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xx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xx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xx县坚持把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和县域首位产业来培育,围绕提升品质下功夫,延长蔬菜产业链条,积极推进蔬菜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发展呈现出面积稳步扩大、质量逐步提升、销售渠道通畅、效益不断提高的良好发展格局。(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布局日益优化。先后建成了渭河川道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xx蔬菜产业科技示范园和xx等15个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因地制宜推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露地栽培等“六大模式”,形成了“一园一区四片两带”产业发展格局,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00万亩,产量00万吨,产值00亿元。(二)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富民增收效果显著。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等全方位扶持力度,通过项目和资金倾斜,夯实产业发展基础。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大力推进渭河川道00万亩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设施蔬菜钢架大棚改造提质增效工程。2018年,投资00万元在xx乡镇新改建钢架大棚00亩。同时,县财政列支800万元,专项用于贫困地区,扶持发展富民产业豆角种植5万亩,贫困户户均种植2亩,年增收入5000元以上,培育发展豆角种植成为脱贫攻坚富民产业的有力抓手。加大订单农业发展力度,与中椒英潮签订干鲜辣椒2000亩合作协议,其中在xx乡种植1000亩,xx、xx各500亩。(三)院地合作不断深化,科技含量有效提升。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xx等一批国内权威专家来xx“传经送宝”,选派技术骨干赴山东寿光、陕西杨凌学习考察,与中国园艺学会、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交流,用先进技术提升蔬菜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先后引进水肥一体化、大蒜素配方喷施、作物分段施肥、太阳能杀虫、熊蜂授粉等先进生产技术和椰糠条基质栽培、水培、有机生态型栽培等栽培模式。(四)绿色发展彰显成效,质量安全体系逐步完善。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行绿色防控技术、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全面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蔬菜尾菜资源化利用、蔬菜产地环境保护、农产品安全检测等工程,在全省率先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了网上使用追溯码搜索和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实时开展追溯的全新模式,xx被命名为第一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五)品牌创建成效明显,影响力度大幅提升。积极打造自主展示展销平台,承办了甘肃高原夏菜产销对接会,特别是去年举办的“西北蔬菜产业绿色发展xx论坛”,突出“绿色、科技、合作、共赢”主题,为蔬菜科技推广、展示展销、合作交流搭建了广阔平台,进一步提高了xx蔬菜的知名—2—度和市场占有率。xx韭菜”“xx蒜苗”“xx架豆”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类蔬菜30个农产品被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2个产品获无公害产品认证,蔬菜产品畅销全国。(六)运销网络进一步健全,产业链条逐渐拉长。建成了以国家级洛门蔬菜批发市场为龙头、乡镇农贸市场为中心、微型产地市场为依托的蔬菜产销网络,大力推行农超对接、电子商务、定点直销等销售模式,形成了蔬菜贮存、加工、包装、运销一体化、“天网”“地网”融合化的营销体系和“万户种蔬菜、千家搞运销、百企跑市场”的营销格局。积极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机遇,培育壮大了xx等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xx冷链物流已开工建设,与俄罗斯、韩国等国外企业建立了长期贸易合作关系,通过速冻、脱水等深加工技术,将xx蔬菜远销到了俄罗斯、阿联酋、日本、韩国、欧盟、中亚等国家和地区,年签约及出口创汇达1000多万美元。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我县蔬菜产业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基础设施还需改进。由于我县经济相对落后,资金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大棚等生产设施简陋,水、电、路、渠等配套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农业机械特别是设施蔬菜机械化耕作推广步伐缓慢。(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缓慢。全县蔬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经营主体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能力低,经营理念落后,市场开拓不力,大部分仍停留于一般购销关系或松散联合层面,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经济共同体,没有发挥应有作用。(三)科技创新能力有限。科技推广主要依靠县级财政和项目资金投入,范围有限,力度不够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基层推广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尚未形成“县—乡—村”上下贯通的技术服务体系。蔬菜种植户学历层次低,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在现代化装备水平、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四)品牌创建成效不明显。我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已达30多个,注册蔬菜商标20多个,但普遍没有产生相应经济效益,打入高端市场的产品不多。(五)产业链条有待拉长。我县蔬菜种植面积已位居全省前列,但县内加工企业屈指可数,冷藏物流能力薄弱,已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精深加工不足,营销体系不健全,增值链条短,订单生产还没有实现,提质增效任务繁重。三、今后的发展方向今后,xx县蔬菜产业发展将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优—3—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结构性调整为重点,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着力提升产业优势,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建设全国蔬菜产业强县。(一)适度扩大蔬菜种植规模,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一园一区四片两带”为重点,全面提高蔬菜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完善xx科技示范园功能区,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打造蔬菜产业科技研发高地;加快实施渭河川道区设施蔬菜大棚改造提质增效工程,不断提升设施蔬菜生产水平,全面建成渭河川道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突出区域特色,继续发展四河流域特色蔬菜种植,推进标准化生产;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富民产业培育,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建设正茬架豆基地和复种蔬菜基地,助推山区群众持续增收。(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结合蔬菜大棚的改造提质增效工程建设,下大力度对一些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的示范园区及老菜区进行改造,完善配套,水、电、路、渠等基础设施;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建立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相结合的院地研发机制,开展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国内外大专院校和育种企业开展合作;推广使用集约化育苗、蔬菜嫁接、平衡施肥、尾菜处理等技术和滴灌、太阳能杀虫灯等设备,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标准化率;推行“一控、两减”,努力构建生态循环农业技术体系,使资源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加快农机与农艺相融合的步伐,大力推广轻简化机械作业,大幅度提高蔬菜种植机械化操作程度,以现代高新工业技术“武装”蔬菜产业。(三)努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着力构建新型蔬菜经营体系。积极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蔬菜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它们在科技成果应用、绿色发展、市场开拓、机械化耕作等方面引领作用;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应用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与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开展“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发展订单生产;围绕农村“三变改革”,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土地银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有效组织形式,鼓励农民经营主体建立风险基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利益联结机制。每年有计划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骨干人员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提高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培养出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四)加快推进蔬菜品牌建设,着力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以增强蔬菜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利用xx韭菜、xx蒜苗、xx架豆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已认证的30个A级绿色品牌优势,进一步加快蔬菜品牌建设,积极推广经验,扶持其他区域蔬菜注册商标,发展高端蔬菜产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蔬菜尾菜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加强基地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推广高效、低毒、低—4—残留农药,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蔬菜标准园建设;科学轮作,积极推广“菜粮油”,“种养加”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全面建立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实现蔬菜从菜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和安全控制。(五)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构建蔬菜产业发展的新格局。采取项目支持、招商引资、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着力培育和扶持壮大青露果蔬、金陇公司等龙头企业,重点推进xx物流(二期)等一批项目的建设进程,有效提升全县蔬菜加工、贮运能力。抢抓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有利时机,加强与中椒英潮、天津谦德、天津三鹰等蔬菜加工企业的对接,争取在我县建立原料生产基地或加工基地,发展订单生产,带动拉长产业链条。打通蔬菜“北上南下通道”,进一步扩大蔬菜出口规模,有效提升蔬菜生产效益,特别要争取与xx等国际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进行长期蔬菜供销合作,实现年出口蔬菜00万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综合示范,推动农产品网上销售,扩大蔬菜销售的覆盖范围和销售半径,形成链接城乡、资源共享的农产品网络营销体系。
本文标题:xx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74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