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佛与禅•一、佛禅简史•二、《心经》的智慧•三、佛禅境界之贡献与影响•1、佛和佛学、佛教、佛家•2、起源•3、震旦大气象•4、慧远法师之净土宗•5、达摩渡江•6、六祖慧能•7、所谓的“禅”•8、藏传佛教•9、十大宗派一、佛禅简史1、佛和佛学、佛教、佛家•梵文Buddha音译简称为“佛陀”。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汉传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广义的“佛”是无量诸佛的通义。•详细字义〈名〉形声。字从人,从弗,弗亦声。“弗”意为“不平”(即“社会不平等”)。“人”指“教导者”。“人”与“弗”联合起来表示“教导人们如何去面对社会不平等的人”。本义:教导人们理性面对社会不平等的人。转义:先知先觉者。特指:(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学:即佛法之学。自其探讨方向而言,通常侧重于思想体系、源流、发展之阐述等;自其内容范围而言,除佛陀所宣说之教法外,亦包括其以后之弟子、后世宗师、历代学者,以佛陀之教法为依据,加以解说、抉择、阐论之佛教各种宗要学说。又若就教法内容之类别而言,佛学统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包摄教、理、行、政四法。•佛教的本来意思,是指佛陀的教导。狭义的佛教,指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仪轨制度和情感体验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既是宗教,也是哲学。•佛家一词是来自中国,意指佛法中的思想、学说;譬如说法家,道家,儒家,阴阳家一样。•佛教发源于距今2600多年的古印度,当时印度有八个小国,其中北印度迦毗国(今尼泊尔南部)净饭王的儿子乔达摩·悉达多19岁舍弃王位,出家修行,最后坐于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说法四十九年,于八十岁入于涅槃。2、起源3、震旦大气象•佛教本身,未能在印度本土长久滋生成长,结果中国将他的全部教法与学说,一概承受下来,并加以融会贯通,建立起一个耀古烁今的中国佛教,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注】震旦(Cathay)也就是众所周知的震旦帝国,龙之国度,或者“天龙帝国”,那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帝国,坐落在悲伤山脉的另一头,遥远的远东。梵名Ci^na-stha^na,巴利名Ci^na,或Ci^na-rattha。又略称支那(梵Ci^na),ci^na,意译为思惟;stha^na,意译为住处。即对于印度等国而言,指中国本部及与中国相邻接之部分地方。古代印度称中国为震旦,震旦又名九州。•佛教的传入,旧史著录,都以东汉明帝时代开始,因明帝夜梦金人,遣使蔡愔等十八人,西去求经,到大月氏国,便遇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法师,迎归洛阳,安置在白马寺,并译出《四十二章经》,藏于兰台石室,是为佛教传入中国的开始。4、慧远法师之净土宗•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形成真正中国佛教的开始,也是佛教富有宗教精神最显明的一面,就是慧远大师净土宗的建立。•专门提倡称念佛号的“南无阿弥陀佛”,以祈求往生极乐世界的净土佛国。【注】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梵文Namas的音译,意为致敬、归命、皈依。“阿弥陀”在梵语中为“无量”、“无穷大”的意思,指无量光、无量寿、无量觉。慧远法师•由于净土宗的创立,使佛教在中国,确定了宗教的精神和形式,而且直到现在,千余年来,一句“阿弥陀佛”,已经变成中国社会的流行口语,不管是精心修持或脱口的称引,到处都可听到国人所说的阿弥陀佛了。5、达摩渡江•在梁武帝和北魏武帝时代,印度佛教的教外别传,禅宗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由海道到达广东,东来中国,与梁武帝一度对话不合,便渡江而北,隐居在嵩山的少林寺,面壁九年。后遇二祖神光大师传法。自初唐以后,禅宗大兴,使佛教一跃而变为纯粹中国化的佛教。达摩渡江6、六祖慧能•到了唐高宗与武则天时期,禅宗忽然崛起,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相标榜,极其适合中国人的简朴,和唐代思想学风朴实浑厚的要求。六祖慧能真身千年不腐•神秀大师——渐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大师——顿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请看唐室之域中,尽是禅宗之天下”•(1)、禅的历史渊源•(2)、什么是禅•(3)、佛教禅七•(4)、禅之内容•(5)、禅之智慧•(6)、禅之修法•(7)、中国之禅7、所谓的“禅”•中国上古五代帝时期的创举。尧帝是首推禅事亘古第一人,禅的鼻祖。禅的创始人。•尧帝过世若干年后,随着佛教的传播,借用了禅的概念进行传播。才有了佛教的定义。(1)、禅的历史渊源•禅,本义为“向祖宗大力推荐非血统的帝位继承者”,组成词语有“封禅”、“禅让”等。禅又为古印度梵语的汉语译音词“禅那”的简称,具体说是巴利语Jhāna的音译,梵语Dhyāna的简称,汉语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2)、什么是禅•禅的定义: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宁静的心,质朴无瑕,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禅七的起源,源于佛陀在菩提树下,七日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自誓:若不成道誓不离金刚宝座,实为七日成佛的滥觞。禅堂为选佛堂,立限七日以资选佛,自宋以来渐成禅宗特则;精进禅七并与参禅一旨相合,而行于天下。以每七日为一期,叫做打禅七。在禅七中,比平日更要努力参究(3)、佛教禅七•古今禅门公案皆为禅师考验或印证弟子悟道的对答,即“考试”。不同的是,它是随各人的根性与时间、地点而变化,它没有明确的划一标准答案,也不是从思考理解得来的。所以,如果不是禅门的师徒,有时候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而且,如果用常人的想法来推敲,往往会发觉“公案”之违背常理。•禅是离语言对待的,是不可说的,一说即不中。