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1-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汇报近年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按照“放管服”改革部署,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推动市场准入便利化,加强市场领域执法,完善市场监管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不断激发,推动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月日,全市市场主体累计达到万户,注册资本(金)达亿元,较商事制度改革前分别增长%、%。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工作成效(一)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准入环境宽松便捷。一是实施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2014年3月1日,全市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实施,实行公司注册资本实缴改认缴,取消注册资本登记限制,年检改年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启用了新版营业执照,在营业执照的下方新增“二维码”,通过微信扫描便可以查询企业的基本信息。月日,有限公司获得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首张新版营业执照,该企业注册资本万元人民币,按照新登记制度要求未进行注册资本实缴登记,为企业节约办事成本万元。二是落实“先照后证”改革。认真梳理前置许可目录,除目前国家保留的32项前置许可外,企业注册登记一律不予索要许可证件。对涉及后置许可事项的,严格履行“双告知一承诺”职责,当场告知企业并要求企业承诺在未取得许可前不得从事相关审批事项,同时及时将注册登记信息通过“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网上推送及书式送达两种方式告知相关监管部门,避免监管真空。全市“双告知一承诺率”达到100%。三是持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先后实施“三证合一”、“五证合一”和“多证合一”改革,将国家层面统一证照事项全部纳入“多证合一”改革范畴,实现了项备案事项整合。积极发挥牵头部门职责,与税务、商务等涉企证照整合部门不断沟通协调,协同推进“甘肃省部门协同监管平台”的使用和相关备案数据的推送、接收和处理,各相关部门及时认领企业信息,主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年月日,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获得全市首批“多证合一”营业执照。截至4月底,全市共发放“多证合一”营业执照户。四是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充分发挥牵头作用,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优化后置审批许可流程,对第一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有效区分“证”“照”功能,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做好改革政策宣传解读。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宣传作用,营造改革氛围,形成工作合力。截至目前,通过“证照分离”办理企业登记业务件,惠及企业户。五是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全面实现全市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个工作日以内。其中,申领营业执照不超过天,刻制印章不超过天,申领发票不超过天。在服务窗口专门开设“压缩企业开办-2-时间办理专区、帮办区、自助服务区”,配备电脑和打印机,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引导、登记录入、帮办导办等服务,有效提高了一次办结率。制作“二维码”告知单,方便公众和企业及时了解改革信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优化衔接配合,实现网上预审、随报随审、随到随办,无特殊情况当天办结,网上预审当天完成。六是推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2018年6月30日,全面启动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除涉及前置审批许可和应当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核准的企业名称外,登记机关不再实行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人通过甘肃政务服务网进入“企业设立登记”项目,即可按系统提示进行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对企业名称变更预先核准登记审核权限予以下放,由企业登记机关负责审核本辖区范围内冠市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变更审核业务,切实提高了企业名称变更登记便利化服务水平和登记效率。七是实施无纸全程电子化改革。积极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2019年1月启动实施无纸全程电子化改革,实现企业注册登记申请、受理、核准、发照、公示等各个环节全程网上办理,整个登记流程“无纸化、无介质、无费用”,申请人与受理审核人员“零见面、零跑腿、零距离”,提高了企业登记管理的信息化、便利化、规范化水平。实施电子营业执照改革,开通微信和支付宝“工商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企业法定代表人可以自主下载、查看、打印电子营业执照,为群众办事带来很多便捷。截至目前,全市通过无纸全程电子化办理登记业务件。八是实行市场主体住所信息申报承诺制。各类市场主体办理登记,不再提交房屋产权证明、租赁合同等材料,只需作出对住所(经营场所)申请登记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的承诺,登记机关对申请材料的形式审查,即可注册登记。对于从事计算机系统服务、文化创意等无污染、不扰民、无安全隐患的经营事项,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并征得利害关系人书面同意后,可依法用住宅住址登记为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从事相应经营活动。允许在一个地址办理多个营业执照或在一个营业执照上添加多个地址,实行“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充分释放住所资源。九是不断拓展“政银便民通”服务。加强与金融部门联系,联合推行“政银便民通”服务,申请人可就近选择银行营业网点,委托银行免费办理企业注册登记业务,既解决了工商登记窗口人员不足、业务工作量大等问题,又为企业免费提供了优质的注册登记服务,降低了企业在开办过程中所花费的物质、时间成本。全市已实现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兰州银行、甘肃银行等6家银行庆阳分行网点业务全覆盖。目前,已通过“政银便民通”服务办理业务多件。(二)支持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明显。一是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组织召开了全市系统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宣讲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坚定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增强了民营企业发展动力。认真贯彻落-3-实省、市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制定分解落实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措施任务,明确了工作内容,细化了任务清单,靠实了工作责任。二是调整下放企业登记事权。先后两次大幅度对全市企业登记事权进行调整,将法律明确规定及对全市经济社会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企业之外的市场主体全部下放县区局登记,共向县区移交企业户,移交企业档案份,方便了企业就近登记,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有效落实企业属地监管责任。