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小学生初中生都能用的班本课程教案
八年级(5)班班本课程设计第一节丰收的季节〖活动目标〗1.体验发现秋天的乐趣,感受秋天丰收的愉快心情。2.关注家乡的特产,对特产的收成、价格、用途、营养等有关情况能够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3.关心自然、热爱自然,树立珍惜劳动果实的意识,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兴趣。〖活动准备〗(一)学情分析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相比,比较怕羞、胆怯,不善于主动与人沟通、交流。本班学生对自己去采访、调查缺少信心,显得无所适从。学生的讨论、交流还不够深入,往往存在小组中一人发言代替全组学生讨论的现象。初中生的天性是喜欢亲近自然、亲近人的,只要教师能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便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学生可以到农户家中、农田去了解家乡常见的农作物,如玉米、萝卜、白菜等。(二)物质资料准备1.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非常有限,学校图书室中的资料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可以通过寻问教师、家长等途径来获取相关信息。2.和要去调查采访的农户取得联系,确保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的目的和内容,深入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活动时间〗课内4课时,课外调查2课时。〖活动过程〗(一)活动引入师:秋天,老师发现有很多同学都主动帮助家里人秋收;每天上学,我们也会看到地里很多人在忙碌着。我们这里的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大家想一想,我们这里都收获了哪些常见的农作物?生:玉米、萝卜、白菜、土豆。生:还有辣椒、大蒜、毛葱……师: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农作物情况?生:我家今年种了1亩地,爸爸说能打1千斤玉米。生:我家的辣椒又红又大,长得非常好。生:邻居家的萝卜被放到地窖里,这样到冬天,萝卜还特别脆。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表述,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师:还有哪些农作物的情况是你不太了解的?生:我看到地里有很多白菜,不知要运到哪里?生:今年萝卜多少钱一斤?生:我家今年的玉米比去年收得多,这是为什么?……学生所提问题比较杂乱,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学生感到自己不太了解的情况还很多,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去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二)自由分组,制定计划师:怎样才能了解农作物更多的情况呢?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最后总结:可以通过寻问家长,到“丰收”基地、农民家中、农田里去调查等方式去了解。引导学生自由分组,分别去调查玉米、萝卜、白菜、“丰收”等农作物的情况。师:为了让我们的调查效果更好,我建议大家先制定一个调查计划。调查同一种农作物的同学组成小组,小组同学互相商量,写出一份调查计划,明确调查内容、调查地点、要采访的人、主要问题等。学生通过制定调查计划,在活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有助于调查活动顺利进行,保证了有目的地进行调查,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教师将学生不清晰、无条理的问题变得清晰化、条理化,节省调查的时间,提高调查的效率。(三)调查体验在班主任、品德与生活教师以及家长的带领下,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学生到农户家中了解玉米的收成、品种、价格、去向、用途等情况;到农田寻问菜农,了解白菜、萝卜的收成、储存、价格等情况;到“丰收”生产基地采访基地负责人,了解“丰收”的价格、去向、加工等情况。教师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关注点出发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之中。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进行学习,尝试边调查,边做好记录,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师:为了让大家了解各小组调查的情况,将调查的结果整理一下,然后进行汇报。(四)表达交流各小组的学生对自己的调查情况进行整理。(由于低年级学生会写的字有限,教师建议学生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学生们用图画、表格、文字等形式进行表述。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调查的内容进行归类,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1.调查玉米的小组汇报。生:今年的玉米收成比较好,因为今年不缺雨。生:我知道农民可以将玉米卖给国家粮库,也可以卖给个体商户。生:一个大的玉米棒有200多粒玉米。生:现在用龙丰2号玉米品种收成好,我知道用好的品种,才能收成好,这是我到的农户家的主人告诉我的……2.调查白菜、萝卜的小组汇报。生:农民把萝卜放进土里储存,是为了不让萝卜失去水分。生:我知道的最大的萝卜有5斤重。生:萝卜有青萝卜、红萝卜两种,青萝卜生吃比较好。生:一亩地能产4千多斤萝卜。生:萝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多吃萝卜对身体有好处。生:一车白菜100棵,可以卖35元,比玉米的价格高。生:白菜的营养价值很高……3.调查“丰收”的小组汇报。生:辣椒加工成细粉、块状可以多卖钱。生:我知道的最长的辣椒有8公分长。生:现在“丰收”比玉米、白菜好卖,我让爸爸多种点辣椒……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调查情况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有时学生的调查结果是浅显的,但只要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得出的结论,便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小组汇报时,教师引导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倾听。学会倾听,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和引导。教师进行活动总结,肯定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要积极动脑,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看法。〖教学反思〗此主题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利用身边的资源进行学习,学生比较感兴趣,也能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学生从课堂、学校走出来,对于调查、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普遍很喜欢,所以能兴致勃勃地参与活动。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实践、亲身体验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只有学生自己亲历的体验、感悟才是深刻的。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性学习的基本要求,在调查之前,我引导学生制定调查计划。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制定计划有些困难。尽管我进行了指导,但对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的情况还是关注得不够。调查时同一小组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重复的现象,所提问题还比较零散,这需要教师在学生调查前进行细致的指导,从而提高整个活动的成效。第二节我爱我生活的地方〖活动目标〗1.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熟悉社区中常见的服务机构和公用设施。2.培养收集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参与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合作意识。