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材料
民族大爱暖万家——xx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材料xx是托克逊镇银泉社区一名普通而平凡的维吾尔族群众,他多年来伸张正义维护社区稳定、悉心照顾抚养孤儿陶辉、热心助人促进邻里和睦,用超越血脉、超越民族的真情大爱温暖着我们社区每个家庭。各族群众都称赞他是“维吾尔族活雷锋”、“最美托克逊人”。“这族那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xx出生于xx年xx月,xx年xx月从托克逊县入伍,在xx服役,历任战士、副班长等职。服役期间,工作表现突出,xx次荣获连嘉奖,并于xx年xx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xx当时是班里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战士,但全班战友不分民族,和谐相处,共同的使命让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爱兄弟情。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xx经受了锻炼,经受了考验,无论军事技能和思想素质都得到了全面提高。xx每每回想起那时候在部队的生活都会感慨良久。1950年,xx所在的连队参加了一次战斗,面对7倍于我的敌人,该连官兵以钢铁般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气概,血战40个昼夜,141名参战官兵中,有38名壮烈牺牲,成为人们敬仰的烈士,长眠在天山脚下。他所在的连队被当时的西北军区以及第一野战军授予“钢铁英雄连”荣誉称号。1978年,xx所在的新疆军区某边防团驻地遭遇暴风雪,数十户哈萨克族牧民及牲畜被困,连队官兵接到求救电话,火速赶往现场展开救援。面对被大雪封死的道路,官兵们用镐刨、用锹铲、用手挖,硬是在近1米厚的积雪中开辟出了生命通道。被困的牧民和牲畜得救了,有的官兵的双手却磨出了血泡,渗出的鲜血把雪白的手套染得红红的;有的官兵脚冻伤了,连袜子都脱不下来……那一次救灾,他的双脚被冻得失去了知觉,战友们就轮流把他的双脚揣在怀里,给他驱寒送暖。1980年1月xx从部队退伍,而后主要在托克逊县煤矿做合同工,靠体力为生。1985年10月,xx返回家中务农。虽然回到了地方上,但xx退伍不褪色,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维护民族团结上,他立场坚定,内心非常清楚,什么事能干,什么事不能干,怎么干对民族团结有利,怎么干会破坏民族团结。xx常说:“人和人相处,不要刻意地去划分民族界限,只要有爱就能够心连心、就是一家人。这族那族,我们都是中华民族。”xx心里非常认同一个观点:化解一个矛盾,就增进一次团结,增进一次团结,就能增添一分和谐。他始终把维护和谐稳定作为老兵的职责来履行,用敢于担当的浩然正气温暖社区群众。在xx看来,和谐稳定对社区各族群众来说,就像阳光和空气一样,大家都离不开。前年,从南疆来托克逊县的几名年轻人,租住在xx家附近。来来回回几天后,xx发现这几个人行动诡异,有从事违法犯罪迹象。邻居们怕惹事,都劝xx不要管,但xx坚定地认为社区安全稳定容不得不法分子半点胡来。他当即向公安机关举报,一举打掉这个非法聚众赌博团伙。他的手机里有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大队长的电话,一发现有危及社会稳定的情况,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报告。xx平时积极维护民族团结,关键时刻更是敢于站出来同民族分裂分子作斗争。他认为,作为一名维吾尔族党员,对待民族分裂活动,必须敢于旗帜鲜明地带头反对,把身边的各族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去年,鄯善县“6·26”严重暴力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xx很是气愤,对邻居们说:“我们日子越红火,民族分裂分子就越想搞破坏!搞破坏不得人心,是没有出路的。”6月正值农忙时节,社区组建宣传队,xx放下田里的农活,第一个主动报名参加。他跟随宣传队冒着酷暑,深入巴扎、乡村、牧场等人员密集区,面对面向群众揭批民族分裂分子的暴行,用自己在群众中的良好威信,带领大家不信谣、不传谣,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正是这身浩然正气,xx多次被村、社区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托克逊县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把孩子接回来,我们给他一个家”1982年,陶辉的生父陶金来从安徽老家随工友到乌鲁木齐打工,1983年转至托克逊县打工。1989年5月,小陶辉出生了,在小陶辉1岁半时,生母因病去世。之后,陶辉跟随父亲租住在xx的家。小陶辉饥一顿、饱一顿的窘迫生活,xx夫妇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衣服脏了,xx的妻子再乃提汗就帮助洗,破了就帮助缝;陶辉病了,xx夫妇比谁都着急,总是催促家长给孩子看病,并及时帮助送到医院就诊;交不起学费,他们就省吃俭用全力资助。陶辉15岁时,陶金来因过度劳累引发肾功能衰竭撒手而去,陶辉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为了给陶辉一个完整温暖的家,xx一家决定收养陶辉。为了帮助陶辉尽快融入这个家庭,xx给三个亲生孩子订了个规矩:不得背着陶辉说悄悄话,不得撇下陶辉单独玩。xx的三个儿女和陶辉年纪差不多大,但他把爱的天平总是倾向陶辉这个汉族巴郎,买了新衣服先给陶辉穿,做了好吃的先让陶辉吃。