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2/27/2020研究生课程论文报告课程名称:普通语言学课程论文题目:心理学与语言学关系概述姓名:吴优学号:2013300091所在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字学任课教师:李晗蕾2015年1月5日12/27/2020报告人:吴优心理学与语言学关系概述12/27/2020报告内容简介: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二、心理学与语言学的渊源三、心理语言学的形成、发展及研究领域四、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前景展望12/27/2020一、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心理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上,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复杂而密切,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个观点:语言决定思维这一理论代表人物是沃尔夫(B·L·Whorf),他师承萨丕尔(E·Sapir)关于人的认知和世界图式会受到语言支配的观点,提出了语言相对性和语言绝对性假设。语言相对性假设认为,由于语言不同,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不同。语言绝对性假设认为,思维是由语言来决定的。思维决定语言这一理论的代表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皮亚杰认为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思维先于语言,思维决定语言。语言与思维互相独立,又互相作用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前苏联的维果斯基(L·Vygotskg)。维果斯基一方面承认思维的发展受制于语言,另一方面又认为不能把语言和思维等同起来。他认为语言和思维好比两个圆圈,它们有一部分是重叠的,那是语言和思维一致的地方,这可称为有言语的思维,但这并不是包括所有形式的思维和所有形式的有声语言。12/27/2020二、心理学与语言学的渊源1、心理学简述心理学(psychology)脱胎于古代哲学,19世纪70年代末以冯特(W·Wundt)创建实验心理学为标志,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理论心理学是以理论思维的方法对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和规律进行探索,是心理学其他分支学科的理论基础;应用心理学则是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及理论来克服其他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威廉·冯特(Wilhelm·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被公认为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被认为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2/27/2020心理学流派研究对象构造主义心理学意识意动心理学意动(感觉、判断等的心理活动)机能主义心理学意识对机体适应环境的功效和作用行为主义行为完形心理学意识和行为的完整结构和历程精神分析以患者或心理变态者为对象专门研究潜意识日内瓦学派儿童认知活动主要研究智慧的性质及其结构和机能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本性、体验、价值、潜能、创造力和自我实现超个人心理学重点研究超越个人中心、自我封闭和自我满足的意识状态认知心理学认知过程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庞杂广博,发展至今大致可概括为十个主要流派:12/27/20202、心理学中的语言研究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结合从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之日起就开始了。冯特为心理学家树立的目标是对支配人类认知的原则作出明确的描述,他认为,对人类语言的研究是洞悉人类心智的最好途径。但是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心理学家对语言现象感兴趣主要是想通过语言探索思维过程,而不是为了研究语言现象本身;对语言现象本身的关注大多局限于语言障碍或语言失调的治疗方法。随着近代哲学认识论研究转向语言哲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同样发生了语言学转向,使得心理学研究转而探究语言的意义、语言的理解和交流、语言的本质等。它把语言本身的一种理性知识提升到心理学的基本问题的地位。语言学转向之后,话语分析、话语形态、话语结构以及表达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并直接进入到心理学的视野,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部分。12/27/20203、语言学中的心理研究在19世纪的语言学中出现了一种关于语言的生物学构想,这种构想后来发展成为“语言是一种体能机制”的概念。正是基于对语言的这种认识,他们开始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对语言进行研究,并对语言进行了如下界定:语言是人的内心活动;语言是思维的条件;语言是认识世界的保障;语言是交际的条件;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反映。纵观19世纪语言学者对语言的界定,不难看出,在研究语言本身的同时,学者们已经开始从生物学的角度关注人与语言的关系,在研究这些关系的过程中,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语言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的心理因素。博杜恩·德·库尔特内则明确指出:“人类语言的实质都是心理上的。语言的存在与发展是由纯粹心理规律决定的。在人类语言和言语中没有也不可能有与心理无关的任何现象。因此,语言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只能存在于人的心里。”12/27/2020三、心理语言学的形成、发展及研究领域1、心理语言学的形成•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是借助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成果研究语言使用(说话和听懂别人说话)的过程和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心理学与语言学结合的最高形态。•1946年美国学者普隆科(N·Pronk)发表了题为《语言与心理语言学》的文章,第一次提出了“psycholinguistics”(心理语言学)这个术语。1953年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召开的“心理语言学研讨会”及次年出版的论文集《心理语言学:理论问题概观》(C·奥斯古德及T·赛比奥克编)明确了这一术语的具体内容,确定了研究方向、对象、范围和方法等根本问题,标志着心理语言学的诞生,而1961年Saporta主编《心理语言学读本》的出版,使心理语言学作为交叉学科的地位最终确立。