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40*1.5=60分)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B.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2.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3.神经细胞甲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乙产生兴奋,甲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甲。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能,干扰甲、乙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中多巴胺的释放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B.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C.①释放的多巴胺与②结合会导致细胞乙的膜电位改变D.多巴胺只能由细胞甲释放,作用于细胞乙使兴奋单向传递4.下列关于酶及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酶、激素的调节下,植物体才能进行正常代谢B.生物体中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酶与激素的作用特点都是微量、高效、促进D.激素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酶不全在细胞内发挥作用5.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注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是常见的急性胃肠炎的治疗方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B.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脱水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尿量增加C.注射生理盐水和5%葡萄糖溶液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血浆渗透压明显下降D.注射的葡萄糖被组织细胞吸收后,患急性胃肠炎的病人的尿量减少6.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7.图1表示某植物各部分名称;图2表示植物某种器官或结构的生长素(IAA)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其中虚线表示对植物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IAA浓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植物体中生长素都是由①、②、③、④所示结构合成B.若曲线表示去掉①后②的IAA浓度变化,则a时IAA既来自顶芽也来自侧芽C.去掉①会对②的生长产生影响,但去掉④不会对③的生长产生影响D.将图1所示植物水平放置,图2曲线可表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的变化8.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B.春节前后,我国南部沿海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④,进而影响种群数量9.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10.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在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在一夜间对布氏田鼠进行初捕,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3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进行重捕,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项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雌性个体数(只)雄性个体数(只)初捕32321418重捕3641818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B.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7/9C.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44只/hm2D.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低11.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1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D.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13.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B.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14.如图表示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两个物种形成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1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的是物种多样性B.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为两个物种的标志是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a是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中不同的等位基因D.蒙古冰草和沙生冰草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15.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且种群数量足够大、不发生基因突变、自然选择不起作用、没有迁入迁出,则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如果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B.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C.如果该种群个体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其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D.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16.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B.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C.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17.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并转录形成信使RNAB.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丙酮酸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D.食物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分解形成葡萄糖18.下列与正常人体内环境有关的说法,较为严谨的是()A.细胞外各种离子的量与环境容纳量(K值)一样恒定不变B.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中能与细胞内液直接交换物质的是组织液C.内环境中各种激素的含量均有一个正常的范围D.大量饮水会抑制垂体细胞合成和分泌抗利尿激素19.乳酸中毒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为病人补充碱制剂或者胰岛素,以降低血液中乳酸的含量及提高血液的pH,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碱制剂可选用NaHCO3、Na2HPO4B.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乳酸和二氧化碳C.患者补充胰岛素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糖的浓度D.人体中出现乳酸中毒症状,表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管阻塞引起水肿B.血浆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C.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D.禽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热21.下图1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C.在图2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22.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突触是由上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23.神经元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和传递兴奋。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的膜内外不存在离子的跨膜运输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均需要消耗能量C.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将突触小泡释放至突触间隙D.在一个功能正常的完整反射弧中,刺激其中的任何环节均会引起反射活动24.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传出神经,④是效应器B.中间神经元B的兴奋既能传到A又能传到C,实现双向传导C.兴奋传到Ⅰ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Ⅱ上含有相应的神经递质的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地结合25.下列关于动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叙述,错误的是()A.饲喂添加甲状腺激素的饲料,可使蝌蚪快速发育成小青蛙B.延长光照可提高鸡产蛋率,鸡的产蛋率与体内的雌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C.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D.长期服用性激素以提高成绩的运动员,其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水平较正常人高一些26.正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含量过高将导致糖尿病(分Ⅰ型和Ⅱ型两类)。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Ⅰ型糖尿病,对Ⅱ型则无效。为进行一次医学测试,A、B和C三名成年人禁食12h,然后喝下含100g葡萄糖的溶液。在摄入葡萄糖后的4h内,定时测定每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A.成年人B是糖尿病患者,病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阻碍B.成年人A是正常人,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C.成年人C是糖尿病患者,病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D.成年人C的血糖浓度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27.糖尿病患者可以用尿糖试纸化验自己的尿糖情况。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可以将试纸中一种无色化合物氧化成为有色化合物。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就可以显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以下为上述作用机理的表达式:葡萄糖――→ab+cc+d―→e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表达式中,a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B.表达式中,b为葡萄糖酸C.表达式中,c为题干中所述的无色化合物D.表达式中,e为有色化合物28.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B.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C.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29.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通过C→D→E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体液调节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30.下面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反射弧,兴奋都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B.若该图表示突触的结构,则图中的b代表突触间隙C.若该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促甲状腺激素D.若该图表示细胞免疫的过程,则b为浆细胞,c代表抗体31.关于体液调节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速度较缓慢,作用时间较长B.通过体液运送调节因子C.调节因子都是由内分泌腺产生的D.与神经调节相比,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32.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渗透压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B.饮水不足会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C.摄入过多过
本文标题: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38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