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验指南实验一建筑热环境参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了解室内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掌握相关仪器仪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学会利用热舒适指标评价当天室内外热环境质量。二、实验仪器3M便携式热环境测定仪、WBGT测试仪、GDF—3型热球式电风速计、红外测温仪;学生自带:3米以上卷尺(每组一个)、500ml纯净水(全班共自带一瓶)、丝线若干、指南针(可用装有指南针软件的手机替代)。三、实验准备1、制定测试方案:每组可分别选择房间内部、走廊、屋顶平台、建筑周边环境等作为测试地点,并根据测试地点制定热环境参数的测定方案。2、检查实验仪器:检查本次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是否完好,其配件是否齐全,电量是否充足。3、绘制被测环境:简单绘制被测房间的平面图、剖面图,标明基本尺寸(如房间大小、门窗尺寸等)及测点位置。4、制作数据表格:根据实验内容编制实验数据统计表,以便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测量实验仪器:3M便携式热环境测定仪、WBGT测试仪在所选测点处利用3M便携式热环境测定仪或WBGT测试仪(干湿黑球温度计)测量当时的空气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测量点应距地面1.5米高,稳定10分钟后再开始测量。每隔3分钟测一次,总共测量5次,通过计算求出其测量平均值,并与当天天气情况进行对比。注意事项:所选测试点周围应尽可能开敞,少受遮挡,并且测定仪切勿轻易移动和改变位置,以免影响测试的稳定性。WBGT指数亦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单位为℃。WBGT是由黑球、自然湿球、干球三个部分温度构成的,它综合考虑空气温度、风速、空气湿度和辐射热四个因素。此法可方便地应用在工业环境中,以评价环境的热强度。它是用来评价在整个工作周期中人体所受的热强度,而不适宜于评价短时间内或热舒适区附近的热强度。室内作业(无太阳辐射环境下):WBGT=0.7tnw+0.3tg室外作业(有太阳辐射环境下):WBGT=0.7tnw+0.2tg+0.1ta单位:℃时间时分时分时分时分时分平均值干球温度(Ta)湿球温度(Tnw)黑球温度(Tg)WBGT指数相对湿度(Rh)当天天气概况仪器操作指南:1、湿球纱布应保持清洁,使用时将水杯中加满纯净水,纱布下端应垂于水杯中,纱布在空气中的自由长度为20-30mm;2、按“I/OEnter”启动仪器,在测点处稳定10min以上后,按上下方向键进行检测数据的切换和读取;3、长按“I/OEnter”三秒以上关闭仪器。2、风向、风速的测量实验仪器:GDF—3型热球式电风速计实验步骤:1、选取测点位置(通常为进风口和出风口,如遇开阔地区则选择四周及中心位置),可根据所测区域状况选择3至6个点进行测量,用风速计探测该批测点的气流大小,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共测量3次;2、风向可采用放烟或悬挂丝线的方向测定;3、统计测量数据,在测量区域平面示意图中标出空气气流方向,结合当天天气进行结果分析。单位:米/秒仪器操作指南:1、使用前观察电表的指针是否指于零点,如有移偏可轻调整电表上的调零螺丝,使指针回零点。2、将四节一号电池置于电池盒中,将检测探头杆连接到主机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将电源开关打向“通”位置。3、将测杆插在插座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螺塞压紧,使探头密闭。将调节旋钮置于“满度”位置,调节“满度粗调”和“满度细调”,使表头指针指向满度;将调节旋钮置于“低速”位置,调节“零位粗调”和“零位细调”,使表头指针指向零。4、将拉杆探头拉出,测量时探头上的红点面对风向,即可读出表头数值,低风速(0.05~5米/秒)读取表头上缘数值;测高风速(5~30米/秒)时将调节旋钮置于“高速”位置,读取表头下缘数值。5、用后将调节旋钮置于“断”位置,关闭仪器电源。将探头退回套管,从主机上取下检测探头杆,装箱。6、注意事项:拉出探头时,小心不可碰到热球,并且切忌对探头吹气,以免探头受到湿气影响;在风速测量中,使探头上的红点一边必须面对风向;开机时,把仪器测杆放直,测点朝上、螺塞向下压紧,保证测头在零风速下校准仪器。3、不同物体或建筑表面温度的测量实验仪器:红外线测温仪实验步骤:1、选取测试对象,应注意所选对象的代表性及可比性:不同材质的对比、不同颜色的对比、不同朝向的对比、阴影区及非阴影区的对比(有无遮阳),等等;2、设计统计表格,考虑如何便于数据记录统计并进行对比;3、通过测温仪测试被测物体表面温度,每个测点应测至少3次取其平均值,每次测量至少间隔10秒以上;4、记录所测数据,并结合所测区域热环境进行分析。仪器操作注意事项:1、要测量物体表面温度,请将测温仪对准物体并扣动扳机。2、务必考虑距离与测量点的比例和视场。