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东莞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技术指引
1附件1东莞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技术指引目录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企事业部分)..错误!未定义书签。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要求(镇街(园区)、市直部门部分).7附件1:有限空间作业单位自查表..........................10附件2: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基本情况样表....................13附件3:有限空间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告知牌样式............14附件4:工贸行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5附件5: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督检查表......................20附件6:有限空间重点部位参考目录........................232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企事业部分)1.1安全生产责任制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现场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作业方案审批人员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等的安全生产职责,定期检查考核有关人员有限空间管理职责的落实情况。对租赁厂房的,应与出租单位明确相关安全管理责任。1.2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建立下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1.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2.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4.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5.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6.有限空间外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1.3安全教育培训1.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具有有限空间风险辨识能力,熟悉有限空间作业流程和安全要求、应急救援方法。2.单位必须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进行专项安全培训教育,并经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3.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培训考核内容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3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4.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包括:便携式气体检测仪、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安全绳索、通讯设备、通风设备、提升设备、现场急救技术的正确操作和使用。5.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1.4危险因素辨识及检查必须对本单位的有限空间进行辨识,评估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风险。必须分析有限空间中危险物质的种类(如硫化氢、沼气、一氧化碳、缺氧窒息等)。有多种危险物质的,应一并列出,如污水井中存在缺氧、沼气、硫化氢等多种危险因素。危险因素的来源要考虑:是否有限空间本身有危险有害物质;是否与其它设备通过管道、阀门相连;是否可以从水或其他溶液中逸散出来等。要充分考虑危险物质可能导致事故的最大伤亡情况。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单位自查表》(见附件1)定期对本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进行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检查结果应存档。1.5管理台账必须建立管理台账,内容包括: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记录、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基本情况记录、作业方案的审批记录、人员培训记录、检测记录、发包方监管记录、应急演练记录及事故管理档案。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基本情况内容包括:有限空间的名称、类型、数量、涉及作业人数、危险因素、位置、责任人(到车间级)、安全对策措施等基本信息。《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基本情况样表》(见附件2)。对于符合条件,需报废但未拆除、移除的,应计入台账纳入管理。4对于因工艺或内部物质发生变化的,应在变化后立即重新辨识,并及时更新管理台账。1.6安全警示标志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有限空间安全告知牌,《有限空间安全警示标志、安全告知牌(式样)》(见附件3)。安全告知牌应包括以下内容:有限空间名称、数量、责任单位、责任人、危险性标志、作业场所浓度标准、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应急救援措施、应急电话(含单位应急联系人)等。作业场所浓度标准,应标明有限空间内存在的危险物质的种类、允许浓度范围。有限空间安全告知牌的危险物质的种类、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应急救援措施等必须具有针对性。1.7作业审批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将作业审批表和作业方案一并报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审核,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能实施作业。作业前还应将作业审批表送到与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以便协助断水、断电、断气等隔断作业。作业审批表应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根据《工贸行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见附件4)要求编制。作业方案的编制应由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共同编制,其内容应包括:1.工作任务,作业时间;2.工作组织,每个岗位的安全职责;3.作业步骤及主要工作内容;4.作业环境评估,评估有限空间内存在的危险因素;55.气体检测。明确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许可浓度等检测值;6.控制措施。根据危险因素及事故风险,明确具体的消除、控制危险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作业前、作业过程中的通风、监测措施;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的联系措施;劳动防护用品及佩戴要求。需要其他单位、部门协助的,应特别说明;7.应急措施。应包含:救援人员,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的撤退通道,救援环境的识别和判定,应急救援联系方式、应急救援措施、救援装备。1.8作业安全1.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遵守《XX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模板)(见附件4)。2.作业前,作业现场负责人应根据审批后的作业方案对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再次进行现场安全技术交底,进一步明确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应急处置措施。3.作业前,必须采取通风措施,检测空气质量是否合格。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作业中,应采取连续通风和连续监测。4.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安全绳索。5.作业时,监护人员必须全过程持续监护、与作业人员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不得擅离职守。宜设二名及以上监护人员。6.作业时,应用围栏封闭作业区域,在醒目位置摆放相关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说明,张贴作业审批表。7.