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讲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般问题七成大学生人际交往有困难1、人际交往的概念--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从静态的角度来说,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也就是人际关系。社会剥夺实验:将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彻底与外界隔绝,不让猴子与人或其他猴子接触,喂养工作全部自动化。结果,一段时间后,缺乏沟通的猴子开始紧张不安,明显缺乏安全感。以后,再将这些猴子放回到正常喂养的猴子中间,发现它们已不能与同类进行正常的交往,而且,总是蜷缩在笼子的一角,甚至连一些本能的行为也遭到了破坏。2、人际关系的概念--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一种,是指人们在活动过程中直接的,接触到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上的关系和心理上的距离。不论是亲密关系、疏远关系,还是敌对关系,都是心理上的距离,统称为人际关系。3、人际关系的分类从心理联结的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1)以感情为基础的人际关系:亲情关系友爱关系2)以利害为基础的人际关系:交易活动3)缺乏任何基础的陌路关系:路人人际关系状态零接触单向注意双向注意表面接触轻度卷入中度卷入深度卷入相互作用水平低高图1:人际关系状态及其相互作用水平示意图图解4、人际关系状态二、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一)首因效应(primacyeffect)——先入为主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指观察者第一次与对方接触时,根据对方的身体相貌及外显行为所得的综合性与评鉴性的判断。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A君的性格精明的勤勉的冲动的善辩的倔强的嫉妒的B君的性格嫉妒的倔强的善辩的冲动的勤勉的精明的受试者多把A君作正面印象,B君为负面印象人际交往中的首因效应学生A第一次考试为甲第二次考试为甲第三次考试为乙评价:第三次考试意外失利学生B第一次考试为乙第二次考试为乙第三次考试为甲评价:第三次考试侥幸得甲首因效应的启示1、建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展现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第一次和陌生人见面时,应穿着打扮整齐、干净、谈吐自然,有礼有节。2、懂得通过现象看本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尤其是见网友更要注意首因效应带来错误印象。如何与陌生人建立良好第一印象?SOLER模式(GEgan艾根)S:表示坐姿或站姿要面对别人O(open):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L(lean):表示身体要微微前倾E(eye-contact):表示目光接触R(relax):表示放松表现“我很尊重你,对你很有兴趣,我内心是接纳你的,请随便”的印象。(二)近因效应(recencyeffect)——十个好,百个好,一个不好全遮了与首因效应相反,随着人际的交往深入,最近的信息对认知的影响较大,所留下的印象也相对深刻,最后的印象就会冲淡或盖过以往的印象,对行为发生重大的影响。主要产生于熟人之间,也称为“新颖效应”。比如: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近因效应的启示1、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要有好的开始,也要重视好的结尾,否则再好的“第一印象”也没有用,功亏一篑。2、与他人之间因一时之气而发生冲突或是训责别人时,开诚布公,积极沟通。要记得安慰和道歉,知错马上改,亡羊要补牢。3、说话的语序也会影响沟通。4、我们在看待人或事物时,要历史地、全面地看,而不能只看一时一事,这样才可避免因近因效应导致的认知偏差。(三)晕轮效应(Thehaloeffect)印象形成中产生偏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即判断者常从或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扩散性地得出或全部好或全部坏的整体印象,就像晕轮一样,是从一个中心点而逐渐向外扩散成越来越大的圆圈,所以称为“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正的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负的晕轮效应——厌恶和尚,恨及袈裟案例凯利在演讲前对一个班的学生说,演讲者是如何热情、平易近人;而对另一个班说,演讲者是如何冷峻,不易被接近。结果,学生们戴着有色眼镜去观察演讲者,演讲者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晕轮效应的启示1、理性。不仅要听从心的声音,也要听从大脑的声音。2、在交往中应避免以貌取人,要实事求是。3、要尽量消除“偏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分析取舍。4、正确利用晕轮效应,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刻板印象(stereotypes)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所谓的类化作用,按照预想的类型将人分为不同的种类,然后贴上标签,按图索骥。“南方人都很精明,北方人都很憨厚”“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肯饿着,也要靓着”“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小孩和母亲关于对五套班子的对话)刻板印象的启示1、不要从交往对象的性格、地位、背景出发交往。2、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穿着“印象外套”交往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在交往中一个人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内在生命中的价值观与情感好恶影射到外在世界的人、事、物上的心理现象。实质在于“强加于人”。“以己论人”“以小人之心,度他人之腹”表现:1.相同投射——从自我出发做判断2.愿望投射——把自我主观愿望强加于人3.情感投射——以自我的爱憎指引交往投射效应的启示1.在交往中要顾及他人的感受。2.在交往中遇到问题要理性分析,要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的对待别人和自己。“已所不欲”时“勿施于人”,“己所欲之”也要学会“慎施于人”。三、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与同学的关系平等交往是基础关系比较单纯、友好求同倾向较明显容易发生应激性反应交往方式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与教师的关系大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大学师生关系更民主、自由不同年级学生与教师关系特点不同四、大学生常见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这是一份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诊断量表,共28个问题,每个问题做“是”(打√)或“非”(打×)两种回答。