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教师的七大语言智慧1
教师的七大语言智慧一、“激”的智慧二、“问”的智慧三、“引”的智慧四、“练”的智慧五、“评”的智慧六、“放”的智慧七、“收”的智慧目录一、“激”的智慧•【目的】激情、激趣•【难点】全员参与•【重点】教师特长的智慧展示实战示例一【背景】银川大学,代表全国政协——那可不得高水平!(激)全体起立,双手合十20秒。完后将你的感受告诉我。(许多教授都老实站起来)20秒后,一大学生说没感受,一教授说感受很肃穆。我说:“当我双手合十,第一眼见到大拇指,它最粗,代表领导,做领导的姿态要最低!第二眼见到的是中指,它最突出,代表我们团队中最有才的人,但最易折断,要放到中间保护起来。食指代表最聪明的人,他处于领导和才人之间,领导和他结合——ok,领导和才人结合(兰花指——淡定)。双手合十,目光一定要触及小指,想想家人、朋友、同事中那些无助的弱者。当然目光触及无名指,那是提醒我们注视那些无名英雄,这20秒,双手合十,思想的过程就是一次自省,这样的过程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人生难道不是无数个20秒组成的吗?我今天的眼见题目是:享受过程……“(掌声)【效果】真实、厚重、通俗、智慧。实战示例二【背景】第二期人物的心理变化——欲扬先抑(激)我是一名隐性埋名的魔术师,世界万千变化尽在我的掌控之中,(引领学生心理变化)今天我不拿点绝活出来,大家肯定会小瞧我,可我今天又没带我的魔法棒,唉,怎么办呢?这样吧,我就用这块抹布,和这些没用的粉笔灰为大家变出一幅美丽的图案,这位同学,将你喝剩的饮料化作神水倒在抹布上,(转身,用抹布貌似随意的抹黑板,其实绘就残阳飞云)同学们注意了,(抓起粉笔灰,任意挥洒,湿处自然沾上红色,夕阳喷薄而出)教师以脏手抓一点白灰在空白处拖出晚霞轮廓。(生惊叹)【效果】以特长征服学生,飘逸、独特。实战示例三【背景】文思:老爷爷有什么奇异的身世?(激)全体学生轻哼《同一首歌》师朗诵:那是一个清冷的早晨,街道上……【效果】简单、实效、以激发厚重之情。实战示例四【背景】文思:笛声飘到了什么地方?(激)教师演奏竹笛:《扬鞭催马运粮忙》【效果】教师以才立威,悠扬笛声,易激情。实战示例五•【其他】魔术激趣、空心字激趣、双手书法激趣、中国舞走台激趣、戴面具表演激趣,双簧表演激趣,快板激趣等等。•几年的时间里,教师不断巧妙展现自己的特长,在学生心中,会产生教师才高八斗之感,在公开课上更是如此。“激”是教师个性特长的展示二、“问”的智慧•【目的】“问”是点燃智慧的火把。它是锁定学生思维的出发点,蓄势待发,向教师所希望的思维终端冲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步。•【重点】依据环节的目标设计提问。•【难点】提问简洁。最忌讳复合提问、概念置换性提问、与目标无关的随意提问、一味穷追猛打式提问、宽泛式提问等。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提问……•1、“小蜜蜂对鲜花姐姐说了一句什么话?”有的教师问成“小蜜蜂很想对鲜花姐姐说一句什么话?”无端的在问题上绕来绕去。•2、在《说给----的话》中,“我们还可以对谁说?还有哪些人可以成为我们的倾诉对象呢?”这样提问就在概念上绕大了提问难度。•3、“我们喜欢哪些同学的品质?把这题目再补充完整。”(一头雾水)这属于复合提问。教师跟自己过不去。•4、“谁能在想象空间找到一个对象?”(想象空间?)接下来课堂11分钟进入无聊状态。这个提问实际上存在概念确定,要解释就偏题,不解释就很多学生无法回答。可化为“我们可不可以对白云说?还可以对谁说?”多简单!•5、(学生回答了:说给温家宝的话)教师提问:“为什么?”&@%(学生回答:说给刘翔的话)教师提问:“为什么?”#¥%&*像这样的穷追猛打式提问,只会让课堂索然无味。•还有很多随机的莫名奇妙的提问这里不再列举。(背景)与崔峦老师的对话•邵老师:崔老师,您最喜欢中国哪个城市?•崔:小罗,你觉得他这个问题问得有智慧吗?•罗:没智慧。凡是看似简单,但对方一时无从回答的问题就是无智慧的提问。•崔:你把她的问题能不能修改一下,如何智慧的提问?•罗:崔老师,如果让你下辈子在中国重新来过(理性思考、感性表达),你会选择在哪个城市度过你的童年(预设:童年——快乐)?您会选择在哪个城市求学(预设:学习——安静)?您会选择在哪个城市创业(预设:创业——机会)?您会选择在哪个城市养老(预设:养老——气候)?•崔:这样的提问确实便于回答。效果智慧的提问就是将对方的信息进行一次有组织的规划,即便于对方回答,又能真实的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越智慧,课堂效率越高。