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XX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相关材料
关于我县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实践与思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要深入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以培养锻炼为基础,以选准用好为根本,以从严管理为保障,改进创新培养选拔方式,加快年轻干部队伍建设步伐。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着力构建干部选任进出有序、培养内外互补、考核动静结合、管理宽严相济的工作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年轻干部队伍。一、基本情况目前,我县共有“80后”年轻干部1395人(公务员763人、事业人员632人不含中小学教师),其中乡镇387人(公务员197人、事业人员190人)、县直单位1008人(公务员566人、事业人员442人);正科职级干部8人、副科职级干部57人(公务员24人、事业人员33人);女干部530人(公务员226人、事业人员304人);全日制研究生学历56人(公务员20人、事业人员36人)、大学学历736人(公务员351人、事业人员385人)、大专及以下学历603人(公务员392人、事业人员211人)。二、主要做法1.多层面选配优结构。通过鼓励符合条件公务员提前退休、落实干部“能上能下”措施、加强公务员招录、加大年轻干部使用力度等,着力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一是畅出口扩容量。探索实行不适宜不胜任现职干部分类调整机制,着力破解干部“能上不能下”问题。近三年来,根据干部适岗能力、工作实绩、考核排名等情况,对不胜任现职、受责任追究等52名干部进行降免职调整,为年轻干部的快速成长腾出了更多空间。二是重储备促增量。2011年—2016年,全县共新招录公务员488名、事业单位人员182名,为年轻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深化“百名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公开选拔200名年轻干部,分类纳入正科、副科、科员和办事员四级干部人才库,通过年度考评、动态考察、日常考核,准确掌握相关干部成长表现,实现年轻干部的科学储备。三是强选配优存量。注重干部梯队化培养,加大对年轻干部使用力度。2011年以来,先后提拔35岁左右年轻干部57名,其中利用2012年、2017年换届契机,大力选用优秀年轻干部45名,占总提拔人数的78.9%,有效改善了全县干部队伍年龄结构。2.多渠道培养提能力。坚持分类施策、科学施训,不断提升年轻干部培养质效。一是精准化培养。实施“四力”分类提升工程,重点提升县乡机关“一把手”领导力、副职干部落实力、中层干部服务力和公务员基本能力。丰富年轻干部培养方式,推行后备干部预任式培养、专业干部定向式培养、重点干部挂任式培养、党外干部女干部结构式培养、普通干部交流式培养,让各层面各类别年轻干部尽快成长。2011年以来,先后选派51名县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锻炼、89名乡镇年轻干部到县直部门挂职培养、26名县乡机关年轻干部到苏南等发达地区挂职学习。二是差别化培养。对领导班子成员实施“三外工程”,重在开阔眼界思路,先后组织230人次到境外、省外、市外学习研修。对年轻后备干部实施“三训工程”,重在优化能力结构,先后组织85人进军营集训,235人到高校培训,93人到信访、招商、征收等一线实训,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实战能力。三是系统化培养。统筹县乡办学资源,开展“百班联办”,实现组织调训和自主选学有机结合。举办“抓落实、见成效、创特色”一把手论坛5期、年轻干部成长微论坛6期,开展各类专题培训、讲座65期,培训干部1200余人次。强化干部培训后期评估,实行跟踪回访、互动交流,促进年轻干部勤思考、常运用,巩固和深化培训成果。3.多途径监管促履责。把严管作为对年轻干部的最大爱护,建立年轻后备干部人才档案库,对年轻干部实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常态化搜集年轻干部成长信息,及时将新任干部的监督考核情况录入个人档案。每半年组织一次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定期了解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对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推行培训“三考三反馈”制度,即考试结果向单位反馈、考察结果向部务会反馈、考评结果在网上反馈。健全“三员一网”监督体系,开通干部监督信息网络处理平台,实行新任职干部“二次谈话”、新提拔干部警示教育、轻微违规违纪干部关爱提醒等制度,做到预防在先、警示在前,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三、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县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中,虽然采取了一定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与困惑,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三不足”:1.流出多流入少,年轻干部队伍稳定不足。长期以来,我县主要通过公开招考和军转干部安置等途径补充新进人员,进人渠道较为单一。虽然陆续招录了一大批公务员,但年轻干部保有数仍不高,特别是乡镇还普遍存在干部数量达不到实际岗位需求,经常出现一人多岗、一人多责的现象。同时,县域与市区或其他发达地区存在岗位机遇、工资待遇等差距,加之部分外地人员录用为本地行政、事业干部后归心较重,导致这几年年轻干部流出现象较为突出,影响了年轻干部队伍的稳定。2011年以来,调出我县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共210名(行政142名、事业68名),但流入的仅有73名(行政39名、事业24名)。2.储备多使用少,年轻干部队伍活力不足。