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问卷调查方法毛定祥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十项社会调查中就有九项是采用问卷进行的。——英国社会学家莫泽•第一部分问卷设计•第二部分测量与操作化•第三部分资料的统计分析第一部分问卷设计•第一节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第二节问卷的设计第一节问卷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一、什么是问卷调查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与访问调查法有密切联系,它们都是通过被调查者的回答来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但是,问卷调查法与访问调查法有相比又有许多不同的特点:(1)问卷调查法是标准化调查,即按照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调查。(2)问卷调查一般是间接调查,即调查者不与被调查者直接见面,而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问卷。•(3)问卷调查一般是书面调查,即调查者用书面提出问题,被调查者也用书面回答问题。•(4)问卷调查一般是抽样调查,即被调查者是通过抽样方法选取的,而且调查对象一般较多。•(5)问卷调查一般是定量调查,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应该指出,问卷调查中有两种类型---访问问卷调查和电话问卷调查,在调查时都是通过口头交谈方式进行的调查,访问问卷调查还必须与被访问者直接见面。然而,问卷调查的主要方式是间接的书面调查。二、问卷调查法的种类•按照问卷填答者的不同:自填式•代填式•自填式按问卷传递方式不同:报刊问卷调查•邮政问卷调查•送发问卷调查•代填式按与被调查者交谈方式不同:访问问卷调查•电话问卷调查第二节问卷的设计•问卷是问卷调查中收集资料的工具。问卷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问卷调查的回答质量、回复率、有效率,以至整个调查的成败。因此,科学设计问卷,在问卷调查中具有关键性意义。•问卷设计:问题和答案一、问卷的一般结构•问卷一般由卷首语、问题与回答方式、编码和其他资料组成。•1.卷首语。是问卷调查的自我介绍信。包括:•调查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选择被调查者的途径和方法,对被调查者的希望和要求,填写问卷的说明,回复问卷的方式和时间,调查的匿名和保密原则,以及调查者的名称等。•2.问题与回答方式。是问卷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调查询问的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以及对回答方式的指导和说明等。一、问卷的一般结构•3.编码•4.其他资料。•包括:问卷名称、被访问者的地址或单位(可以是编号)、访问员姓名、访问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访问完成情况、审核员姓名和审核意见等。这些资料,是对问卷进行审核和分析的重要依据。一、问卷的一般结构•此外,有的自填式问卷还有一个结束语。结束语可以是简短的几句话,对被调查者的合作表示真诚感谢,也可以稍长一点,顺便征询一下对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的看法。例如,在问卷的最后可设计这样一组问题:•您填写完这份问卷感到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吗?如有,请写在下面:•—————————————————•———————————————————一、问卷的一般结构•您填答完这份问卷后有何感想?•①很有意义□②可能有些用处□•③没有意义□④不清楚□•您以后还愿意填答问卷吗?•①愿意□②不愿意□如果是访问问卷,在结束语(或卷首语)后,还应该有以下一些内容:•问卷编号:______访问地点或单位:_______•完成情况:完成____。未完成(不在家___,拒绝回答___,其他_____)。•访问时间:____年__月__日__时__分至__时__分,合计___分钟。•访问员姓名:______对回答的评价:可信___基本可信____不可信____。•复核员姓名:______复核员的意见:合格__基本合格____不合格____。二、问题的种类、结构和设计原则•(一)问题的种类•(1)背景性问题。•主要是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情况、行业、职业、职务或职称、收入、宗教信仰、党派团体等。有时还包括被调查者家庭的某些基本情况,如家庭人口、家庭类型、家庭收入等。它们是对问卷进行分析研究的重要依据。