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无答案北京版
小学语文实验版教材第十一册第4单元综合练习_______小学______班姓名________等级________一、看拼音写词语。(8%)shènɡqìlínɡrénqiàolìniànɡjiǔchuánzhùlínɡtīnɡwànlàijùjì二、按要求查字典。(6%)查带点字部首还剩几画在词语中意思目之所及.万籁.俱寂盛气凌.人三、比一比,再组成词语。(6%)题()型()颂()提()形()诵()邦()椽()凌()帮()缘()棱()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6%)()的小路()的小河()的山岭()的金鞭溪()的河水()的松坊溪五、照样子改写句子。(6%)例: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真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⒈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的浪花。——————————————————————⒉没有水,怎么会有植物、动物、人类?——————————————————————六、仿照“那溪石多么好看”,“那鹅卵石多么好看”这两小段的写法,分别描绘秋天落叶的形状和颜色。(7%)秋天的落叶多么好看,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秋天的落叶多么好看,有()的,有()的,有()……七、先按原文填空,再回答问题。(4%)目之所及,()都是绿的,()。()是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这段话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八、认真阅读,回答问题。(17%)黄山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称为“观松楼”的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1.联系短文内容解释下列词语。(2%)遒劲:饱经风霜:2.用“‖”把这段话分为两层。(2%)3.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了()和()修辞手法,请用“———”和“〜〜〜”各标出一句。(2%)4.仿照这段话的写法,发挥想象,用两三句话描写另外一种树木。(3%)(二)——————————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特别快。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废)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十分苦(脑、恼),疑心自(已、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过程后给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读书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记忆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了对书籍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匆忙草率地读书,(既、即)不能消化书中的内容,又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读书的效果自然很差。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完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点,并留心把重点的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识的人。1.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1%)2.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2%)3.把第二自然段中的标点补全。(2%)4.概括短文主要内容。(3%)九、习作:美丽的密云(40%)要求:按一定顺序把密云的变化写具体,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
本文标题: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无答案北京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499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