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7*诗三首【国学撷粹】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知义明理】孔子认为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作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应宽宏大量,以宽恕为本,并把这种原则奉行终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坚持这种原则,才能尊重他人,平等待人。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重要诗人。他的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陶渊明(365—427),一说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韵文2篇。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涉江采芙蓉》东汉桓帝、灵帝时,宦官外戚勾结擅权,官僚集团垄断仕途,上层士族结党营私,文人士子备受压迫。在这样的形势和风气下,中下层士子为了谋求前程,只得奔走交游。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妻子,“亲戚隔绝,闺门分离”,然而往往一事无成,只落得满腹牢骚,徒添一腔乡愁。因而也就有了“游子”的乡愁和“思妇”的闺怨。此诗即反映了这种背景下游子思乡及怀念爱人的痛苦之情。《短歌行》曹操领兵南征北战,“挟天子以令诸侯”,渴望统一中原,急需人才。然而,他虽“唯才是举”,但人才难求。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政权。大战前夕,他宴请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乌鸦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于此景而持槊立于船头,慷慨歌此《短歌行》。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出生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其儒道思想的矛盾性,他时官时隐,举棋不定。至义熙元年(405)八月,41岁的他出任彭泽县令。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当时的社会同流合污。于是在任八十余天就辞官归田,从此与官场决裂,终老田园。《归园田居》这组诗就写于他辞官归田之后,是其田园诗的代表作。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知识卡片建安文学概念:文学史上的建安,指建安到黄初(黄初是魏文帝曹丕的年号,公元220年至226年)这段时间。建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最突出的是诗歌方面。代表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成就:他们继汉乐府之后,打破汉代文人诗歌消沉的局面,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他们直接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作品反映了丰富的社会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同时,他们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地位。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山水田园诗田园诗:起源于东晋陶渊明,至盛唐的王维、孟浩然等人达到极盛,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生活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山水诗:始于南朝宋谢灵运,南朝齐谢朓继之,以描写山水风景为主要内容。风格:山水田园诗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艺术成就较高。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譬.如pì子衿.jīn呦.呦鹿鸣yōu阡陌..qiānmò契.阔谈qì匝.zā羁.鸟jī暧.暧ài当对酒当.歌dāng露朝露.lù安步当.车dàng露.脸lòu解解.忧jiě荫树荫.yīn押解.jiè荫.庇yìn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分清通假契阔谈.,心念旧恩(“”通“宴”)三、理解多义(1)顾还顾望旧乡(动词,回头)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只是)大行不顾细谨(动词,考虑)(2)旧心念旧恩(形容词,过去的)羁鸟恋旧林(形容词,原来的)(3)当对酒当歌(动词,面对)君当作磐石(副词,应当)资源助读知识整合(4)绝不可断绝(动词,断绝)我命绝今日(动词,指死亡)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断裂)(5)以忧伤以终老(连词,相当于“而”)何以解忧(介词,用)足以荣汝身(连词,用来)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辨明活用(1)忧伤以终老.(“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晚年)(2)悠悠..我心(“悠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思虑连绵不断)(3)鼓.瑟吹笙(“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弹奏)(4)暧暧远.人村(“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5)户庭无尘杂..(“尘杂”,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繁杂的事物)(6)虚室有余闲..(“余闲”,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宽余的地方)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五、区别古今例句古义今义同心同心..而离居感情深厚齐心沉吟沉吟..至今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①低声吟咏(文辞、诗句等);②(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依依依依..墟里烟轻柔而缓慢地飘升①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②形容留恋,不忍分离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六、明察句式(1)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宾语前置,应为“以何解忧”)(2)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省略句,省略介词“于”)七、积累名句(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3)但为君故,沉吟至今。(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6)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7)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8)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一、理理文章思路①(开头四句)叙述女子采莲的情况②(中间两句)写女子遥想远道心爱之人的心理③(最后两句)抒发与心爱的人此生不能相聚相守的哀伤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忧愁: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欢乐:渴望贤才,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气魄宏大慷慨悲凉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二、说说文章主旨《涉江采芙蓉》虚拟出“思妇”之词,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表现出游子思乡的苦闷。