依据《干部任用条例》《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等文件规定,干部选拔任用有明确的任职年限,特别是在从严控制破格提拔使用干部的大背景下,对年轻干部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就我县来说,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需要满3年才能定科员级或任科员职,再满3年才能提拔为副科职级。2011年以来,我县录用的公务员仅有11人提拔为副科职干部(其中4人为省委选调生、3人为军转干部),仅占招录总数的2.25%。此外,由于历史原因,我县超职数消化整改工作到2016年6月才全面结束,受领导职数限制,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该上的上不来”情况。3.高学历多高能力少,年轻干部队伍后劲不足。大部分年轻干部直接从校门到机关门,虽然学历大都为本科以上,但普遍存在基层工作经验匮乏、在短时期内很难胜任工作岗位的现象。加上部分单位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方式方法欠缺等原因,导致年轻干部的综合能力提升不明显。此外,由于部分年轻干部不能珍惜现有岗位,缺乏主动钻研、主动提升的劲头,个人成长也较为缓慢。四、对策建议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长期抓、抓长期。1.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队伍“源头”储备。完善公务员“进出机制”,保障年轻干部队伍活力。一是要把好公务员队伍入口关。把公务员考录作为干部进入的第一关,提高进的门槛,完善公务员笔试、面试、政审等环节制度,切实把优秀的青年人才吸收进入公务员队伍。完善从事业单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招录公务员等办法,优化年轻干部的来源结构。二是要畅通公务员“出口”。实现公务员队伍的良性循环,细化完善基层公务员的任期、试用期、辞职辞退等制度,为公务员招录和年轻公务员成长进步预留充足空间。三是要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年轻干部储备库,对不适宜继续作为后备干部培养的人员,及时予以调整更换,有效防止年轻干部成长的“黄金期”变为“危险期”,从而建立一支来源广泛、数量充足、专业齐全、结构合理的年轻后备干部队伍。2.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建立年轻干部培养中长期规划,探索实行“菜单补短式”培养模式,切实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一要加强理论培训。对年轻干部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有计划分批选派年轻干部到高校培训,补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常态化举办“抓落实、见成效、创特色”“一把手”工作论坛和年轻干部“成长微论坛”等“两个论坛”,促进干部主动思考、比学赶超。二要开展多元化培训。推行干部分类培训机制,开展党政正职干部“高端视野”、副职干部“赢在执行”、年轻干部“底蕴培育”等主题培训活动。探索分级在线学习模式,通过网络等平台向县乡机关“一把手”推送重点学习内容,并分级向其他干部延伸。同时,坚持将教育培训作为干部的最大福利,探索推行“奖学”制度。一方面,让干得好的干部优先参加组织调训;另一方面,建立“选培一体、训用衔接”比选模式,让学得好的优先使用。三要强化实践锻炼。坚持面向基层,积极鼓励和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基层特别是环境艰苦、困难较多的地方去锻炼。每年定期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招商引资、重点工程、脱贫攻坚、信访稳定等“四大赛场”实践锻炼,赛出一批“能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千里马”。3.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选拔使用。结合实际建立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常态化制度,以科学的规划和完备的制度统筹推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一方面,要找准机会适时用。突出“五个一批”用干部,综合运用非领导职务配备等政策,择优提拔重用一批干部;按照科员职以上干部20%的比例,在县乡之间、部门之间、乡镇之间,交流培养一批干部;严格执行干部“能上能下”规定,采取换岗式、暂任式、惩戒式三种方式,适时调整一批干部;强力推进关爱容错机制,免责保护一批干部;加强“下”的干部跟踪考核,关爱重启一批干部。另一方面,要创造机会大胆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按照“20字”好干部标准,严格执行市委《关于规范领导干部破格提拔的暂行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标准,打破论资排辈传统,抛弃不愿用、不敢用、不会用的思想包袱,对政治成熟、素质优秀、能力过硬的年轻干部大胆破格提拔,不拘一格选人才。“十三五”期间,着力选拔20名35岁左右的正科职干部、20名30岁左右的副科职干部。4.进一步加强年轻干部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年轻干部成长档案,完善动态考核机制,全面掌握年轻干部综合表现情况。一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安排领导班子成员和优秀中层干部与年轻干部结成帮扶对子,在给予年轻干部工作、生活等方面帮助的同时,及时掌握年轻干部思想动态、工作状况等。二要加强动态监督考核。实行年轻干部动态监督考核机制,实现对年轻干部监督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帮助年轻干部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健康成长。三要加强重点岗位监督。加强对财、权、物较为集中岗位年轻干部的监督管理,完善经济责任审计、个人廉政情况报告等制度,从制度上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有效监管。
本文标题:XX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相关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016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