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伦理学名词解释1、伦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应当遵守的道理与行为准则2、伦理学:又称道德哲学、道德科学,指以道德现象作为研究客体的理论科学3、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是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以及必要的社会及行政手段,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以及人自身的思想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4.道德现象:是人类现实生活中为经济关系所决定,用善恶标准来评价,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的一类社会现象。5.道德活动现象:指人类生活中围绕一定善恶而进行的,可以用善恶评价的群体活动和个体行为6、道德意识现象:指在道德活动中形成并影响道德活动的各种具有善恶价值的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7、道德规范现象:指的是一定社会条件下评价和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8、道德关系:就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道德价值观,或者说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形成的社会关系。9:幸福,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到自己理想目标的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完满而产生的心理满足感和精神上的愉悦状态。10、人道主义是指社会对每个成员的利益、权利和价值的尊重,以及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11、道德实践指由人的实践理性或实践精神支配下的一种社会活动。12、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道德信息、道德情感和道德价值观的支配下所进行的社会活动。13、道德评价主要是指社会或个人根据一定的客观的社会道德原则、准则,对人的思想感情、品质、行为或社会某种道德现象所进行的评判。14、道德教育主要是指以社会将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灌输、渗入到社会成员的头脑中,使他们接受并付诸行动。15、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在道德实践中,以一定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或以某个道德理想人格为范本,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道德情操,努力达到道德上的理想人格。16实践精神,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积极指向外部世界对象的精神现象。17、、自律是道德主体能够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自觉自愿地以此来约束、制约、控制自己的行为,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18、责任心是道德主体对道德客体承担义务的主动性和义不容辞。19、道德义务是指在社会道德生活中道德主体应尽的一种道德责任和使命。(自觉自愿)20、良心,是指道德主体在履行道德义务的实践过程中,经过内化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21、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进行社会调控,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22、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具有通过评价、示范、指导、命令、教育、激励、沟通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活动,以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能力。23、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4、所谓道德的规约功能,是指道德所具有的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能力。25、道德的社会作用: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26道德决定论”:夸大道德的能动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认为社会的道德状况甚至个别人物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威望可以决定整个社会的发展。27:“道德无用论”:根本否定道德的能动作用,认为道德只是人们主观上的某种“情绪”和“爱好”,并不具有任何客观依据。人们在社会中完全可以不受道德观念的约束,道德对人类社会生活稳定和进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作用,因而它是一种可有可元的东西。28、个人主义:以个人为中心,主张思想自由,充分实现个人价值,对自己所作所为负责。29、善,就是某种品质或行为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要求;30、恶,就是某种品质或行为违背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要求。31、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32、诚信的含义: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33、社会公德指为了维护和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有序地进行,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规范。34、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和道德准则。35、道德教育是指运用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以及作为知识体系的道德,通过各种形式,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人生观、善恶观、价值观、道德理想、道德观念、道德情操等道德实践活动。36、道德修养,是指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37、自省是指通过自我反省随时了解、认识自己的思想、意识、情绪与态度。38、慎独:指一个人独自工作或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能自觉严格地要求自己遵守道德原则和规范,不做不道德的事。39、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指社会对人们行为褒贬评价和人们对这种评价的自我感受。40、荣誉,是指社会道德主体在履行了道德义务之后,社会对其行为的正价值所作出的客观肯定性评价和个人对此的主观感受。41耻辱,是指道德主体在违背道德义务之后,社会对其行为的负社会价值所作出的否定性评价和个人对此的主观感受。42、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人,为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标,并适应一定社会利益关系的客观要求而形成的道德意识、指导自身道德行为选择的内心准则和个体道德行为实践的总和。43、社会道德是指一定社会在其运行和发展过程中为协调各社会群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形成的道德规范体系、道德价值观念及其道德实践活动的总和。44、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45、人格,就是人之为人的特性,即人与动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是做人的资格和为人的品格的统一。46、道德人格,就是个人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质的总和,是个人在一定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人的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的集结。也可以说道德人格是人的位格、性格、品格的统一。47、道德理想,就是人们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追求和向往的完善的社会关系、社会道德风尚和以及道德上的完美典型或的理想人格。49、道德境界,是指生活于现实社会的人们,在一定的人生价值观指导下,在追求实现道德理想的过程中,所达到的道德觉悟程度,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情操水平。50、道德行为,也称伦理行为,是指道德主体在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指导下,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51、道德行为选择是一种特殊的选择,是指道德主体面临着多种行为方案的情况下,在一定的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指导下,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进行价值判断后,自觉自愿、自主自决地进行行为价值取舍的道德活动。52、道德他律主要是指道德规范的外在约束力,其直接含义是道德主体赖以行动的道德标准或动机,首先受外在根据的支配和节制,即道德主体所实施的善的行为,并非出于主观自愿自觉的道德意识支配,而是近于外界的压力,不得已而为之。53、道德自律就是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社会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内在的价值目标和行为准则的自主行动。54、道德评价,就是以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运用社会舆论或良心等方式对他人、社会群体或自己的行为、品质作出的一种善恶判断及褒贬态度。55、内心信念,是指人们发自内心的对某种观点、原则和理想等的真诚信仰。道德信念是建筑在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理想的必然性认识的基础上的,心悦诚服地信仰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感。56、道德内化是指个体在道德实践中通过以社会道德的学习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己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变为自己具有个性特征的道德素质,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过程。57、集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它的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这是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其科学含义在于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要服从集体利益。一切行动和言论以集体为重个人为轻。[59、功利主义:通常是指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通常指资产阶级功利论。主要代表是十九世纪英国的边沁和穆勒。他们把资产阶级的个人利益、利己主义看作是人类行为的普遍的道德准则。认为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基础,要求公众利益服从个人利益。马克思主义功利主义主张以劳动人民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
本文标题:伦理学名词解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16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