“问”展现教师课堂规划能力,是教师驾驭课堂知识的智慧三、“引”的智慧•【目的】引导学生思维走向正确的环节目标。•【难点】选择不同的引领方式。•【背景】经常见到教师“问”后,学生思维与教师分道扬镳,这时,由于教师的引领功夫不到火候,结果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引”是对“问”的修正。【课堂实录】•教师问:小蜜蜂是谁变的?(希望学生答孙悟空之类,进入想象空间)•生答:我变的。•教师引导:“我”是想象空间么?(生晕,开始了猜谜式回答)•生又答:太阳变的。•教师又引:“太阳”是想象空间么?(学生更晕)接下来教学进入失控状态,教师点了十余人回答,始终回不到正题。【方法一】挖掘式引领•学生思维如水,教师只需朝着目标方向挖一小沟,学生思维自然会朝着正确方向奔跑。这类问题如同小水龙头,开关一拧,思维如白花花的水就流出来。•如上面的例子,当学生答:我变的。•教师引:可不可以是孙悟空变的?还可以是谁变的?学生自然答出一批中国神话人物。•教师引:还可不可以是奥特曼变得?学生自然回答出一批科幻人物等等【方法二】围堵式引领•告诉学生不许答什么,逐步围堵,逼迫学生朝正确的方向思考。•如上面的例子,当学生答:我变的。教师引:他不是人变的,还可以是谁?(太阳)不是,还有谁?快速推进。•如果此教学环节是重点,我们需要将结果推向迷茫,一直围到学生无话可说。让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再推出新课,“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此环节弱讲,那还是选上一方法较妥。“引”展现教师的教学机智四、“练”的智慧•【目的】了解和展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重点】练的目标明确,方法得当。【练的类型及时间】•1、示丑性练习(初测值):教学之初,不做任何指导,展现学生相关知识方面的实况,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差距。•如:《说说心里话》开始,练习填空:说给____的话,学生填写“妈妈、爸爸、妈妈、爸爸……”教师有意巡查,夸张学生的练习缺点,为后面的教学作了厚重的心理铺垫。时间:1-2分钟【练的类型及时间】•2、指导性练习:教学中,这类练习要大量运用,达到“短、平、快”。练习的设计指向明确,训练单一。教啥练啥。•如:借景抒情中可设计:借心情抒情、借环境抒情、借文化抒情系列单项练习,体现教师练习设计的智慧。时间:2-4分钟练的类型及时间•3、运用性练习(终测值):在知识系统打包后,经过系列指导性练习,为了了解学生是否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展示这堂课的成果,可设计巩固运用练习。这类练习要体现“提高”感。•如《说说心里话》最后设计写5个知识与想象空间的对象,并选择一个填写“说什么”。时间:5-10分钟。“练”展现教师对知识的科学构建能力五、“评”的智慧•【目的】展现教师的人格高度和知识高度。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影响,同时强化运用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效果。•【重点】教师要具备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每环节知识点运用要能通透的掌握。•【难点】评出高度,不能太虚,不能太低,要发之于心,抒之以情,明之以理。智慧一:对学生发言或写作内容的评价——道德评价教师一定要沿着学生思想的起点,站在历史、时代与未来的高度为学生提炼出真善美的境界,让发言者充满愿景,让其他人得以感染与熏陶。实战示例一•《灯》(问:生活中哪盏灯引起你的特别关注?生答:爸爸送给我的小吊灯,他到美国去了,每次看到灯我就想到爸爸)•评:是啊!这盏灯凝结着一份对亲人浓浓的思念,思念的深处,分明感受到父爱如灯,在我们童年的岁月里,这份爱引领我们去追逐光明、力量与坚强,于是,我们幸福的成长。•【分析】此刻,教师更是一盏灯,评的智慧,将学生引领到人生美好的境界里,去热爱生活。实战示例二•《父爱、母爱、亲情》(问:妈妈哪个动作留给你很深的印象?生答:妈妈经常这样搂着我——示范,还不停的抚摸着我的头。)•评:你多大了,妈妈现在还这样抱你吗?(学生全体笑了——嘲笑)•【分析】教师在这里想展现幽默的一面,时机不当。