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定义根据北京市市地方标准《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对“下凹式绿地”进行了标准定义:“下凹式绿地,depressedgreen,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二、下凹式绿地的三大好处一是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增加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浇灌用水。有人测算,若把绿的建成下凹式,而下凹的深度为10CM,则对一年一遇或时而降下的大雨径流将100%的被拦蓄在绿地内;对于大雨或暴雨也可拦蓄80%左右。由于下凹式绿地拦蓄大量的地表水,随即又转变为土壤水和地下水,并增加了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因而绿地的浇灌用水量也相应减少。二是减少城市河湖的水质污染和淤积量,增加绿地的土壤肥力。由于城市空气受到污染,通过雨水的淋洗作用把空气中的污染物带到地表,再通过雨水冲洗把城市地表各种污染物带到河湖水体,影响了水环境景观和水体生态环境。另外,河湖的淤积还会影响调蓄洪水的能力及河渠的排放能力。建造下凹式绿地后,绿地作为一个沉砂又是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可以将固体污染物大量沉积在绿地并促使有机污染物在绿地内得到净化,既可转变成园林植物的营养物质且增加绿地的土壤肥力,还可以消除有机污染物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三是当今道路的雨水口设在路边,雨水井盖常常被人盗走,形成人为的陷阱,伤人事故时有发生。若是建成下凹式绿地,雨水口设在绿地内,即使采用一个简易的雨水井盖也不便被人盗走,还可以避免伤人事故的发生。三、下凹式绿地的做法在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区,首先要调查路面(地面)的高度、绿地的标高、雨水口高度;其次在进行绿地设计时要“对症下药”使路面(地面)高于绿地、雨水口高于绿地而低于路面(地面)、雨水口不设在路面而设在绿地上。这样,绿地就形成下凹式,雨水均进入绿地,经绿地蓄渗后,多余的雨水才从雨水口流走而不致使绿地受淹。对于已建城区,可采取围埂将绿地围起来得办法,或者将绿地高度适当降低,把周围的地表水尽可能引入绿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建造绿地形式如何,与节约水资源、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当前不少城市绿地是平地式或凸式,绿地浇灌用水量大,同时也给城市道路的路面或广场的地面带来一些固体污染物而影响市容市貌。而下凹式绿地,有利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利于推动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开展。下凹式绿地的三大好处一是减少城市的洪涝灾害,增加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绿地的浇灌用水。有人测算,若把绿的建成下凹式,而下凹的深度为10CM,则对一年一遇或时而降下的大雨径流将100%的被拦蓄在绿地内;对于大雨或暴雨也可拦蓄80%左右。由于下凹式绿地拦蓄大量的地表水,随即又转变为土壤水和地下水,并增加了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因而绿地的浇灌用水量也相应减少。二是减少城市河湖的水质污染和淤积量,增加绿地的土壤肥力。由于城市空气受到污染,通过雨水的淋洗作用把空气中的污染物带到地表,再通过雨水冲洗把城市地表各种污染物带到河湖水体,影响了水环境景观和水体生态环境。另外,河湖的淤积还会影响调蓄洪水的能力及河渠的排放能力。建造下凹式绿地后,绿地作为一个沉砂又是污水的土地处理系统,可以将固体污染物大量沉积在绿地并促使有机污染物在绿地内得到净化,既可转变成园林植物的营养物质且增加绿地的土壤肥力,还可以消除有机污染物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三是当今道路的雨水口设在路边,雨水井盖常常被人盗走,形成人为的陷阱,伤人事故时有发生。若是建成下凹式绿地,雨水口设在绿地内,即使采用一个简易的雨水井盖也不便被人盗走,还可以避免伤人事故的发生。