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突发公共事件后的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突发公共事件突发公共事件分类⑴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⑵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分类⑶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⑷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⑴以人为本,减少危害。⑵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⑶统一领导,分级负责。。⑷依法规范,加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原则⑸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属地管理,联动协调,依靠公众力量。⑹依靠科技,提高素质。科学技术,先进设施,专家队伍,指挥能力,避免次生、衍生事件;宣传和培训,公众自救、互救。突发公共事件相关法律法规1995年,卫生部印发《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该部法规已经考虑了很多方面,但没有涉及心理救援问题2003年,国务院公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该法规仍未提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心理危机干预问题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依然未提及突发事件的心理救援问题突发公共事件相关法律法规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卫生部临时紧急编写了诸多指导性文件,如《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灾后不同人群心理卫生服务技术指导原则》、《灾难后临床常见精神卫生问题处置原则》、《救灾心理危机干预修改方案》监测预警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开展风险分析,做到“三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1风险评估根据预测分析结果,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预警。预警级别依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Ⅳ级(一般)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内容要对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报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同时,要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控制事态。应急处置心理危机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心理危机突发公共事件后的应激反应突发公共事件不仅严重干扰或破坏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模式和社会秩序,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往往会破坏个体的心理安宁,给人们心理上造成极大的创伤,这些创伤如果不能及时得到适当的心理干预,可能会造成个体永久的心理创伤,且这种创伤能使个体产生弥漫性的痛苦,并引发一系列的应激反应。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一部分人在面对这种有害刺激时能够积极应对做出适应性的反应,而有些人的反应超出了个体所能承受的适应能力,从而引起机体生理、心理平衡的失调即紧张反应状态的出现。而每一个个体在面对事件接受刺激信息时,会产生特定的主观评价,引起一系列生理心理的变化。应激简介应激,应激事件,应激反应1、应激---是个体对观察和认知的某种有重负或威胁的情境或事件而做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应激有良性应激和不良(痛苦)应激之分,前者能给人以振奋,增强动力,带来益处。事实上,适度的应激对维持个体的心身平衡是有益的。不良的应激能使人感到挫折、苦恼和痛苦。应激简介由于人的评价和认知方式的差别,在遭遇同样的突发公共事件时可以导致性质不同、程度不等的反应,其中70%的人们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或他人的帮助走出痛苦,20%的人心理失衡出现心理问题,10%的人发生了严重的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而这些经历突发公共事件后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心理学工作者所要关注和帮助的对象,帮助他们走出心理的阴霾,保持或重获健康的人生。1日本侵略者屠杀中国人的“万人坑”911恐怖事件应激简介应激,应激事件,应激反应2.应激事件——广义上,凡是可引起个体高度紧张的事件谓之。亦称之为应激源。被袭的五角大楼殊死搏杀台湾大地震飓风摧毁的房屋洪水淹没的的士硝烟弥漫的战场横尸遍野的阵地3.应激反应---当我们置身于突发事件的情景之中时,我们顾不上多想,然而从这些强烈的刺激中恢复平静后,我们的身心已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应激反应”。应激简介应激反应(StressReaction)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行为方面的变化。也称应激的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Response)。zhangguiqing32一、应激的心理反应(一)情绪性应激反应(二)认知性应激反应(三)行为性应激反应焦虑、恐惧、抑郁、愤怒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意识障碍注意力受损记忆思维想像力减退应激反应(StressReaction)情绪变化恐惧:面临有特定危险而又缺乏应付能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愤怒发怒蕴怒是由遇到与愿望相违背或愿望不能达到,并连续不断地受到妨碍从而积累起紧张的情绪体验。焦虑抑郁状态zhangguiqing39zhangguiqing40zhangguiqing41“幸存”的战俘应激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A、生理方面: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出汗、身体疲劳、睡眠障碍等等。B、心理方面:表现为焦虑、恐惧、愤怒、抑郁、敌意、自怜等.。应激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应激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C、行为方面:依赖、躁动、攻击或敌对、失助、转换性行为等。应激与疾病应激反应是个体对变化着的内外环境所作出的一种适应。应激源应激反应心身功能平衡身心疾病心身功能失衡健康应激强度?应激反应(StressReaction)⑵心理危机的结果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了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是承受不住强烈的心理刺激而出现一过性的自伤行为。