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电磁兼容与抗干扰技术
什么是《电磁兼容与抗干扰技术》(简述)在各种工业控制系统中,随着变频器等电子电力装置的广泛使用,系统的电磁干扰(EMI)日益严重,相应的抗干扰设计(即电磁兼容EMC)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变频器系统的干扰有时能直接造成控制系统的硬件损坏,有时虽不致损坏系统的硬件,但常使智能化控制装置内微处理器的系统程序运行失控,导致控制失灵,从而造成设备和生产事故。因此,如何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是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制造和应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也是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关键之一。一.电磁兼容(EMC)概述1.电磁兼容的定义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同一电磁环境中的各种电子、电气设备都能正常工作,并且不干扰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这就是电磁兼容(英文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缩写为ECM).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电磁兼容性的定义是“电磁兼容性是电子设备的一种功能,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能完成其功能而不产生不能容忍的干扰。”在国家标准GB/T4365-1995中对电磁兼容严格的定义是: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物构成不能承担的电磁骚扰的能力。电磁兼容有两方面的含义:(1)设备对来自外部环境的电磁干扰必须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抗扰度)。(2)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超过一定的限值,不干扰其它设备的正常工作。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工控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涉及到大的控制系统时,例如控制系统既有PLC、数控系统、变频器、又有智能化仪表控制系统。如果在系统设计和安装时,没有充分考虑电磁兼容的问题,小则造成设备不能稳定运行,大则造成设备的损坏。目前EMC已经成为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EMC的一条准则是“预防是最有效的,最经济的方案”。所以,EMC已经成为电气系统设计时必须重视的问题。电磁兼容性学科涉及的理论基础包括电磁场理论、天线与电波传播、电路理论、通信技术、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等,所以电磁兼容性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综合性的前沿学科。为了实现仪器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国家针对各种电子、电器产品已经颁布了一系列强制性的电磁兼容执行标准。电磁兼容技术贯穿于电子、电器产品设计、制造、检验、销售的全过程。电磁兼容问题解决的越早,投资效益越高。如果在产品的立项、设计阶段就解决了电磁兼容技术,电磁兼容措施的有效性最高,产品的成本最低。如果产品已经成批的制造出来了,才发现不符合国家的电磁兼容标准,在采取补救措施,产品的成本就会大大提高。二.EMC设计的主要内容A,电气设计:①各元器件的干扰控制和抗干扰措施:屏蔽技术、滤波技术、接地技术的应用。②元器件的布局、导线的敷设等。B.结构设计:机箱的屏蔽,包括通风口、缝隙、表头、显示器、指示灯等处的处理。三.、抗干扰技术概述A.接地技术接地的作用和分类几种常用的接地方法浮点接地单点接地多点接地混合接地技术B.滤波技术反射式滤波器损耗滤波器有缘滤波器C.屏蔽技术主动屏蔽、被动屏蔽;静电屏蔽、磁场屏蔽、电磁屏蔽。四.PLC控制系统的抗干扰。五.变频器控制系统的抗干扰。
本文标题:电磁兼容与抗干扰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52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