下凹式绿地的做法在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区,首先要调查路面(地面)的高度、绿地的标高、雨水口高度;其次在进行绿地设计时要“对症下药”使路面(地面)高于绿地、雨水口高于绿地而低于路面(地面)、雨水口不设在路面而设在绿地上。这样,绿地就形成下凹式,雨水均进入绿地,经绿地蓄渗后,多余的雨水才从雨水口流走而不致使绿地受淹。对于已建城区,可采取围埂将绿地围起来得办法,或者将绿地高度适当降低,把周围的地表水尽可能引入绿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北海公园内低于人行步道的绿地。本报记者方非摄奥林匹克公园下凹式绿地。奥林匹克公园绿地铺设渗滤沟,收集雨水同时方便排放到蓄水池。金融街高于路面的绿地。这种常见的上凸式绿地,有着高于地面、整洁美观等特点,但在集雨涵水上却略逊一筹。本报记者方非摄本报记者童曙泉刘欢袁京实习生张朋通讯员刘立志“这段人行道可奇怪了。前几天下大雨,人行道有几十米路一点没有积水,但是旁边的人行道却是水流成河。”站在北京工业大学南门对面的辅路上,市民张小俊指着一段人行道连连称奇。让他称奇的原因,其实不在于人行道,而是人行道里侧的一片下凹式绿地,这里铺设的草坪要比人行道路面低近10厘米。研究显示,下雨时候,这样下凹5至10厘米的绿地,能保证降150毫米特大暴雨时,雨水仍不会外溢;或者是消纳2倍于自身面积的较大降雨——除了渗漏降在绿地上的雨水,还能吸纳周边道路上流过来的约一倍雨水。记者昨天调查发现,尽管这样的下凹式绿地比例目前仍然微不足道,但已经逐渐成为绿化中的时尚选择。市排水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城市绿地应尽量建成下凹式,成为天然集雨的蓄水池。现象下凹式绿地“园里吃香园外冷”下凹式绿地成公园集雨主力走在奥林匹克公园内,游客放眼望去,发现眼前的草坪似乎矮了一截。没错,这就是下凹式绿地,比地面低10厘米的样子。“记得路边的草坪,都是有个马路牙子的,高出不少呢。”家住上元君庭的包先生忽然想起来,“难怪雨天带儿子来这里散步,也没有遇到地面严重积水。”“这就是我们的‘树阵绿化带下凹式绿地’。”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公共区域总面积约84.7万平方米,其中这样的下凹式绿地面积就达37.7万平方米。从公园提供的一份雨水综合利用表上可以看到,园区年降水量达55万立方米,其中通过入渗收集的雨水多达32万立方米,远高于湖面水系直接收集的9万立方米雨水。专家表示,这些入渗的雨水,超过一半是通过下凹式草地实现的。据专家介绍,如果草地高于地面,许多雨水在来不及渗透的情况下,会溢出到硬化的路面,形成地面径流后流入下水道白白排走。“下凹式绿地可以临时蓄积雨水,遇到暴雨的时候,即使一时来不及渗透,也可以积蓄近10厘米雨水,然后慢慢渗入地下。”事实上,本市绝大部分公园现在都已经开始了这种全新的尝试。在北海、景山公园等地,记者也发现不少绿地都已经改造成下凹式,周边的路面也都是透水砖。有游客表示,这两年雨天逛公园时,确实很少出现无法下脚的情况了。市公园绿地协会秘书长景长顺告诉记者,经过近一两年工程改造,市属的11家公园里,适合建下凹式绿地的平地,基本都已经建成这样的“蓄雨型绿地”。“蓄雨绿地”路边难寻觅尽管在公园等地已经是潮流时尚,但是下凹式绿地在其他公共场所仍很难见到,尤其是在一些主干道旁边的绿地,几乎一水儿是高出地面十几厘米甚至半米的绿地。昨天下午,记者驱车从复兴门桥南行沿二环路至建国门桥,沿途两侧大片绿地随处可见,有临近居民楼、住宅区的,有在护城河两岸的,还有紧挨着主路或隔离带的。不过,十几公里跑下来,比路面低沉的下凹式绿地一处也没找到。记者看到,最常见的城市绿地有两种,一种是设在平地面上,与马路的划分全凭四周10厘米左右的马路牙子;另一种是有坡度的,或依路段走势而建,或是特意垫高形成的。在左安漪园小区南侧,有两大块绿地。下午3时许,该小区居民赵大妈正坐在树下乘凉,她说,只要下大雨,雨水就会顺着水泥砖往外流,马路上也有不少积水,汽车开过去时能溅起好高的水花。“上礼拜我出去遛狗时正好赶上下雨,雨水夹裹着泥土向外流,要是谁没注意走过去,得弄得满脚都是泥。”每天开车路经南二环的林先生也深有感触。在永定门桥的西南有一片城市绿地,地势比路面高,但围砌在草坪四周的水泥砖只有一拳高,挡不住雨水外溢。“大晴天时绿油油的草坪看着真养眼,可是一到下雨,这儿就跟小水库开闸似的。”“别说暴雨了,有时下个连阴雨甚至绿化工人浇水多点儿,都会流到路面上,再赶上永定门桥下地势低,这点儿水沿着辅路向东能流出很远呢。”林先生说,“草坪的地势太高了。”在蒲黄榆路上,人行道两边的绿地最近刚换上“新装”,围挡的水泥砖足足有一尺多高,上面还铺着黑色的大理石。“原来的绿地是由马路牙子和一圈铁栅栏围挡,一到下大雨时,人行道上也会‘水漫金山’。”一位附近的居民告诉记者,“如果建成下凹式绿地,便不用加高工程,也可以显得路面开阔。”