(4)、禅之内容•其一、禅与自我•其二、禅与知识•其三、禅与生活•其四、禅与自然•其五、禅与幽默•其六、禅与艺术内容列举•在佛教的其他宗派中,有些是依他力的辅助始得成佛,而禅宗则是完全靠自我的力量。禅师们认为成佛见性是自家的事,靠别人帮忙不可能得道,唯有自己负责,自我努力才是最好的保证。心外求法了不可得,本性风光,人人具足,反求内心,自能当下证得。其一、禅与自我•禅不讲知识,因此,不受知识的障碍,也更视知识为最大的敌人。知识教人起分别心,在知识领域里,人们会因此迷失了自我,甚至为邪知邪见所掌握,形成危害众生的工具。所以,禅首先要求追寻自我,其过程和手段,往往不顺人情,不合知识,违反常理。其二、禅与知识•物质可以丰富起生活,却也常会枯萎了心灵;口腹之欲满足了,却往往反而闭锁了本具的智慧。人们的日常生活,完全在一种不自觉的意识下被向前推动着。•禅并不是弃置生活上的情趣,确切地说,它超越了这些五欲六尘,而企图获得更实在的和谐与寂静。其三、禅与生活•何谓禅?禅就是自然而然,禅与大自然同在,禅并无隐藏任何东西。什么是道?“云在青天水在瓶”,“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是妙谛”。用慧眼来看,大地万物皆是禅机。•“禅”就如山中的清泉,它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他如天上的白云,让你飘流四方,任运逍遥。其四、禅与自然•悟道的禅师,不是我们想象中枯木死灰一般的老僧入定,真正的禅师,生活风趣,而且更具幽默感。在他们的心目中,大地充满了生机,众生具备了佛性,一切是那么活泼,那么自然,因此,纵横上下,随机应化,象春风甘霖一般地滋润世间;有时具威严。有时也至为幽默,其五、禅与幽默•佛教其他各派对日本文化影响,一般都只局限在他们宗教生活方面。唯独禅宗比较不受此限,它对其文化生活的一些方面都有影响。•在中国,情况可能有不同。禅同道教的信仰、时间以及儒家的道德虽有广泛的联系,但却不曾像日本那样对文化生活产生一定影响(禅为日本人所用并渗于文化生活,或许应归于因于民族心理)。其六、禅与艺术•看右图一幅画:枯枝上一只鸟孑然而立,画面及其简练,一条线、一抹影、一块墨,都恰如其分。它似乎在向我们喟叹:天越来越短了,自然界繁茂的夏天就要过去,荒寂的秋日将再次降临。这画中的意境也许有些感伤,但它却能使我们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当我们有能力观察到这一点时,深藏在内心世界的无数精神宝藏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禅”可以开拓我们的心灵,启发人们的智能,引导我们进入更超脱的自由世界。•禅者心也,心中有禅,坐亦禅,立亦禅,行亦禅、睡亦禅,时时处处莫非禅也。禅也是顿生的,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人顿悟,得禅意。(5)、禅之智慧•古代禅师的棒喝,那是在教禅;禅者的扬眉瞬目,那也是论禅;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是在参禅,赵州八十行脚,这是在修禅;这些典型,都留给后人很大启示,现分叙几点,略加介绍。•①提起疑情②参究下去③身行力学(6)、禅之修法•胡适曾说:“中国禅并不来自于印度的瑜珈或禅那,相反的,却是对瑜珈或禅那的一种革命。”•铃木大拙曾说:“像今天我们所谓的禅,在印度是没有的。”他认为中国人把禅解作顿悟,是一种创见,也足证中国人不愿囫囵吞枣似的吸收印度佛学,他说:“中国人的那种富有实践精神的想像力,创造了禅,使他们在宗教的情感上得到了最大的满足。”(7)、中国之禅禅语数则•你且看他寒山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乎?”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一杯茶南隐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禅师。有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来向他问禅,他只以茶相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直到杯满,而后又继续注入。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息地溢出杯外,直到再也不能沉默下去了,终于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要再倒了!”“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打破碗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礼物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禅语经典•斌宗法师: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华严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五苦章句经》“人身难得,六情难具,口辩难中,才聪难致,寿命难获,明人难遭,直言难有,大心难发,经法难闻,如来难值。”8、藏传佛教•初唐时期,由北印度传入西藏地方的密宗;和中唐时期,由中南印度传入中国的密宗,也是佛教史上一大转变。•他们历代都承受中国帝室的封号而尊为“呼图克图”。【注】呼图克图•亦作“呼土克图”。蒙语xutugtu音译。意为有寿者。清王朝授于藏族及蒙古族喇嘛教大活佛的称号。凡属此级活佛,均载于理藩院册籍,每代“转世”必经中央政府承认和加封。•西藏地区这类活佛地位低于达赖和班禅,但可出任摄政。藏传佛教诸佛母——作明佛母9、十大宗派•十大宗派:系指大乘的天台宗、三论宗、唯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及净土宗,若加上小乘的俱舍,成实二宗。佛法本一味,原无大小乘之分。但因应不同根器,因材施教,而渐成门派。【注】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历史上广义的大乘佛教泛指当时的北传佛教。现代狭义的大乘佛教一般专指汉传佛教。以与南传(小乘佛教)、藏传(密乘佛教)共同组成佛教三大语系。•大乘佛教追求菩萨道的普渡众生,求无上菩提的佛果。小乘佛教强调修炼自我的声闻乘,以罗汉的解脱为目标。大乘僧人基本食素,小乘僧人可食“三净肉”。大乘僧人和小乘僧人虽然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却因宗派不同,一直争论不休。•大乘佛教在中国的地位大乘佛教的精神是利益众生,把将众生在苦难中解救出来。中国若干千年来灾难重重,而
本文标题:佛与禅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3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