有趣的是,为了照顾陶辉这个汉族孩子的习惯,xx一家的生活习惯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陶辉在xx家过第一个春节时,xx夫妇按照汉族人的风俗炒了好几个菜,而且第一次做了鱼,大年初一还特意包了一案板的饺子。从此,这个维吾尔族家庭也开始过春节了。为了支持陶辉读书,xx四处找人帮陶辉在当地落户,使他顺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最后还把大儿子上大学的机会让给了陶辉。陶辉也是于2006年不负众望地考上了新疆大学的国防生。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名解放军干部,陶辉永远忘不了xx一家的恩情,也正是xx一家人多年来的悉心照顾,才有了今天在部队里表现出色的陶辉。2011年1月,陶辉大学毕业后被分到部队,任新疆军区某部步兵团一营机枪连副连职排长,他把第一个月的工资全部寄给了xx爸爸。第一次探亲时,他给再乃提汗妈妈买了一个手提包,给妹妹巴哈尔古丽买了手机,给家里买了一台微波炉;他坚持每月给xx爸爸寄钱寄物,主动承担妹妹上大学的一切费用。陶辉经常说:“没有好心人的帮助,我哪能有今天?我也要像xx爸爸、再乃提汗妈妈一样,用爱心回报部队、回报社会。”一次,陶辉偶然得知维吾尔族战士木拉提的父亲没钱治病,就发动官兵捐款,帮木拉提一家渡过了难关。去年初,陶辉休假时去看望高中老师,听说附近有两位维吾尔族学生,因家庭贫困几近辍学。他当即心头一颤,暗下决心要帮帮他们!于是从去年2月开始,陶辉每月都把1000元到2000元钱按时寄给托克逊县贫困学生巴哈迪力和夏提古丽,资助他们上学。陶辉还发挥懂维吾尔语的优势,主动给战友们当“双语”辅导员,帮少数民族战士补习文化知识。在他的帮助下,少数民族战士买吾兰、阿里木双双考上了军校。2012年12月,陶辉所带排因成绩突出荣立集体三等功。“邻里融洽的祥和社区”多年来,xx始终把热心助人作为做人原则来坚持,用超越民族的人间真情温暖邻里乡亲。他把真情看得比金子还重要,在托克逊县托克逊镇银泉社区,xx无私真诚帮助他人的故事,就像坎儿井里的清泉水涌流不息……这些年,到xx家租房的房客来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不分民族、不分地域、不论贫富,始终收一袋面粉的钱,从来不涨价。这个月没钱,下个月给;下个月还没钱,就再下一个月。实在没钱,农忙的时候,来家里干几天活,就相当于交房租了。不少人说他傻,他听了笑笑说,如果傻一点能够让更多的人受到帮助,他愿意一直傻下去。邻居艾尔西一家老弱病残,缺少壮劳力。xx每次租用拖拉机耕地时,总要顺便把艾尔西家的4亩多地一起耕完,还拿出自家的高粱、小麦种子免费种上。平时管理庄稼,也当成自家的一样爱护,收获时再帮助艾尔西一家颗粒归仓。现在,一说起这件事,艾尔西都会热泪盈眶,握着xx的手感激个不停。住在xx家对门的汉族老人杜明杰身患重病,儿女都不在身边。那时,恰逢穆斯林“斋月”,但xx认为这种时候老人的健康更重要,坚持一日三餐做饭给老人吃,还为他倒屎倒尿。xx的行动影响着邻居,大家轮着给老人送吃送喝,并一起把老人安详地送走。老人临终前,将房产证、存折和遗嘱都托付给了xx,让他转交给在外打工的小儿子。xx信守诺言,帮老人实现了遗愿。社区一位姓陆的汉族居民,一家三口吃着低保,生活十分困难。但是xx一家超越民族、超越血缘的事迹,让他们深受感动。去年10月的一个清晨,在听到马路旁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后,他们毅然将这个维吾尔族弃婴抱回了家。还有去年,在甘肃岷县漳县发生地震后,xx捐出了1万元,这是xx召集家人共同捐助的:其中大儿子一家2000元,陶辉2000元,小儿子刚参加工作1000元,剩下的5000元是xx掏的。对此,xx有自己的想法:“钱不是太多,我一个人全出也行,但我想通过这件事,让一家人都体会到帮助他人做好事的快乐,让他们以后也主动去帮助别人。”xx为甘肃地震灾区捐款1万元的事迹被县电视台报道后,当地群众深受触动。和xx一起卖过羊肉的斯特尼亚孜·阿布力提甫,第二天就到乡民政部门捐了5000元钱。他说:“大家生活条件都差不多,xx能捐钱给灾区,我们也不能落后。”xx的大儿子牙森·xx今年29岁,说起成长中的一件事,令他刻骨铭心。身患重病的邻居杜明杰,想把自己的一亩地和空调以3000元的低价卖给牙森,父亲知道了这事,阻止了牙森:“不要在别人困难的时候占便宜,而是要伸出援手帮助别人。”如今,在医院里工作的牙森,只要遇到行动不便的病人,就会主动上前背上背下。上个月底,牙森也当上了爸爸,他说:“父亲就是我的榜样,爸爸教给我的话,我也会教给孩子。”“我们特别信任他。”这是社区各族居民对xx的共同评价。平时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有什么问题,大家都喜欢找xx出主意。逢年过节,xx总会挨个给邻居家里送馓子。在xx的影响和带动下,社区邻里非常融洽。今年元月,xx主动提出让妻子退出城镇低保,他说要把这个名额留给最需要的人。xx的事迹就像一粒种子,在社区群众的心里扎了根、发了芽、结了果。xx一家的民族观,彰显了文化融合、社会包容的宽广胸怀。他们对陶辉的真爱和真心,突破了文化的隔膜,折射了大爱大义的高尚道德情操,生动地诠释了人间自有真情在、民族间自有真情在的真谛。而陶辉知恩图报,自觉地回报养父养母、回报社会,也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社会发展稳定的正能量。如今,在xx的影响和带动下,各族群众之间呈现出尊重理解、感恩宽容、文明友爱、团结和谐的良好风尚。更多典型材料请参阅
本文标题: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材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442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