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DNA结构与复制中的相关计算的三种常用方法
DNA结构与复制中的相关计算的三种常用方法一、特值法:先按照碱基比例假设DNA片段中碱基总数为100或200等整百数,再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图解分析求解。例:一个DNA分子中,G和C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在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碱基数的28%和22%,则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A和C分别占碱基数的()。A.28%、22%B.22%、28%C.23%、27%D.26%、24%【解析】假设DNA每条链的碱基数为100,依题意得:(图略)∵甲链:A=28,C=22,G+C=46,∴甲中G=24,T=100-28-46=26。则乙中A=26,C=24。故选D。练习:分析某生物的双链DNA,发现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的64%,其中一条链上的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的30%,则对应链中腺嘌呤占整个DNA分子碱基的比例是()A.17%B.32%C.34%D.50%二、首尾法:根据DNA复制的过程与特点可以知道:一DNA分子复制n次后,将得到2n个DNA分子,其中保留原来母链的DNA数目为2个。在处理与此相关的计算题过程中,我们只需要考虑开始和结尾的差异就可以顺利求解,笔者习惯于称之为首尾法。例:假如一个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是32P),将这个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分子的相对分子量平均比原来()。A.减少1500B.增加1500C.增加1000D.减少1000【解析】每个碱基对应一个脱氧核苷酸,含1个磷酸基,即1个磷原子。复制两次后形成4个DNA分子,8条单链。其中两条含32P,6条含31P,因而相对分子量减少6000,4个DNA平均减少1500。故选A。练习:已知14N-DNA和15N-DNA的相对分子量分别为a和b。现让一杂合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则其子代DNA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A.(3a+b)/4B.(a+3b)/4C.(7a+b)/8D.(a+7b)/8三、公式法:基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我们可以归纳出公式:X=m(2n-1)。其中,X代表DNA复制过程中需要游离的某脱氧核苷酸数,m代表亲DNA中该种脱氧核苷酸数,n表示复制次数。例: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其中含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7(a-m)B.8(a-m)C.7(a/2-m)D.(2a-m)【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该DNA分子中T的数量是(a-2m)/2,代入公式得C。练习:某DNA分子有碱基200对,已知腺嘌呤和胸腺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60%,则该DNA连续复制二次所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为()A.80B.160C.240D.320
本文标题:DNA结构与复制中的相关计算的三种常用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8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