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内,30多块绿地大部分都是高于地面的。仅有的两块下凹式绿地,位于学校西北的静园区,绿地比渗水砖低出了一块砖的宽度。据了解,静园内的建筑都是上世纪80年代的。学校新建的两块草坪——包括人文楼东面的两块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草坪,都高出地面,下雨时附近地面积水明显严重多了。绿地下凹5至10厘米效果最佳“为什么以前下雨不这样,现在积水那么严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何永为记者进行了详细分析。他说,过去,城市的上下游都是农田和植被,对水的蓄存能力很强。而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农田逐渐被平坦的柏油路面取代,不透水面积比例大幅度提高,导致相同降雨条件下径流系数增大、洪峰提前、洪量增加,加大了城市防洪排涝压力,引发道路积水等问题,同时也造成雨水资源的流失。何永表示,多建这种蓄存雨水的下凹式绿地,可以把地表铺装成类似农田的状态,减缓水流速度,延长蓄存时间,下雨时就能形成一个天然的“蓄水池”。这样一来,绿地在帮下游排水减压的同时,也使城市的自然生态循环重新“复活”。在人民大学,住在静园内的学生小张说:“24日晚上下雨时,这条路上一点积水都没有。”神奇的是,路上没有积水,但是路两边却长出了别处没有的野草,显得充满自然的气息。显然,下凹式绿地涵养的更多水分,为它们成长提供了必需的条件。“下凹5至10厘米是最佳高度。”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副主任何建平透露。据介绍,绿地的起伏、下凹是为了更好地滞留雨水,因此太浅了没作用。但倘若挖成一个大深坑,不美观不说,那就真成蓄水池,而不是绿地了,同时也容易导致行人踩空而受伤。何建平表示,本市的人行步道、社区、公园周边都非常适合建下凹式绿地。分析下凹式绿地推广难在何处《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不见“下凹式绿地”据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效利用雨水资源,本市在开展城市雨水利用研究与工程示范的基础上,建立了包括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和本市地方标准《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透水砖路面施工与验收规程》的标准体系,出台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等6项促进雨水利用的政策性文件。昨天,记者搜索了相关文件,未能发现对“下凹式绿地”建设的明确规范。本市地方标准《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中,首次对“下凹式绿地”进行了标准定义:“下凹式绿地,depressedgreen,低于周边地面标高、可积蓄、下渗自身和周边雨水径流的绿地。”征求意见稿还提出,“红线内绿化带宜采用下凹式绿地”。意见稿也明确鼓励绿化时,“绿地雨水宜采用渗入地下形式。可依据绿地土壤与地质地形条件,结合景观要求采取整体下凹式绿地、局部下凹式绿地,必要时可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入渗槽、渗井等渗透设施。”不过,在正式发布的《城市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程》中,有关“下凹式绿地”的内容却被删除了。两大顾虑影响下凹式绿地推广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人对下凹式绿地的建设仍心存疑虑。担心草坪烂根、害怕垃圾入绿地,是建设者最大的两个顾虑,也是争议所在。为什么北京的绿地总比地面要高出一块呢?“这和马路牙子比路面高是同一个道理,与一个城市的文明和卫生程度有关。”何永说,“有了这个分隔,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泥土、树叶等垃圾向绿地的入侵。”有不少绿地建设者也担心,“暴雨过后,污水、树叶、树枝等垃圾会迅速扎堆绿地”,如果没有专职工人进行及时清理,很容易影响城市景观。何建平也表示,下凹式绿地建设不能一刀切,必须因地制宜。例如,主干道身处各种浓重汽车尾气的“包围圈”,并不适宜建下凹式绿地。赶上冬天下雪使用融雪剂
本文标题:下凹式绿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3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