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古代汉语1-课文翻译
1.《自更》翻译:想要取得平和直,就一定要靠水准器和墨线;想要取得方和圆,就一定要靠圆规和曲尺;君主想要认识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靠耿直之士。所以天子建立辅佐之官,设立师保之位,用它来检举过错。人本来就不善于自己认识过错,君主就更为严重。可见国家的存亡安危,不要到外面去寻求〔原因〕,而要致力于认识自己。尧时设有进谏的鼓,舜时设有提意见的木牌,商汤时设有伺察君主过失的臣,武王时设有警戒君主要谨慎的小鼓,〔这样做〕还恐怕不能认识自己的过错,如今〔君主〕的贤能比不上尧、舜、商汤和武王,而且还有掩饰自己过错的办法,这么一来,从哪里能认识自己的过错呢?楚成王和齐庄公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被杀,吴王和智伯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灭亡,宋和中山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被消灭,晋惠公和赵括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被俘虏,同样,钻荼、庞涓和太子申因不认识自己过错而身死,所以说在失败中没有什么比不认识自己过错更大的了。范吉射逃亡的时候,百姓中有个得到范氏家钟的人,想要背起钟来就跑,可是钟大背不起来,就用椎把它砸碎,于是钟发出鍠的一声巨响,他害怕人家听到而从自己这里夺走钟,便急忙掩盖自己的耳朵。不愿人家听到是可以的,也烦恶自己听到就荒谬了。做国君的而烦恶听到自己的过错,不是象掩耳盗钟这件事吗?烦恶别人听到自己的过错还算可以,〔而烦恶自己听到自己的过错就荒谬了。〕魏文侯宴请群臣,让所有大夫都要评论自己。于是〔有的谈仁厚,有的谈他重义〕,有的谈他明智。临到公叔痤,公叔痤说:“您是不好的君主。取得中山的土地,不把它封给您的弟弟,却把他封给您的儿子,由此可知您是不好的君主。”魏文侯听了不高兴。从表情上就可以看出来。见此光景,公叔痤快步走了出去。按次序临到翟黄,翟黄说:“您是贤德的国君。我听说他的君主贤德的,那么他的臣属说话就直爽。如今公叔痤说话直爽,因此,就知道您贤德。”文侯高兴说:“〔任座〕能够返回吗?”翟黄回答说:“为什么不能够呢?我听说忠臣能竭尽他的忠诚,而不敢迴避死亡。公叔痤恐怕在庭门。”翟黄到那里去看他,他果然在庭门,于是翟黄便用国君的命令召回了他。公叔痤走进来,魏文侯走下殿阶来迎接他,他终身受到尊敬。魏文侯要是没有翟黄,就几乎失掉了忠臣。往上顺从君主的心意来显示贤臣的,恐怕只有翟黄吧!2.《更法》翻译:秦孝公议定国家大计,公孙鞅、甘龙、杜挚三个大夫在国君那里侍候着,他们考虑时事的变化,讨论制定法度的根本,寻求役使民众的方法。孝公说:“继承先人做了国君,不忘国家,〔这〕是国君应该遵守的准则。实行法令,力求宣扬君主的长处,〔这〕是人臣应有的本分。现在我想要变更法度来治理国家,改革礼制来教育百姓,但是恐怕天下的人要议论我啊!”公孙鞅说:“我听说这样的事: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功;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有功绩。您赶快下定变更法度的决心,应该不要顾忌天下人议论您。况且有比常人行动高明的人,本来要被世俗人所反对;有独到见解的人,必定要被一般人所非议。俗语说:‘愚昧的人在事情已经做成之后还不明白,聪明的人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就看出了苗头。百姓,不能同他们一起谋虑事业的开始,只能同他们欢庆事业的成功。郭偃的法书说:‘讲论崇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成就大功业的人不同众人商议。’法度是用来爱护人民的,礼制是用来便利国事的。因此高明的国君如果能用来使国家强盛,就不效法陈旧的法令制度;如果能用来便利百姓,就不因循旧的礼制。”孝公说:“好!”甘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这样的事:高明的君主不改变旧礼俗来施行教化,聪明的人不变革旧法度来治理国家。顺应民间旧礼俗而施行教化,不费什么事就能成功;依据旧法度而治理国家,官吏既很熟习,人民也能安定。现今如果变更法度,不遵循秦国原有的法制,改革礼制来教化人民,我恐怕天下的人议论您,希望您仔细考虑。”公孙鞅说:“您所说的话,都是世俗人的言论。平常人总是安于旧的习俗,读书人总是沉溺于自己的见闻。这两种人是用来当官守法的,而不是和他们讨论法令以外之事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礼制各不同却都成就了王业,春秋五霸法制并不相同也都成就了霸业。所以聪明的人制定法令,而愚昧的人却被法令制约。贤能的人改革礼制,而庸人却被礼制所束缚。受旧礼制束缚的人,不值得同他们讨论国事;受旧法约束的人,不值得同他们计议变法,您不要疑虑了。”杜挚说:“我听说这样的事:倘若没有百倍的好处,就不变更法度;倘若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更换器具。