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篇一】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发现班级中最受宠是那些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因为他们代表着一个班级的水平和荣耀,象征着一位教师教育教学的成功,这些优等生沐浴在老师的青睐和同学的羡慕里,享受着老师的“厚爱”;而那些曾一度被冷落,甚至被遗弃的“差生”,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用爱心、平等和尊重把他们“呼唤”和“拯救”了回来,老师已不再歧视他们,而把他们作为实施“爱心和耐心教育”的对象,小心翼翼地呵护,细心耐心地启发,把“特别的爱”给了“特别”的他们。那些中等的学生似乎成了被遗忘的一族。这里的中等生暂且给它界定为那些属于学习成绩一般,排名在班级的21—40名(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在50—55人)的学生,平时他们在学习上也能做到努力刻苦,在思想行为上基本也没有越轨,属于那种循规蹈矩,不需要老师操心的一类,尽管教师在平时也常实行“爱每一个学生”和“抓两头,促中间”的教育教学原则,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似乎很容易忽略这“中间”,其实这些中间生学得很不容易,他们受到了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他们要随时提防下面“差生”的“追赶”,有一种被超过的惧怕感;另一方面又被上面的优秀生压着,想超越有时却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一种永无出头的被压抑感,而老师认为他们很“乖”,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很少关注他们。所以我们每一个老师也许都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吧:每当一届学生毕业后事隔几年,老师和学生记得的总是其班级中最优秀的和最差的学生,现在回过头来想一想,也许你会发现其中一个你以前从不认为是原因的原因,那就是我们给了这些中等生太少的关爱,忽略忽视了他们的感受,很少去注意,去发现,去了解,去挖掘他们。下面我想谈谈这些中等生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一些问题。他们的心里到底渴望什么?而其表现出来的相应的行为又是什么?老师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处理?我班的A同学,进班时排名三十几,不爱多说话,对老师有礼,碰见老师总是以微笑和一声“老师好”打招呼。高一刚开始,她学习非常努力,给老师的印象是:一位读书用功的好女孩。第一学期任课老师对她的评价不错,并且在期中和期末考试中成绩一下子进入了班级前十几名。可是到了第二学期的期中考,她的成绩稍有下降,于是在期中考后的一段时间里,她表现出了一些怪异的想法和行为。一星期内她连续三次感到胸闷气急,全身乏力,有一种要瘫痪下来的感觉。三次去医院检查,结果都一样,医生说她情绪太激动或者有可能是学习太紧张,后来,在她舅舅家休息了两天后,她来上学了,可一下子好象变了一个人,开朗话多,上课特别地积极主动,似乎有一种很强的表现欲,我觉得有点不寻常,同学们也觉得她怪怪的。就这么过了一段时间,在高考期间高一学生放三天假后,她居然没来上课,并打电话给数学老师,让他转告我,说她送她妈到成都去看病。我当时很纳闷,为什么家里有父亲和姐姐,偏让一个要上学的孩子去呢?于是我给她家打电话,她爸说根本没有她说的那回事,而且她在前一天的下午很早就去她舅舅家了,说是明天要上学了。于是我要了她舅舅家的电话,打了三次终于打通了。是她接的电话,第一句话就是:C老师,你找我?我舅舅和爸爸都打电话来,说你打电话找我一天了,真对不起,我现在很后悔,心理很难过,我不该欺骗你而不来上学,我错了。我告诉她,不是道歉和后悔的问题,也不是对错的事情,你要知道,你不来上学,找到家里又说你不在,老师心里有多焦急,这时,她沉默了一下,问道:你为什么对我那么关心?对我那么好?因为你是我的学生,我答到,我问她为什么不来上学。可她却反问道:老师,你觉得我是个爱读书的人吗?应该是的。现在看来,老师你并不了解我,所以我也不想跟你多说了。你对老师也太苛求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要我了解55位同学,你说是不是太难了?她表示赞同。不管怎样,你明天一定来学校,有什么事明天再说,我当时唯一的想法是先让她回学校。那么你是否能原谅我今天的举动?那有什么原谅可说的,明天来了我们再好好聊聊。好的,我一定来。第二天,我与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她告诉我她没有想到我会那么在意她。她说她很羡慕甚至嫉妒那些优秀的同学,他们会受到老师的器重,平时上课或作业他们表现出色,是老师眼中的焦点。(这一点她在初中就感觉到了)。而成绩差的同学同样也可以被老师关注,作业不好,考试不好的时候,至少还可以被老师叫出去问一下原因,被鼓励一下或被指点一下,可以与老师有沟通的机会。然而,像我这样的学生很少有这样的机会,但有时我也很想跟老师说说话,特别是心里很闷或考试不如意的时候,真的很希望老师能够了解我内心的感受。所以高一一开始,我就拼命地学习,极力想改变我中等生的境遇,我知道只有跻身于优秀学生的行列,老师才会发现我,注意我,继而看得起我,那我的三年高中生活才有意义。第一学期我的两次考试都不错,从三十几上升到了十几名。在你们老师眼里我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那段时间我很开心,也很有信心,因为我终于用自己的成绩让老师发现了我,并且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和赏识。其实我学的很累,每天总是想睡觉,可是我又不得不硬撑着。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我的成绩是二十几名,比第一学期有所退步,而我也觉得再这样下去,我会受不了的,期中考后,我身体一直感到不适,疲惫无力,所以三次上医院,可就是没什么病,但是两次上医院,你和同学都陪着我,跟我聊,我觉得好幸福,心里好舒服,你陪我到深眼夜12点半,你给我买水果饼干等东西,我很感动,也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我终于有了一次跟你们畅谈的机会,我很想让你们理解我当时的心情和渴求,希望在失意时被理解和鼓励,也希望被同样的爱护和帮助。后来的日子里,我尽一切改变着自己,多跟同学老师说话,上课会特意地主动积极,特别是上地理课,一是为了报答你对我的关爱,二是我真的也希望我的成绩能再次并永远处于十几名甚至进入前十名,我想树立我在老师和同学心目中好学生的形象。但是我对学习仍有一种后怕,有时一拿起书头就发胀,有一种厌学的味道,甚至连作业都不想做,我对自己的学习感到迷茫困惑,有一种无助感。我买来了书,想看看别人是怎么学的,我觉得人家学得很轻松,我却学的很累,所以,在放三天假后,我不想来学校上学。其实我并不是你们想象中想读书的那类学生,我觉得学习好累好苦。可是我又不得不学,我想找出自己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家自己看书,老师如果你允许的话,我真的想这么做,尽管可能我的想法是错误的,甚至我的结果也是失败的,可是我就是无法说服自己,但不管怎样,我已经下决心一定要考好这次期末考。我当时想她是不是有什么心理毛病,于是我请来了家长,根据家长的反映,应该说她以前是一个很懂事的女孩,学习也很努力,成绩也不错,不过她生性好强。从家长的谈话里,我知道家长对她过高的期望,过多的唠叨给了她难以承受的压力。于是,我再一次找她,帮她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学习,自己的长处,自己的增长点,用身边的事例和上几届学生的事例来说服她,使她领悟到学习生活的苦与乐是人成长旅途中的不可缺少的驿站,及时给她心理疏导,帮助她摆正心态,正确定位自己,使她明白成功的正真含义:只要努力了,尽力了,你就是成功者,家长和老师都无权再要求和指责你。要看重学习的整个过程,不要只求结果。在我的教育教学中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像她这样如此强烈地在乎老师和同学的感受。