二、问题的种类、结构和设计原则•(2)客观性问题。•是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各种事实和行为。如:“您家住宅面积有多少平方米?”、“去年您村人均纯收入多少元?”等等,都是事实方面的问题。又如:“您村外出劳动力主要到什么地方干活?”、“您今年外出旅游到了哪些地方”等等,都是行为方面的问题。二、问题的种类、结构和设计原则•(3)主观性问题。•是指人们的思想、感情、态度、愿望等一切主观世界状况方面的问题。如:“您对医疗制度改革有何看法?”、“您认为部分工人失业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吗?”、“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等等。二、问题的种类、结构和设计原则•(4)检验性问题。•为检验回答是否真实、准确而设计的问题。如在问卷中先问:“您今年多少岁?”,在问卷后再问:“您哪年结婚?”“当时多少岁?”。又如:先问收入、再问支出,或先问支出、后问收入等等。这类问题,一般安排在问卷的不同位置,通过互相检验来判断回答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问题的种类、结构和设计原则•上述四类问题中,背景性问题是任何问卷都不可缺少的。因为,背景情况是对被调查者分类和对不同类型被调查者进行对比研究的重要依据。其他三类问题,则依调查的目的、内容而定。例如,人口调查主要涉及客观性问题,民意测验主要涉及主观性问题,只有比较复杂的调查问卷(特别是经济调查问卷),才需要设计检验性问题。(二)问题的结构•问题的结构,即问题的排列组合方式。它是问卷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便于被调查者回答问题,同时也便于调查者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设计的问题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排列:•(1)按问题的性质或类别排列,而不要把不同性质或类别的问题混杂在一起。如:把背景方面的问题放在问卷的前面或后面,把经济方面的问题、生活方面的问题、家庭方面的问题等等都相对集中地放在一起。这样,就便于被调查者按照问题的性质先回答完一类问题,再回答另一类问题,而不至于使他们回答问题的思路经常中断和来回跳动。(二)问题的结构•(2)按问题的复杂程度或困难程度排列。•一般地说,应该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先客观事实方面的问题,后主观状况方面的问题;先一般性质的问题,后特殊性质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问题,更应安排在问卷的后面。这样,有利于增强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信心,有利于把回答逐步引向深入,而不至于一开头就把他们难住了,不知如何回答。(二)问题的结构•(3)按问题的时间顺序排列。•一般地说,应该根据调查事物的过去、现在、将来的历史顺序来排列问题。当然,也可以反过来,先问当前的有关问题,然后再由近及远地追溯过去的情况。但是,无论是由远到近还是由近及远,问题的排列在时间顺序上都应该有连续性、渐进性,而不应该来回跳跃,打乱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思路。(二)问题的结构•总之,问题的排列要有逻辑性。但是,在特殊情况下,也不排除对某些问题作非逻辑安排。例如,许多人在回答逐年生产或收入情况时,往往有“不断增加”的回答定势,为了打破这种回答定势,就可以把有关问题的时间顺序颠倒一下,或分别安排在问卷的不同部位询问。此外,检验性问题也应分别设计在问卷的不同部位,否则就难以起到检验作用。(三)设计问题的原则•要提高问卷回复率、有效率和回答质量,设计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1)客观性原则,即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情况。例如,在2002年调查农村居民拥有耐用消费品情况,如果仅仅设计手表、自行车、缝森机、收音机等老“几大件”,就大大落后于实际;如果设计微波炉、笔记本电脑、小轿车等项目,则又可能超过了现实。(三)设计问题的原则•(2)必要性原则,即必须围绕调查课题和研究假设设计最必要的问题。设计的问题数量过少,过于简略,无法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数量过多、过于繁杂,不仅会大大增加工作量和调查成本,而且会降低回答质量,降低问卷的回复率和有效率,也不利于正确说明调查所要说明的问题。(三)设计问题的原则•(3)可能性原则,即必须符合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能力。凡是超越被调查者理解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回答能力的问题,都不应该提出。