12/27/20202、心理语言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代-联想学派(associationistapproach)A、代表人物:奥斯古德(C·E·Osgood)、斯金纳(B·F·Skinner)B、理论背景:行为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语言学C、主要观点:a、人的语言行为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他们坚持认为,人没有任何的天赋观念和原则,一切观念和概念都来自生活经验。语言行为与运动行为一样通过反复练习得来。b、语言较人类其他行为并不具特殊性。语言是经过反复的“刺激—反应—强化”而形成的习惯。c、语言是一系列的话语,只有可观察到的材料才能够成为语言。这意味着他们只承认言语,不承认语言,只承认语言运用,不承认语言能为。d、语言是通过联想学会的,语言本身就是一套联想。语言习得就是通过联相不断对刺激作出反应并进一步强化,最后形成习惯。12/27/2020、第二代-内容学派(contentapproach)A、代表人物:米勒(G·A·Miller)、卡兹(J·J·Katz)、布雷恩(M·Braine)、埃尔文(S·Ervin)、布卢姆(L·Bloom)B、理论背景:转换生成语法C、主要观点:a、人的天赋的生理机构规定着大脑中的语言内容,即人天生有一种“语言习得机制”(转换生成语法中所说普遍的语法能力)。这套机制包括一套语言知识及语言分析的普遍过程。儿童能够习得语言就在于听到的语言材料可以激发其先天存在的语言结构,这种结构是生来就可以接受语言的普遍规律。b、语言较人类其他行为具有特殊性,表现为语言机制的先天性。c、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是不同,语言能力是关于概括性的语言原则的知识。生成语法的规则是有限的,可是它却能生成无限的句子,因此语言运用只是语言能力的反映,语言运用必须根据语言能力来加以分析。d、语言是通过语言习得机制中与生具来的语言知识掌握的。12/27/2020、第三代-程序学派(processapproach)A、代表人物:斯洛宾(D·Slobin)、弗托(J·A·Fodor)、皮亚杰(J·Piaget)B、理论背景:认知心理学C、主要观点:a、人先天有一种认知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加工和整理语言材料,但这种机制不是天赋的语法能力,因而语言是需要学习才能获得。b、语言较其他行为具有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听到的语言材料是有一定结构的;第二说出的话语是受规则支配的。c、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存在区别,语言能力是语言运用的前提,但语言运用又是语言能力的证据,因而语言能力与语言用用同等重要。d、儿童没有先天的语言知识,但有加工语言材料的机制。而语言知识就是在运用机制处理信息的“程序”中产生出来的。12/27/2020小结:联想学派的理论就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语言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他们将语言习得归结为“刺激-反应-强化”的结果。内容学派的理论就是转换生成语法在心理语言学的运用,认为人们先天掌握语言普遍规则,言语行为就由这些规则产生和控制。程序学派把语言能力看成人类认知能力的一部分,语言产生于个体认知发展的一定阶段,而语言的发展又促进认知的发展,将语言看成一种认知过程,人类的语言与认知相一致。12/27/20203、心理语言学研究领域A、“实验心理语言学”(experinemtalpsycholinguistics)实验心理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语言使用的问题,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的心理过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语言词汇在大脑中的储存与提取方式、语言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的生成。语言理解研究:心理语言学实验心理语言学发展心理语言学语言理解句子理解与记忆语篇理解与记忆12/27/2020句子的理解与记忆:句子理解人们听到单词时,首先激活句法处理方面的策略,这些策略使得人们更易把听到的词附着在最近的句成分上可重新建构成分。句法分析模块论(modular)互动论(interactive)人们在理解句子时,要同时使用所有可能的知识,包括词汇、语篇、上下文信息等,这些信息彼此交互。记忆长时记忆长期储存大量信息的信息库短时记忆容量有限的缓冲器和加工器语义记忆指各种关于词语、概念、符号和物体知识,它们在语言记忆中起着到头重要的作用。情节性记忆与个人的经验有关,可能是在语义记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2/27/2020语篇的理解与记忆:语篇理解与句子理解的最大区别在于语篇理解时存在连贯性(coherence)。理解语篇首先就是要理解语篇中句子间的连贯性。句子中既有新信息也有已知信息,新信息通过已知信息同语篇中前面的句子发生联系。语篇理解步骤:确认句子中的新信息和已知信息为已知信息寻找前面的前置信息(antecedent)把新信息放在前置信息所确定的记忆位置上语篇的记忆方式有三种:表层表征记忆、命题表征记忆、情境模型记忆。每种记忆方式都受到不同变量的影响,所能记住的时间也各不相同。表层表征记忆时间最短,命题表征记忆时间较长,记忆内容既包括语篇本身信息也包括人们对语篇所做推理信息。情境模型记忆建立在语篇中不同成分之间的空间关系或因果关系上,记忆时间最长。12/27/2020言语产生研究言语产生研究主要采用口误分析法,探讨人是如何形成需要表达的思想并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言语产生大致要经历四个阶段:把意念转化成要传递的信息制定言语计划(把信息构成言语计划)执行言语计划进行自我监察关于语言产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三阶段。言语失误是研究言语产生最重要的途径。通过对言语失误的观察可以了解人们是怎样制定言语计划的。言语失误有转移、倒置、提前、延续、增加、减少、代替和混合等。言语失误反映了言语产生的计划单位,这些计划单位可以是:语音区别性特征、音段、音节、重音、语素、词、语法规则、短语等。言语失误只会发生在这些计划单位的某一层次上,不会在多个层次上发生失误。12/27/2020B、“发展心理语言学”(developmentpsycholinguistics)•发展心理学研究语言习得问题,探讨儿童出生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等的习得过程。•语言习得研究:先天论强调人类天生具备一种习得语言的机制,儿童据此从接触的语言中推断出这种语言的结构规则,再用这些规则造出新的语句。这就是“假设-验证”的习得理论。存在问题:父母对儿童说话是否合乎语法似乎并不在意,他们只关心语义内容;其次即使父母对语法错误纠正,儿童仍倾向于坚持原来的错误。并且研究表明儿童所模仿的不是新的语法结构只是对已掌握语法结构的练习和运用。经验论语言结构存在
本文标题:心理学与语言学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1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