这或许也是很多中等学生中常有的心理和行为,只不过没有那么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已。在此,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学会感受生命节奏的律动,能听到秋虫的低吟,落叶的叹息,觉察到学生不经意间露出的欣喜神情和微微惆怅。将爱撒向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信任,理解,爱护和赏识每一位学生,在研究和懂得优秀生和“差生”心理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了那些默默无闻的中等生,在他们看似平静的世界里,有着多么丰富复杂而又真挚细腻的情感,使教室中再也没有被遗忘的角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们的话语相呼应,就得使我们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篇二】关键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实施对策教育部把提高学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问题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任务,要求全面系统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能适应现代激烈竞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转型期,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主动适应时代的要求,打破普查、建档、讲座、咨询的传统服务形式,创新有针对性的、实际可操作性的多种渠道的心理教育形式。一、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职业院校学生年龄大多处于15~18周岁,正处在青春期早期,他们的生理发展和成人很接近,但心理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在处理情感、道德、人际交往、社会现象等方面还不成熟。易出现困惑、苦闷、焦虑,表现出比较普遍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对人生的理想信念模糊,没有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奉行享乐金钱主义,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竞争意识较差、心理素质欠佳。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缺乏上进心。有的因未能成为所谓“正式的大学生”而感觉低人一等,对前途迷茫,易产生自卑心理问题。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常常因为个人需求得到满足而得意忘形,也会因一时目的达不到而产生悲观与失望,容易冲动,行为粗暴,自我控制能力差,甚至受到社会不良诱惑加入犯罪团伙。违法乱纪、打架斗殴、旷课逃学、扰乱公共秩序等。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1.家庭教育存在缺失一些家庭对子女只是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忽视了对子女的心理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个课堂,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作用巨大。一些文化素养水平较低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职业院校后,对孩子不闻不问,采取放任不管的模式,学生的一切全部交由学校教师管理,不去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跟子女缺少沟通,甚至许多家长用暴力来教育孩子。这些不良的教养方式,导致学生更加叛逆,更加不服从家长的管制,家长的粗暴干涉和惩罚妨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不强一些学校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时,将心理教育的所有重点都放在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询问及治疗方面,忽视了将该项工作纳入教学任务中,未能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合职校学生的心理教学系统。一些职业院校创建了心理咨询室,但来进行咨询的学生却较少,心理咨询室成了摆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沿用过往的说服教育方法,收效甚微。还有的职校把学生心理教育问题当做思想政治课来进行,给学生灌输空洞的大道理。多数职业院校专业从事心理教育工作的教师人数配备少,心理教育工作大多是由其他科目教师兼任,心理教育师资团队数量严重不足。3.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冲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网络、手机的普及,学生的行为模式、心理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原来具有的信仰和人生价值观受到冲击,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逐渐缺失。大量西方文化思想的涌入,使一些学生的“三观”发生了偏差,学生思想道德出现偏差,开始对生活和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抱有“混日子”的想法,从而导致多种心理问题。三、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1.引导学生客观了解和评价自己,增强自我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要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和评价自己,青春期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每个学生都是能动的主体,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心世界。心理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合理定位自己,恰当地处理他人与自我的关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信念和培养人际沟通能力。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引导他们接受现实、正视现实,设定合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败和挫折,提高抵抗失败与挫折的承受力,善于把挫折的压力转变成自己前进的动力,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确立一个适合自己发展情况的职业理想,从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条件出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要加大职业院校心理健康
本文标题: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六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7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