例如,有的问卷向农民询问:“您的价值观是什么?”“您家农业生产的成本是多少?”“腐败现象的根源是什么?”对于这样的问题,一般农民是不可能理解、回答的:即使勉强回答了,也不可能正确地反映真实情况。(三)设计问题的原则•(4)自愿性原则,即必须考虑被调查者是否自愿真实回答问题。凡被调查者不可能自愿真实回答的问题,都不应该正面提出。例如。有的问卷提出这样的问题:“您是否有包二奶行为?”“您贪污受贿过多少次?多少钱?”等等。对这类问题,被调查者一般都不可能自愿做出真实回答,或者干脆不予理睬。因此一般都不宜正面提出。三、问题的表述•问卷调查一般是自填式的书面调查,被调查者只能根据书面问卷来理解问题和回答问题,因此,问题的表述就成为问卷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一)表述问题的原则•(1)具体性原则,即问题的内容要具体,不要提抽象、笼统的问题。例如:“您认为青年人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人生观?”“您所在的单位社会风气好吗?”。对于“人生观”“社会风气”这样一些抽象、笼统的问题,人们的看法往往很不相同,在没有明确操作定义的情况下,被调查者是无法回答的,即使勉强回答出来了,也是无法进行科学分析的。三、问题的表述•(2)单一性原则,即问题的内容要单一,不要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合在一起提。例如,“您父母支持您志愿到边疆工作吗?”“你们单位的职工经常读报吗?”对于这类复合问题,是无法准确回答的。因为,……•(3)通俗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要通俗,不要使用被调查者感到陌生的语言,特别是不要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例如,对一般居民就不宜问:“您家有几位育龄妇女?”对一般农民就不宜问:“您家生产的稻谷每百斤的成本是多少?””您家的消费结构怎样?“等等。因为,一般被调查者不可能准确理解”育龄妇女“”成本“”消费结构“等专业术语的含义。三、问题的表述•(4)准确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要准确,不要使用模棱两可、含混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语言或概念。例如,应该避免使用“也许”、“好象”、“可能”这些模棱两可的语言。对“经常”、“有时”、“偶而”这些含混不清的词语应该作具体说明。如:•“经常”指每周一次或更多、“有时”指每月一至二次、“偶而”指每季一次或更少等。对于“专业大”、“先进企业”、“落后单位”这些容易产生歧义的概念,则应该设计出明确的操作定义。三、问题的表述•(5)简明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语言应该尽可能简单明确,不要冗长和罗嗦。实践证明,简明的问题,回答率和有效率一般都较高;冗长、罗嗦的问题,容易含混不清、产生歧义,回答率和有效率反而大大降低。三、问题的表述•(6)客观性原则,即表述问题的态度要客观,不要有诱导性或倾向性语言。例如,“您喜欢教师这一受人尊敬的职业吗?”“多数青年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应该离婚’,你同意吗?”这种表述方式,包含了明显的倾向或诱导的含义,被调查者在趋同心理支配下往往做出肯定的回答,但却不一定是自己的真实看法。另外,在问题的表述中要避免出现那些有权威的、享有盛誉的人或机构的名称,更不要直接引用他们的原话。例如,“毛主席强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您认为对吗?”政府号召‘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您拥护吗?“对于这类问题,被调查者一般是很难做出否定回答的。三、问题的表述•(7)非否定性原则,即要避免使用否定句形式表述问题。由于人们一般都习惯于用肯定句形式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因而用否定句形式表述问题往往会造成一些误解。例如,”您是否赞成在公共场合不抽烟?“回答”是“的人,很可能是不反对在公共场合抽烟的人;回答”否“的人,则可能是反对在公共场合抽烟的人。如果改为””您是否赞成在公共场合吸烟?“大概就不会产生上述误解了。(二)特殊问题的表述方式•对于某些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特殊问题,在表述方式上应该做些减轻敏感程度或威胁程度的特殊处理,以便被调查者易于面对这些问题,并敢于坦率做出真实回答。对特殊问题的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1)释疑法,
本文标题:问卷调查定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