3.通过了解社区的活动,爱社区,美化社区,提高环保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活动准备〗(一)学情分析我选择了位于学校附近的社区。这里环境优美,公共设施齐全,周边的部队给学生们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可利用资源较多,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利于他们观察发现,收集资料。本主题活动针对的是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探索欲望,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采访、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从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从而达到了解社区、关注社区、关爱社区的目的。(二)物质资料准备1.与社区中的相关场所和人员取得联系。2.调查访问所需的相关学习卡片和用品。〖活动时间〗4课时(课内课外灵活安排)。〖活动过程〗(一)录像导入,激发热情1.教师先播放一段反映长春市优美风貌的录像资料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自己生活城市的整洁环境、优美建筑、繁荣街道和著名景点,了解长春市的整体概况,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2.继续播放录像,镜头集中到学生生活的社区。此时,学生热情高涨,气氛热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唤起学生走出校园,亲自去参观了解社区的欲望。(二)自由分组,制定计划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四个小组,选出组长。每个小组确定出参观的目标和游览的路线,制作记录卡。做好出行前的准备。2.教师提出参观游览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将看到的和了解到的社区环境、服务机构、公用设施及周边单位的情况记录下来。(三)快乐出发,实地体验1.教师和家长带领学生到预定的地点进行了解和参观。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记录学生的行为。2.具体活动情况:镜头一:这一组学生有的用照相机给花草树木、凉亭、宽阔整洁的马路和优美建筑拍照;有的将看到的景物惟妙惟肖地画在了纸上。镜头二:这组学生来到了超市,看到了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品种繁多,购物的人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在和收银员简单的交谈之后,他们把这些情况记录在卡上。镜头三:社区娱乐场中正有几位老人在健身器械上锻炼身体,这组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向他们了解这些公用设施的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带给人们的方便。(四)展示资料,巧口介绍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组内收集到的资料,讨论如何介绍本组的收获,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2.教师出示社区图。请小组派代表将整理后的资料贴在相应位置,并加以说明。同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我们生活的地方环境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及周边部队的榜样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生活地方的情感。(五)表达情感,爱的升华学生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对自己生活地方的热爱,如唱歌、剪纸、演一演、讲故事等形式。(六)活动延伸――我为社区添新绿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社区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想出对策,提出建议,完善社区,为社区的建设出谋划策,使社区的明天更加美好。如: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学生可以组成“环保督察队”,呼吁大家爱护生活环境,还可以组成“废品回收分类站”,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提高废物的可利用率;针对提高人们健康意识这一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健康快车活动组”,定时向社区里的人们宣传身体保健知识,使生活在社区里的人们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教学反思〗“我爱我生活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主题,如何让学生了解社区,激发学生爱社区的思想感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采用说教方式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了。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组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广阔的空间去自由发现,自由探索,才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发展能力。我在本次活动中正是贯彻了这一思想,把活动落到实处,唤起了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社会生活融入课堂之中。在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及时地监督、检查、反馈,以确保学生活动能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落实得更实在。资料的展示与交流中,不但增强了学生爱社区的情感,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三节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活动目标〗1.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公共设施。2.发展小组合作能力,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活动准备〗(一)学情分析我校地处老区,本班来自于周边村组,家长忙于做生意,忽视对子女进行习惯养成的教育,学生环保意识较弱。因此,有必要通过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二)物质资料准备课前教师收集有关周围的优美环境和受损公共设施的音像资料,制作课件;提供制作环境保护公约的底板和辨析图,评价激励学生所需的红花。〖活动时间〗1课时。〖活动过程〗播放本班学生集体活动的录像资料,让学生欣赏美的环境。(一)导入1.赞美生活的地方。师:同学们在公园、社区游玩的过程中,肯定有许多感受,谁来说说?生:我们生活的地方山清水秀。生:我所居住的地方是最美的地方。生:我所住的社区非常方便,非常温暖。……2.看损坏环境的图片,谈体会,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师:可是这么美好的家园里却出现了一些不美的现象。(课件出示环境被损坏的图片。)生:哇!师: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生:我看了,心里觉得很不舒服。生:我想,是谁把这弄成这样,多么不爱护环境呀!生:这么美的地方出现了这些脏东西,就变得不美了。3.小结。师:是呀,大家都想把自己生活的地方保持得既干净又舒适。那么要怎样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让它美如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二)出示图例,进行辨析1.课件出示“环保卫士”丁丁、当当两位卡通人物,激发学生兴趣。师:这节课,我还请来了“环保卫士”丁丁和当当,参加我们的学习活动。丁丁、当当:我们是“环保卫士”。丁丁:我叫“丁丁”。当当:我叫“当当”。丁丁:我们交朋友吧!2.对文中图例进行辨析,联系生活实际,明确保护生活环境该怎么做。丁丁:听说张甸是个美丽的乡镇,我们来了一看,果真如此。我们还在张甸的街头、小区里、公园中、校园里看到了许多爱护环境的好孩子,我们要送给他们
本文标题:小学生初中生都能用的班本课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397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