我听说效法古代没有过错,遵循旧礼没有邪恶。您还是好好想一想吧!”公孙鞅说:“古代政教不同,效法哪一代的古呢?帝王的礼制不相因袭,遵循谁的礼制?伏羲、神农实行教化而不杀戮,黄帝、尧、舜虽行杀戮而不连累妻子儿女。到了周文王、周武王,各自针对当时的形势而建立法度,依据事实的具体情况而制定礼制。礼制和法度要根据时代的需要而制定,法制和法令要各自顺随时代的需求,兵器、铠甲、器械装备都便利它们的使用。所以我说:治理社会不能只用一种方法,便利国家也不一定效法古人。商汤、周武成就王业,没有遵循古法而兴起;商朝、夏朝的灭亡,没有改变旧的礼制而灭亡。既是这样,那么不效法古代的人不一定值得非议,因循旧礼的人也不一定值得称赞。您不要疑虑了。”孝公说:“好!我听说偏僻小巷的人少见多怪,知识迂浅的学士遇事常多辩论。愚昧的人对它高兴,而智慧的人却对它悲哀;狂妄的人所称快的,正是贤能的人所悲伤的。拘泥世俗的见解来发议论,我不再疑虑它了。”于是就颂布了开垦荒地的法令。3.郑伯克段于鄢翻译: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取妻,名叫武姜。生了庄公和公叔段兄弟二人。庄公生是难产,使姜氏惊吓,所以取名叫寤生,于是姜氏就厌恶他。喜爱公叔段,想要立公叔段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一直没有答应。等到庄公做了国君,替公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庄公说:“制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别的城邑唯命是从。”请求京这个地方,庄公让他居住在那里,人们称他为京城大叔。祭仲说:“都邑的城墙超过三百丈是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大的都邑不得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都邑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的都邑不得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城不合乎法度,不是先王的制度,君将要承受不了。“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哪里能够躲避祸害?”祭仲回答道:“姜氏有什么满足的!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滋生蔓延。一旦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难以除掉,何况是君王尊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必定自己垮台,您姑且等待他的下场吧!”不久,太叔段命令原属庄公的西部和北部的边境城邑同时也臣属于自己。公子吕说:“国家承受不了两属的情况,君将对他怎么办?如果想要把国家交给太叔,那么我就请求去事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产生贰心。庄公说:“不用,他自己将触及灾祸。”太叔段又进一步把两属的地方收去做为自己的领邑,一直扩展到廪延。子封说:“可以了,土地扩大,就能得到更多的百姓。”庄公说:“对国君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再多,也将崩溃。”大叔段修治城墙,集结民众,整治铠甲和兵器,准备好士卒和兵车,将要偷袭郑都。姜氏将要打开城门作内应。庄公听说了偷袭的日期,就说:“可以了!”他命令公子吕统帅二百辆战车去攻打京城。京城人背叛了太叔段。公叔段逃到了鄢邑。庄公到鄢邑攻打公叔段。五月二十三这一天,公叔段逃出郑国,投奔到共国。庄公就把姜氏放逐到城颍,并对她发誓说:“不到黄泉之下,不要再见面。”过了不久,他又后悔了。颍考叔做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听到了这件事,对庄公有所献纳。庄公赏给他吃的。颍考叔吃的时候把肉挑出来。庄公问是什么意思。颍考叔回答说:“小人家里有老母,我的食物他都吃过了,还从来没有吃过君的肉羹。请允许我把这些肉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给食物,我却单单没有啊!”颖考叔说:“我冒昧地问问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庄公便把事情的缘故告诉了颍考叔,并且把后悔的心情也告诉了他。颍考叔回答说:“您对这件事忧虑什么呢?如果挖地挖到地下泉水,在隧道中相见,难道谁能说不是这样?”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庄公进入隧道里赋诗说:“大隧道里面啊,是很快乐的。”姜氏出来也赋诗说:“大隧道外面啊,是很舒畅的。”于是母子还象当初一样。君子说:“颍考叔是大孝子,爱他的母亲,也影响到郑庄公。