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的分类及症状表现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简称《CCMD-3》)将应激相关障碍划分为三大类即:(1)急性应激障碍(2)创伤后应激障碍(3)适应障碍应激与疾病一、急性心因性反应急性心因性反应常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大多历时短暂,可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预后良好,一般在一个月内未缓解者,不做此诊断。常见症状与体征症状有很大变异性,但典型表现是最初出现“茫然”状态,表现为意识范围局限、注意狭窄、不能领会外在刺激、定向错误。紧接着这种状态,是对周围环境进一步退缩(可达到分离性木僵的程度),或者是激越性活动过多(逃跑反应或神游)。常存在惊恐性焦虑的植物神经症状(心动过速、出汗、面赤)。症状一般在受到应激性刺激或事件的影响后几分钟内出现,并在2—3天内消失(常在几小时内)对于发作可有部分或完全的遗忘。临床表现:病人可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等多种症状,有意识障碍者可见定向障碍,注意狭窄,言语缺乏条理,有自发言语,动作杂乱、无目的性,对周围感知不真切,出现人格和现实解体,偶尔见冲动行为,事后部分遗忘,部分病人表现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运动性抑制。常见症状与体征回避性应付我好想哭当心灵受到创伤,大哭一埸,可以发泄心中悲痛的淤积,可让眼泪洗去心中的悲痛,排出对健康不利的毒素,有益健康,亲爱的孩子,哭吧!号哭不是错。哭泣是一种正确的发泄心理悲痛情绪的方式,有利心理健康别理我,我不会哭在心理遭受创伤后,发呆、不哭、不语是一种比较重的心理不良反应。此时,鼓励他发泄-哭、闹或转移—帮助别人、参加游戏等,是很有效的心理安抚方法。zhangguiqing565月16日,汶川地震震中区映秀镇数百名受伤灾民乘军用直升机撤离,前往成都大医院接受救治。这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奋力奔跑往直升机上送两名受伤儿童。5月13日,在四川省北川县地震灾区,一名北川中学学生在为压在瓦砾堆中的同学输液,这名同学最终获救。5月24日,廖波在病床上手捧鲜花。5月24日,一位重庆中学生为廖波(右)献上鲜花。5月15日,张春梅被抬出废墟。经过专业救援队员近6个小时营救,被废墟掩埋68个小时的汶川县映秀小学四年级学生11岁的张春梅被安全救出,并被送上直升机转运成都接受治疗。5月13日,在四川绵竹县汉旺镇一所中学内,救援人员经过十几小时的艰苦努力,终于从废墟中救出一位女学生。5月13日凌晨2时许,一名医护人员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抱着一名幼童焦急地喊:“还有谁是孩子的亲人?”据了解,这名幼童的父母已经在地震中双双遇难。5月15日,在四川安县,三位男人困在大山里三天,翻山越岭,艰难跋涉三十多公里终于走出大山后,情不自禁地抱头痛哭。二、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此病又叫创伤后应激障碍.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凶杀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发病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数病人1年内恢复,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的精神病态。临床表现•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控制不住地回想受创伤的经历•2、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表现为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注意集中困难•3、持续回避表现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事。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依赖退化物质滥用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使用烟、酒、药物和毒品等消极行为应对:三、适应障碍•是指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应激源出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损。这种障碍程度较轻,持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临床表现:•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也可出现一些适应不良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以抑郁、焦虑、品行障碍为主。zhangguiqing71危机干预关系的建立危机干预关系是指灾难救援者与被帮助对象的关系,由于心理救援工作的广泛性和救援者专业的多元性,灾难心理干预的关系也有其特点,但在性质上类似于心理治疗师与患者的治疗关系,正因为如此,人们将其比喻性地称为医患关系。总体来说,危机干预关系是一种职业道德关系,是灾难心理救援中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心理危机干预者素质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工作,这一工作团队与一般的心理咨询服务相比,心理危机干预对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更高、更科学、更规范。心理危机干预者素质1.专业理论及专业技术心理危机干预需综合应用教育、评估、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矫正、放松训练、关键事件应激晤谈(简称CISD)、个别治疗等多种方法。心理危机干预者素质2.人格特征(1)沉着冷静(2)创造性与灵活性(3)精力充沛(4)快速的心理反应心理危机干预者素质3.人生经验干预者应具有丰富的生活经历,能够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成长经验应用于各种实际工作,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危机面前表现的成熟、乐观、坚韧和坚强,有助于他们合理配置自己的心理资源,以便更好的帮助危机受害者。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工作程序(1)了解灾区基本情况,包括灾难类型、伤亡人数、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2)了解与掌握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3)明确即将开展干预的地点,准备好交通地图。1.出发前准备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工作程序(4)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5)制定初步的干预方案、实施计划。(6)对没有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经验的队员,行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工作程序(7)准备宣传手册及简易
本文标题:第三章心理危机干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29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