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说阅读一.考纲解读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一)人物形象的揣摩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另一种是“简要分析”或“具体说明”,答题的格式:观点(思想性格是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常见题型: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一、揣摩人物形象•①外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作用:刻画人物性格。•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⑥塑造次要人物:小说中有一个人物自始至终出现在故事中,是故事的见证者。•作用:①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②对比反衬以突出主要人物。人称(人物形象)作用题【知识储备】三种人称的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小说中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1、人称本身的作用2、线索作用3、衬托、烘托人物形象或某种心理作用4、形成对比(对照)5、揭示主题作用人称(人物形象)作用答题样式:人称作用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人称本身的作用……,“XX”能起到线索作用,烘托、衬托……形象,突出……,与……形成对比,具有揭示主题作用。二、故事情节的把握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规范步骤】情节概况=人物+事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③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典型例题:2008年江苏卷《侯银匠》“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规范步骤】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作用,突出了……(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人物,表现了……主题。情节的作用1、内容上: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表现主旨;深化主旨。2、结构上:•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⑵悬念作用:•开头(悬念):引起兴趣;•结尾(悬尾):出其不意•⑶照应前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承上启下。(4)贯穿始终:起线索作用A.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作用是制造悬念。•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乌米》中的“我”等。B.情节安排基本技巧(叙述方式):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解题思路•①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②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③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情节作用题【知识储备】1、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2、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3、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4、照应前文5、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6、刻画人物性格7、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情节作用答题样式:情节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XX情节交代……,在文中起……作用,突出了……,表现了……,深化主题。四、分析小说的标题1、标题如何理解?(含义意蕴)1、小说题目的含义。一语双关、反讽,分析本义,文中的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要与人物形象相联系。标题意蕴提答题模式:(1)文中具体的意思(表层含义);(2)与主题相关的意思(深层含义);(3)对揭示主题、塑造人物形象等作用。•2、标题作用是什么,好在哪里?•有人建议把标题“”改为“”,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知识储备】•1、线索作用。•2、紧扣情节。•3、突出主人公的形象(品质、特点等)。•4、紧扣(揭示)主题。•5、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兴趣)。•6、象征意味、寓意。标题作用答题样式:内容+术语(写几点,一般看分值)A、以“XX”为题,起到线索作用(贯穿全文)。B、以“XX”为题,能概括……情节。C、以“XX”为题,突出了……人物的形象。D、以“XX”为题,揭示文章……主题。E、制造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F、以“XX”为题,象征了……。对……具有暗示作用。《命若琴弦》•一老一少两个瞎子,在大山的各村落以说书为生。再弹断几根琴弦,老瞎子的心愿就要实现了,因为老瞎子的师父对他说,当他弹断一千根琴弦,再按师父留下的药方去抓药,他就能看见东西了。他的师父只弹断了八百根,很不幸,没能看见这个世界。他盼了五十年,熬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总算熬到头了……•小瞎子也有一个心愿,他心里总想着那个尖声细气的小妮子兰秀儿,他的心里想着兰秀儿给他煮的鸡蛋,想着两人一块听留声机里节目的快乐时光……•然而老瞎子知道他和兰秀儿是没有将来的,因为他是过来人。•终于弹断了一千根琴弦,老瞎子去抓药了。谁也没想到他竟去了那么久。原来那张师父留下的药方,是一张无字的白纸。他想起师父临终时说的话:“记住,人的命就像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老瞎子的心弦断了,可是他心中记挂着徒弟小瞎子,他知道小瞎子在等他回去。但,村里人告诉他,小瞎子走了有一段日子了。小瞎子走的那天,正是兰秀儿嫁到山外去的那天。•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小瞎子躺在雪地里,一动不动地正准备等死。老瞎子对小瞎子说:“记住,弹断一千二百根琴弦,再按药方抓药,你就能看见了。我没弹够,只弹断了一千根。”而老瞎子心里想的是:再怎么弹吧,还能弹断一千二百根?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作者•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2010年12月31日凌晨3时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享年59岁。[1]•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史铁生启发: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去面对挫折,去接受幸福,去品味孤独,去战胜忧伤。写作素材•萧煌奇,1976年出生于台湾,歌手。因为先天性白内障而全盲,4岁动了眼部手术后成为弱视,15岁那年因用眼过度而失去所有视力。•1999年,萧煌奇获得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奖。2002年12月推出第一张创作专辑《你是我的眼》。2007年的12月,推出个人创作专辑《真·情·歌》,整张专辑12首歌完全都是他个人的创作,并为台湾歌手黄小琥的《没那么简单》作曲。2010年6月26日,萧煌奇获得第21届金曲奖最佳台语男歌手奖[1-3]。•2015年3月6日,萧煌奇以《你是我的眼》补位《我是歌手第三季》。五、作品主题的挖掘•(1)主题的表现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以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②用故事的形式针砭时弊。•③通过寓言,寄寓人生哲理。•④虚构生活经历,反映人物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2)对主题的挖掘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从作者背景看、从人物特征看、从情节发展看、从语言情感色彩看、从整体倾向看。对主题的概括常用这样一些基本术语:•①歌颂、赞扬、弘扬什么。•②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③揭示什么人生道理。•④对什么现象的反思。•⑤表达了什么情感。解题思路•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了(呼吁)……•如《孔乙己》:通过对断腿前后的孔乙己遭遇的描写(情节),刻画了受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
本文标题:小说阅读答题技巧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46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