《诗经》上说:”孝子的孝道是没有穷尽的,永久地把孝给予你的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4.齐桓公伐楚〔鲁僖公〕四年春季,齐桓公率领〔几个〕诸候国的军队侵入蔡国。蔡军溃败了,于是〔以齐国为首的联军〕就进攻楚国。楚成王派使者对以齐国为首的联军说:“君王您居住在北方,我地处南方,这是马牛奔跑遥远也不会达到〔对方的土地〕。没有料到您进入我国国土,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先前召康公曾命令我国先代君主太公说:‘五等诸候和九州之长,你都可以讨伐他们,用来辅助周王朝。’赐给我国先代君主足迹所到之处;往东到大海,往西到黄河,往南到穆陵,往北到无棣。你们〔应当向周王〕进贡的成捆菁茅没有贡纳,周王的祭祀〔用品〕供应不上,没有用来滤酒的东西,我来征收它。昭王到南方巡行没有返回,我来责问这件事。”〔楚使〕回答说:“贡品没有献纳,是我国君主的过失,岂敢不供给?昭王没有回去,您还是到汉水边去查问这件事吧!”齐国和几个诸侯国的联军继续前进,驻扎在楚国的陉地。夏天,楚成王派屈完到以齐国为首的联军中去。以齐国为首的联军后退,驻扎在召陵。齐桓公陈列开诸侯的军队,和屈完乘一辆车观看军阵。齐桓公说:“我难道是为了自己?〔这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传统。跟我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您施恩惠向我国的社稷之神求福,承受屈辱收纳我们的国君,〔这是〕我们国君的愿望。”齐桓公说:“用这众多的将士作战,谁能抵御他们?用这些将士攻城,哪个城邑不能攻下?”〔屈完〕回答说:“君王您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君王您如果凭借武力〔威胁我们〕,楚国就把方城山作为城墙,把汉水作为护城河,〔君王的将士〕虽然众多,也没有地方用上他们。”屈完跟诸侯订立了盟约。命令诸候的军队摆成阵势,然后让屈完和他同乘一辆车,检阅了一番。齐桓公对屈完说:“这难道是为了我个人?这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跟我们和好吧,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的恩惠,使我们的国家得以保全。您不顾蒙受耻辱收容我们,这是我们国君的衷心愿望。”齐桓公又说:“我用这么多的军队去打仗,谁能抵挡得住!我用这么多的军队去攻城,哪一座城攻不下来!”屈完回答说:“你若用恩德来安抚诸候,谁敢不服从?你若想依仗武力,我们楚国就将以方城山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护城河。您的军队虽然众多,也是无济于事的。”于是,屈完就和诸候订立了和好的盟约。5.烛之武退秦师翻译:晋文公和秦穆公的军队包围了郑国,因为郑国对晋国没有礼貌,并且和晋国离心而亲近楚国。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汜南。郑国大夫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急了!如果派遗烛之武去见秦国国君,包围我们的军队一定会撤走。郑文公听从了他。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没能早日任用您,现在国家危急了而来找您,这是我的过错。但是郑国灭亡了,您也有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他。烛之武夜里从城墙上用绳子顺下去出了城。见到秦穆公说:“秦国、晋国包围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亡郑国而对国君您有好处,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的办事人。越过一个国家,以远方作为自己的边邑,国君您知道它的难处;为什么要用灭亡郑国来增益邻国呢?邻国的加强就是国君您的削弱。如果舍弃郑国不灭亡它,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使节的往来,郑国供应他们馆舍和资粮的不足,国君您也没有损害。而且国君您曾经给予晋君恩赐,晋君应许国君您焦、瑕两地,早晨过了黄河回国,晚上便筑起了防御工事,这是国君您好所知道的。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已经在东面把郑国作为边界,又想扩展它的西面边界;如果不亏损秦国,将到哪里取得所要得到的土地?亏损秦国来使晋国得利,希望国君您考虑这件事。秦穆公高兴了,同郑国人结了盟。他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个大夫戍守郑国,就回国了。子犯请求攻打秦军。晋文公说:“不可以。不是那个人的力量,我们不能到达这里。依靠过人家的力量,却损
本文标题:古代汉语1-课文翻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57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