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2019新课程标准学习.ppt
新课程标准学习彭水县桑柘中学教导处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这次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已于2001年7月以实验稿的方式向社会正式公布。从2001年秋季起在全国27个省市38个实验区开始了课程标准的实验。新课程标准解读一、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二、新课程标准的结构三、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四、新课程标准下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五、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任务一、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1.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2.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3.为什么这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1.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从以上规定中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它是按门类制定的;它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它毫无疑问地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因为无论教材还是教学,都是为这些方面或领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服务的,而评价则是重点评价学生在这些方面或领域的表现如何,是否达到了国家的基本要求。因此,无论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出发点都是为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也都是这些基本的素质要求。2.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纲要》第七条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第十二条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究竟如何?(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的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又是课程标准最主要的载体。教材的编写思路、框架、内容不能违背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教材的内容要达到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制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学习方式。(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也就是说课程标准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一个基本性的要求,这为编写多样化的教科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不同版本的教材具有不同的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不同地区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文化传统有很大差异,教材的编写者要努力体现本地域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的特殊发展的需求,要考虑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及特殊需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具有特色的丰富课程资源,开发出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能体现当地实际、各具特色、丰富多样的教材。(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一方面,教材编写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使用教材不断检验完善教材和课程标准。通过使用新教材,实验区的教师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实质,同时又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课程标准奠定基础。3.为什么这次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成课程标准基于我国“教学大纲”的种种弊端以及这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及改革目标,这次课程改革中以“课程标准”代替目前的“教学大纲”,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置换,至少应包括以下四方面的理解和考虑:(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1996年教育部组织对我国义务教育实施状况的调研表明,我国现行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90%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同一学段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知识面较窄,同一知识深度较深。同时,对各科教学的内容、教学要求做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这种现状导致大多数学生负担过重,学生辍学率增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因此,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一个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面向每一个儿童,着眼于全体儿童的发展。(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经济的全球化,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国家对未来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各学科或领域学生素质的要求应成为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这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加强课程的目标意识,是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目前,即便仍沿用教学大纲的国家,其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3)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学是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我国现行的教学大纲对各科教学工作都做出了十分具体细致的规定,以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真正能够起到具体直接的指导作用。教学大纲便于教师学习和直接运用,但是“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没有给教材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不利于教材多样化的实现,无法适应全国不同地区的学校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与之相比,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与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同时,这次课程改革把实施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给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新课程标准的结构1.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3.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各部分的简要分析4.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的制定1.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课程标准分为:①前言②课程目标③内容标准④实施建议⑤附录五部分。以前教学大纲分为:①教学目的②教学内容及要求③教学建议三部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几种陈述方式:①学习领域+学段(语文、数学等)学习领域+水平(体育);②目标领域+等级(英语);③主题领域(科学)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与过去的教学大纲有着显著的区别。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框架结构比较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学习领域、目标及行为目标教学内容及要求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学建议:n课时安排n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n考核与评价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术语解释案例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1)《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2)课程标准中目标的描述结果性目标1、知识了解——说出、背诵、辨认、列举、复述等理解——解释、说明、归纳、概述、推断、整理等应用——设计、辩护、撰写、检验、计划、推广等2、技能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体验性目标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3)《标准》中的内容部分和实施建议均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准确理解标准,减少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4)《标准》的附录部分对标准中出现的一些主要术语进行解释和说明,便于使用者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案例:《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背景与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含样例和活动建议)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物质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寸,新材料及其应用运动和相互作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能量能量、能量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学生学习评价建议3.课程标准的框架结构各部分的简要分析(1)课程标准的前言部分对课程的性质、价值与功能做了定性的描述,阐述了本课程领域改革的基本理念,并对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做了详细的说明。案例《物理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2)课程标准中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是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案例:科学标准(7—9年级)课程目标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案例:数学标准(1—9年级)课程目标数学素养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3)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部分,按照学习领域或主题组织学习内容。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描述。生物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化学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历史与社会(一)我们在社会中成长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我们生活的区域与环境中国历史与文化世界历史与文化社会探究技能与方法(4)课程标准中的内容部分和实施建议均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教师、教材编写人员、教育管理者等)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减少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5)课程标准的附录部分对课程标准中出现的一些主要术语进行解释和说明,便于使用者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这种课程标准框架,是经过学习和借鉴各国的课程标准,并结合我国的教育传统及教师的理解和接受水平,反复研究所形成的,将课程目标、内容及要求、课程实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4.义务教育阶段各门课程标准的制定新课程标准的研制过程:1999年1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立,正式启动课程改革工作。2000年1月至2001年6月,首先审议并确定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之后启动课程标准研制、形成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初稿直到最后定稿工作,随后启动教材编写、部署教材出版,然后,对
本文标题:2019新课程标准学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49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