请你根究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答案没有对错之分:1.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2.和生人见面感觉不自然。()3.过分地羡慕和妒忌别人。()4.与异性交往太少。()5.对连续不断地会谈感到困难。()6.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7.时常会伤害别人。()8.与异性来往感觉不自然。()9.与一大群朋友在一起,常感到孤寂或失落。()10.极易受窘。()11.与别人不能和睦相处。()12.不知道与异性相处如何适可而止。()13.当不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的生平遭遇以求同情时,自己常感到不自在。()14.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什么坏印象。()15.总是尽力要别人赏识自己。()16.暗自思慕异性。()17.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18.对自己的仪表(容貌)缺乏信心。()19.讨厌某人或被某人所讨厌。()20.瞧不起异性。()21.不能专注地倾听。()22.自己的烦恼无人可倾诉。()23.受别人排斥与冷漠。()24.被异性瞧不起。()25不能广泛地听取各种各样意见、看法()26.自己常因受伤害而暗自伤心。()27.常被别人谈论、愚弄。()28.与异性交往不知如何更好相处。()结果:如果你得到的总分是0-8分之间,那么说明你在与朋友相处上的困扰较少。你善于交谈,性格比较开朗,主动,关心别人,你对周围的朋友都比较好,愿意和他们在一起,他们也都喜欢你,你们相处得不错。而且,你能够从与朋友相处中,得到乐趣。你的生活是比较充实而且丰富多彩的,你与异性朋友也相处得比较好。一句话,你不存在或较少存在交友方面的困扰,你善于与朋友相处,人缘很好,获得许多的好感与赞同。如果你得到的总分是9-14分之间,那么,你与朋友相处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扰。你的人缘很一般,换句话说,你和朋友的关系并不牢固,时好时坏,经常处在一种起伏波动之中。如果你得到的总分是15-28分之间,那就表明你在同朋友相处上的行为困扰较严重,分数超过20分,则表明你的人际关系困扰程度很严重,而且在心理上出现较为明显得障碍。你可能不善于交谈,也可能是一个性格孤僻的人,不开朗,或者有明显得自高自大、讨人嫌的行为。(一)情感偏差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特征,情感的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是处于青年期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一大特点。主要表现:1.嫉妒心理2.自卑心理3.羞怯心理4.社交回避5.恐惧心理1.嫉妒:对他人的某些素质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不甘心或憎恨,甚至打击别人以抬高自己的心理反应。嫉妒是种消极的情绪状态,让人体验到心理的紧张、内心的痛苦、愤怒、憎恨等。巴尔扎克曾说,嫉妒潜伺在人心底如毒蛇潜在穴中,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更为痛苦,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嫉妒产生原因:竞争或比较中受挫产生,虚荣心和不自信是产生嫉妒的温床。嫉妒心理两个特性:1、指向性:嫉妒的对象往往只是局限于在自己周围的圈子,是那些比自己“能干”和“幸运”的人。2、发泄性:除了轻微的嫉妒表现为内心的怨恨外,绝大多数的嫉妒都要经历从心境嫉妒向行为嫉妒的转变,且往往只有发泄性行为,才能使得嫉妒者求得某种心理平衡。如言语的讥讽,恶意的诽谤,有的表现为攻击和损害。在人类的各种情感中,爱情和嫉妒是最令人难熬,也是最难以自制的。——培根调节方法:1、接纳自己或他人的嫉妒心理。2、纠正认知偏差:胜败乃兵家常事。认输并不是服输。3、加强修养,积极升华,树立信心。大度和乐观,恰恰是扑灭嫉妒之火的最好的“灭火剂“。2.自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感到惭愧、羞怯、畏缩甚至灰心。有自卑感的人对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及行为表现感到不满,对自我存在价值感到缺乏重要性,对环境生活的应付缺乏安全感,对自己做的事不敢肯定。过度的自卑感使人脱离实际,造成生活困难,阻碍人格的发展。产生原因:负面的自我评价和弱化的自我概念;其深层的心理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心理调节: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客观评价自我;修正理想自我,改变不合理观念;学会自我鼓励与肯定;积极自我暗示;3.羞怯:腼腆、动作忸怩、脸色绯红、不自然、说话颤抖原因:青春期自我意识敏感;自我形象保护;缺乏自信;患得患失;人际交往挫折。调节:丢下包袱;树立自信;勇敢面对;主动交往4.社交回避在现实生中,自己与社会及他人发生矛盾冲突,不能自觉地解决矛盾、冲突,而是躲避矛盾、冲突的心理现象。带有强迫性、盲目性和非理性等特点。美国《精神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N-W)中对回避型人格的特征定义: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意卷入他人事务中。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不语,怕惹人笑话,怕答不出问题。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7、做普通的但不中自己常规中的事时,总是夸大存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冒险。回避型人格形成原因体验不到交往的乐趣交往动机偏低低估自己挫折影响5、恐惧心理--关于社交恐惧症在某些特定场合或者情景莫名地紧张、害怕。不敢见人,与人交往时面红耳赤,神经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严重者拒绝与任何人发生社交关系,自我孤立,抑郁消沉.赤面(脸红)恐惧.社交恐惧症的主要症状赤面(脸红)恐惧对视恐惧表情恐惧异性恐惧口吃恐惧书写痉挛恐惧聚餐恐惧会议发言恐惧社交恐惧的原因(1)理想自我过高导致自我认知偏差。如社交动机过强或倾向于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或特别爱面子、追求完美印象;(2)创作性经验造成的不良条件反射(3)性压抑社交恐惧者的“自疗方法”1.不否定自己,不断告诫自己“我是最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2.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尽力了,不成功也没关系
本文标题: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87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