三是全面落实“四办”改革要求。及时制定《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四办”要求加强登记窗口建设实施方案》,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政务大厅窗口办理,同时在甘肃政务服务网上公示事项办理流程、文书规范及网上申报入口。牵头推进市场监管综合受理窗口的设置,推动“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梳理公布,力促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不断释放市场活力。四是加强登记窗口标准化建设。率先执行“三集中三到位”,坚决取缔中介服务,确保市场主体注册登记零收费。严格落实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独任审核、定期统计分析、领导坐班等制度,做到受理解答一口清、发放材料一手清、告知补正一次清,提高一次性审核通过率。公示登记注册具体操作流程、文书规范,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甘肃政务服务网业务办理系统的宣传,方便办事群众知晓。推出提前介入、重点项目“绿色通道”、特事特办、预约申请、跟踪帮办、延时办理等六项服务,为市场主体开展了个性化协助服务。(三)监管执法工作深入推进,市场环境秩序持续向好。一是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扎实推进。去年以来,对全市供水、供电、供气、网络通讯、公共交通、保险、殡葬等公用企业经营行为集中进行专项整治,加大传销整治力度,查处竞争执法案件件,查处传销案件起。开展“双打”专项行动,查处专利侵权案件起,商标违法案件件。加强优秀专利成果奖励,累计兑现市级专利授权补助资金万元。二是重点领域市场监管深入推进。去年以来,组织开展药品违法经营行为、中药材中药饮片等专项检查,查处违法案件起,罚款万元。开展食品生产企业主体资格清查,全市企业建档万户,万户食品生产企业、大型食品批发企业加入了电子追溯平台。加强餐饮服务监管,“明厨亮灶”实施率达%。不断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庆阳市电梯应急救援处置服务中心正式运行,并建成二级救援站个,有效保障了电梯安全监管。组织对车内装饰材料、木工板等个批次商品进行抽检,对不合格商品依法进行处理。加强网络市场监管,线上检查网站网店个,线下约(访)谈企业户,发现处理失效网店户。加强广告抽查监测,对医疗、药品、保健食品等广告严格管理,查处虚假违法广告案件起。三是消费维权水平不断提升。全面推行经营者首问和赔偿先付制度,推动形成消费纠纷源头治理和消费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12315投诉举报作用,去年以来全市受理各类消费投诉举报建议多-4-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多万元。开展汽车销售消费侵权专项整治,联合相关部门召开约谈会,规范汽车销售服务领域经营行为。(四)市场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公正监管效能有效提升。一是“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实施。扎实开展“双随机”抽查工作,市场监管部门“四库一细则”逐渐建成,实现了抽查事项“全覆盖”。规范抽查检查、信用管理、联合惩戒的操作流程和时效规定,实现了工作流程、执法力度和监管手段“三统一”。充分发挥全市涉企信息统一归集联席会议作用,归集涉企信息条(次),实施“双随机”抽查计划个。二是信息公示不断加强。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严格依法公开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企业信息,督促企业履行信息公示义务。对市场主体登记备案、行政处罚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示,督促企业按时公示年报和即时信息,全市各类市场主体年报公示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部门联合惩戒持续推进。积极与相关部门衔接建立联合惩戒机制,累计向社会公示市场主体异常信息万条,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信息条,依法清销空挂失联市场主体万多户,“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初步形成。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主管部门精心指导下,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自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全市营商环境得到空前优化,市场活力深度激发,连续年年增长率超过10%,拉动经济增长成效明显。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放管服”改革还需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准入不准营”的问题还没完全解决,部门信息共享不及时,在协同监管平台上对数据认领和反馈仍存在滞后性。二是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完善,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还没有落实到位,部门协同监管还不够密切,工作进展不平衡,县区层面工作相对滞后。三是基层人员不足,服务保障不够,能力素质还需要提升,在服务企业发展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等。三、政策建议一是持续优化准入环境。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市场准入便利化,由各级党委政府统一推动“证照分离”等各项改革,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加强部门沟通协调,促进数据共享互通,及时接受反馈数据,优化后置审批许可流程,推动办理营业执照和许可证无缝对接、同步进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无谓证明、重复证明,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各类媒体宣传作用,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做好改革政策宣传解读,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5-二是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市场监管需要各部门共同努力,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对日常行政检查事项,各部门通过“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进行,对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特殊领域,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实施全过程监管,守住安全底线。加强信用监管,推动部门联合惩戒,把公开公示作为基本方式,将涉企信息真正归集到企业名下,落实企业自我声明制度,发挥新闻媒体等社会共治力量,共同维护市场秩序,让失信企业“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使企业不想更不敢违法。三是全力服务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和《关于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条措施》等文件精神,不断优化中小微企业营商环境,全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部门间加强协作配合,促进民营资本在市场准入条件、资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务等方面更加公平地参与市场竞争。加大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对侵权行为严加惩治,保护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深入实施政府质量奖、驰
本文标题: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35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