感觉将学生的品质高度往下拽,极易引起非议。正确的评价:是啊,母爱就是那个温暖的拥抱,温暖着我们的童年;母爱就是那个轻柔的抚摸,抚平了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创伤。教师形象就立起来了!实战示例三•《说说心里话》(问:知识空间我们还可以对谁说?生答:拿破仑。)•评:啊?拿着破轮子?是不是太无聊了?(生无言)•【分析】教师在这里也是极想展示幽默一面,但适得其反。正确评价:拿破仑曾经横扫欧洲,最后遭受滑铁卢惨败。历史证明,好战者都没有好下场。你能关注战争,关注到拿破仑,说明你能博览群书,好习惯,掌声献给他!智慧二:对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评价——技术评价•对学生发言和写作的角度、本讲知识点的运用进行准确点评。优点指明又在哪。缺点更不能敷衍或者评价过高,要帮他或者组织学生帮他进行修改。实战示例一•《说说心里话》(生练:说给“分数”的话)•评:这个“分数”选得好,一般人都很难想到,但它又是每个孩子关心的话题,对分数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我相信你选择的这个对象,一定有很多话可说,等会写的时候我要欣赏你的文章。•【分析】教师评价很肯定:好。好在哪。在诸多对象选择上,为学生优化了选择的技术标高。实战示例二•《景物描写》(生练:小草身上挂满了露珠,七星瓢虫在上面做游戏)•评:行!•【分析】教师没有站在技术高度进行点评。学生不知哪行,为什么行。正确评价:“挂满”一词用得好,很形象。“做游戏”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七星瓢虫写活了。【特别提醒】•有很多教师读完学生练习后,不做任何点评,这对于教师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很多教师读完一篇问题很明显的练习以后,不仅没指出问题,还要牵强的说好,这是对教师学生的一种伤害。•读必评!评必准!“评”是教师人格与文化素养的展示六、“放”的智慧•【目的】以点带面,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策略。它是前面“教师主导”后的成果展示,要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这个环节往往很好看,师生间切换速度快,教师意气风发,学生兴趣盎然。•【重点】此环节基于前面的点评之后,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技术与道德高度,教师不宜再做过多的点评,除非学生答案又掉到低层次或者错误层次,教师须指出以外,力争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放”的智慧一:圈地式放养•划定一个领域,指向明确,学生思维启动时间短,初速大,易于展现阶段性成果。•【实战举例】《说说心里话》刚才这位同学想到了秦始皇,很好!同学们,众多历史人物,民族英雄都值得我们去怀恋,去追寻。看看你们能记起哪些人?你——你——你——你——你——你(快速推进),个别精彩处穿插简短的一句话点评,但要弱化,不要影响“放”的局面)放的智慧二:自由放养•“引领前”的自由放养往往展现出学生的迷茫与惶恐;“引领后”的自由放养可展现学生思想翱翔的力量。•【实战举例】《从前有座山》•(引领前)小和尚“要”听故事,他怎么“要”?你——,还有谁?还有吗?(都不举手,点一个没举手的。这里展现的就是雏鸟面对自由的天空无所适从的“放”,后面才可能“收”出一份作文教育的忧患)•(引领后)前面我们学习了生活中“要”的方法,知识中的方法,还可以写成童话、神话和科幻等等,那么,同学们,现在要你写“要”,盘点一下,你能写多少“要”的方法?----------还能创造出新的方法吗?(这里展现的是保底性开放+自由型开放,思维训练保底不封顶,是“放”的丰收成果与希望的展示)•若“放”不开,则要反思前面的教学,需重新组织教学。“放”体现教师巩固和扩大教学成果的能力!七、“收”的智慧•【目的】盘点教学成果,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提升学习兴趣。•【重点】“收”要真实,不能采取贴标签的形式,教师
本文标题:教师的七大语言智慧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6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