的高度是一样的,所以老师觉得这三杯饮料一样多。你们觉得呢?生:不同意,,但是杯子的粗细不一样。中间的杯子最粗,所以中间的饮料最多;右边的杯子最细,所以右边的饮料最少。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呢,除了看饮料的高度,我们还要看杯子
本文标题: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15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