《短歌行》以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人生苦短的悲凉,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展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归园田居(其一)》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诗人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同时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一】鉴赏《涉江采芙蓉》1.《涉江采芙蓉》一诗中,主要意象是什么?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作用?意象作用参考答案芙蓉为文章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2.《涉江采芙蓉》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思妇怀念丈夫,游子眷念故乡。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涉江采芙蓉》一诗共八句,既有人物、情节,又有深远的意境,艺术手法十分巧妙。请根据示例和提示完成下表。情节手法1、2句涉江郊游,采摘芙蓉以乐景、乐事衬哀情3、4句人在远方,心愿难遂①5、6句②③7、8句④直抒胸臆参考答案①自问自答(设问)②回望故乡,长路漫漫③联想、想象,动作细节描写④天各一方,忧伤难遣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二】鉴赏《短歌行》1.在《短歌行》中,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参考答案人生短暂,人才难求。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是消极的吗?参考答案不是消极的。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让人及时行乐,而是要积极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奋发进取、不懈追求的理想。3.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四句诗的内容与情感?参考答案以山、海为喻,以周公作比,表达了作者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4.《短歌行》中作者使用了哪些典故?使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请从文中找出并分析。参考答案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借酒浇愁。②“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对贤才的思念、渴望和倾慕。③“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势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⑤“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明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三】鉴赏《归园田居(其一)》1.《归园田居(其一)》中写到了哪些意象?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意象田园景色的特点参考答案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处处和谐。2.诗人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等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尘网樊笼比喻①羁鸟池鱼比喻②表达了③参考答案①使人受拘束的尘世②诗人自己③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弃,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1.《涉江采芙蓉》是一首有争议的作品,争议的焦点是诗的主人公是游子还是思妇,诗的主题是描写游子的思乡还是描写思妇的闺怨。谈谈你的理解。观点1游子思乡说主人公是游子,诗的旨意表现远方游子的思乡之情。开篇写游子出外采芙蓉,接着写游子“还顾望旧乡”,“旧乡”望而难归,备觉凄婉。观点2思妇闺怨说主人公是女子,前四句写女子出外采芙蓉,后四句写女子想象远在天涯的丈夫,主题是思妇闺怨。我的观点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2.我们应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观点1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样,因憎恶黑暗而避世,那么社会将无法发展。观点2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我们应像他那样,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人格。我的观点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技法指导引用和化用诗词入文引用诗词能增强文章的文采,它可以在某一段中稍加点缀,给文章插上一朵底蕴的小花;也可以根据主题需要,让相关诗句联合成一个诗句的方阵,让诗句成段,强力展示古文化的芬芳。诗词引用法分为两个层次:直接引用诗词文赋是基础层次,化用诗词文赋是高级层次。化用又分为句意化用和意境化用。句意化用,即将古典诗词文赋的句子融入文章中,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古代诗词名句的意蕴,这是写作的高级思维层次。意境化用,即将所写之“境”与所达之“意”水乳交融。化用意境,是在透彻地了解文章思想与艺术表达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独特领悟,智慧地选择角度进行新的演绎与扩张,是对原有意境的着色与补充。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在《短歌行》中,曹操就灵活地运用了引用和化用的表现手法,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乌鹊南飞”一句,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对点小练请尝试采用引用或化用的手法,写一段文字,表现你对古代诗词的喜爱之情。要注意意境协调,情感鲜明,语句流畅。200字左右。写作示例唐朝的月明。不知谁在春江花月夜里,第一个望见了月亮,从此月亮夜夜照亮无寐人的寂寥。月是游子的故乡,床前的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月是思妇的牵挂,在捣衣声声中,夜夜减清辉;月是孤独人的酒友,徘徊着与举杯者对影成三人。我喜爱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的宁静,我奢想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的闲适;我祈祷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团圆。我独自坐在月夜下的窗前
本文标题: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7诗三首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07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