激光仅用于瞄准:测量时必须注意距离系数K(测量距离和被测物体表面积直径的比值),本次实验仪器的K值分别为K=D:S=8:1或12:1,通俗理解为测量范围为8m或12m远时,被测物体面积至少为直径1m的圆,一定要确保被测目标要大过本机的测量区域;3、被测区域的最小直径需在1.5cm以上,最小测试距离应为18cm;4、不能用于光亮或抛光金属表面(不锈钢、铝等)的测量;不能透过玻璃类透明表面进行测定,它测定的将是玻璃的表面温度;蒸汽、灰尘、烟雾等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五、分析与讨论综合多位同学的测量数据,结合当天气候状况,对所测区域进行热环境质量的分析与评价。并思考解决方案,为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提供设计方案和依据。六、实验报告要求每人至少选取其中一个实验做详细分析并提交报告(要求每小组成员间选取的实验尽量不同)。报告格式模板见下页。七、参考教材《建筑物理》(第三版)东南大学柳孝图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建筑物理》(第四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建筑物理实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加平戴天兴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建筑物理实验报告建筑热环境参数的测定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班级:12建筑(1)班姓名:顾梦平学号:201231100106外廊风向、风速的测量实验日期:2015.4.28实验地点:第二教学楼5楼走廊小组成员:陈丰允、冯蕙蓉、顾梦平实验仪器:风速测量仪器GDF—3型热球式电风速计实验目的:1、了解外廊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掌握风速测量仪器GDF—3型热球式电风速计仪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学会利用热舒适指标评价当天外廊内外热环境质量。3、学会通过实验分析得出通风流向、风速及其成因实验过程:1、选取测点位置A,选择A附近的3点进行测量,用风速计探测该批测点的气流大小,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共测量3次;2、风向采用悬挂头发的方向测定;3、开始用仪器进行测量。使用前观察电表的指针是否指于零点,发现有移偏,轻调整电表上的调零螺丝,使指针回零点。2、将四节一号电池置于电池盒中,将检测探头杆连接到主机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将电源开关打向“通”位置。3、将测杆插在插座上,测杆垂直向上放置,螺塞压紧,使探头密闭。将调节旋钮置于“满度”位置,调节“满度粗调”和“满度细调”,使表头指针指向满度;将调节旋钮置于“低速”位置,调节“零位粗调”和“零位细调”,使表头指针指向零。4、将拉杆探头拉出,测量时探头上的红点面对风向,即可读出表头数值,此处风速宜选用低风速,读取表头下缘数值0.9m/s。静候5分钟,重新测量,读取表头下缘数值1.5m/s。进行第三次对A近点测量,读取表头下缘数值1.6m/s。5、用后将调节旋钮置于“断”位置,关闭仪器电源。将探头退回套管,从主机上取下检测探头杆,装箱。6、换到其它测点重复以上操作,最终得出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测量时间进风口1(A点)进风口2(B点)出风口1(C点)出风口2(D点)中心点1(E点)11时03分风速(m/s)0.90.310.90.2风向南偏东9°南偏东9°南偏西4°正南南偏西10°11时08分风速(m/s)1.50.62.310.2风向南偏东9°南偏东9°南偏西4°正南南偏西10°11时13分风速(m/s)1.60.41.50.30.21教二总平面观测点实验分析:通风分析风向南偏东9°南偏东9°南偏西4°正南南偏西10°实验结论:由分析图可知,广州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第二教学楼坐北朝南,所以A、C点处于进风口,风速比B、D出风口大;C点风速大于A点(由于转角窗的开启,C点进风量大),D点大于B点;E点由于缺乏空气对流,风速较低,也相对稳定。启发:在外廊设计中,朝着盛行风方向开窗有利于通风,形成空气对流也更有益于通风。实验心得:通过这次实验,不仅了解外廊热环境参数测定的基本内容,掌握相关仪器仪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而且学会利用热舒适指标评价当天外廊内外热环境质量。此外,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更加深刻感受到团队合作及分工的重要性和意义。仪器对精密度的要求也使得变得自己更加的细心。
本文标题:建筑热环境实验指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189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