作业完成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将全部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撤离有限空间,确认无误后,关闭出入口,解除作业区域封闭措施,并撤离现场。1.9发包管理6单位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的,承包单位应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或安全生产经营条件),并签订专门的安全管理协议或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发包单位应向承包单位进行现场安全交底,审核承包单位的作业审批表和作业方案,协助承包单位进行安全作业准备,检查承包单位是否按要求进行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时,发包单位应安排专人现场监督管理。承包单位有权要求发包单位协助进行作业前安全准备工作,如现场安全交底,管道、阀门的隔离、隔断和断电等。1.10应急管理应根据本单位有限空间类型,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配备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气体检测仪、救援三脚架、通讯设备、安全绳等呼吸器具和救援器材。本单位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单位负责人负责应急救援指挥,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及有关人员应参加应急演练。当作业人员中毒、昏迷,无力报警或逃生时,监护人员应保持冷静,优先采取在有限空间外部救援方式,如提拉安全绳。当无法实施在有限空间外部救援时,应立即报警,等待专业救援人员施救,禁止盲目进入有限空间施救。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首先做好自身防护。72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要求(镇街(园区)、市直部门部分)2.1有限空间监督检查1.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检查,将检查纳入年度执法工作计划。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理,并填入检查表(见附件5)。2.监管部门对企事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实施监督检查时,应重点抽查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安全培训、通风检测仪器装备、安全防护用品以及应急救援器材、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安全警示标志、有限空间作业外包安全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等情况。2.2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检查人员应监督企事业单位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逐级汇总上报。在检查单位有限空间管理台账过程中,应重点检查:1.企事业单位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台账;2.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内容是否完整、合理,是否有遗漏;3.有限空间管理责任是否落实到企事业单位具体部门或人员,安全对策措施是否具体可行;4.对于发生有限空间变更的,是否及时进行辨识,并及时更新有限空间管理台账。2.3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检查人员要监督企事业单位建立并完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应重点检查以下有限空间管理制度是否建立,以及内容是否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相符合:81.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责任制;2.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3.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4.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育制度;5.有限空间外包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及安全管理协议;6.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预案及现场应急处置措施等。2.4有限空间安全教育培训各级监管部门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辖区内单位负责人有限空间作业专题安全培训。检查人员应监督企事业单位内部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情况,监督内容包含:1.有限空间专项培训内容;2.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相关人员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记录;3.主要负责人是否接受过本辖区组织的专题安全培训,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知识和应急管理能力;4.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相关人员是否掌握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流程及应急要求。2.5有限空间作业审批检查人员要监督企事业单位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监督该单位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内容包括:1.有限空间作业前是否编制作业方案,作业方案是否由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共同编制;作业方案是否涵盖:工作任务及时间、工作组织及安全职责、作业步骤及主要内容、作业环境评估、气体检测、控制措施、应急措施等。2.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是否填写完整;93.气体检测分析记录是否完整;4.有限空间作业配置的劳动防护用品、应急装备与物资是否满足作业安全要求。2.6安全警示标志检查人员要检查企事业单位有限空间安全警告标志和安全告知牌的设置情况,内容包括:1.是否设置安全警告标志和有限空间安全告知牌;2.安全告知牌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包括:有限空间名称、数量、责任单位、责任人、危险性标志、作业场所浓度标准、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应急救援措施、应急电话(含单位应急联系人)等。3.危险物质的种类、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应急救援措施等是否有针对性、标示方法是否正确。2.7有限空间作业外包管理检查人员要检查企事业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外包情况。监督内容包括:1.该单位是否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管理协议;2.承包单位是否履行审批手续;3.该单位是否对承包单位的作业人员开展安全培训,培训包括安全风险告知、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要求等,培训记录齐全;4.该单位是否对承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监管,并有监管记录。2.8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检查人员应对单位每年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的情况进行检查。主要内容包括:1.有限空间作业应急演练方案;2.应急演练报告和照片证明;3.根据演练结果修订的应急预案文本。10附件1:有限空间作业单位自查表单位名称:检查部门部门负责人电话检查人员检查时间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位置有限空间数量作业安全风险种类□缺氧或窒息□富氧□硫化氢中毒□一氧化碳中毒□危化品(及苯)中毒□爆燃与中毒□其他危害(□触电□机械伤害□中暑□淹溺□掩埋□灼烫)□其他类别的风险: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序号重点检查内容检查结果主要问题记录一、基础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1(1)是否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2)是否明确规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作业现场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作业方案审批人员、有关部门负责人等的安全生产职责。是□否□(3)对租赁厂房的,是否与
本文标题:东莞市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管技术指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37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