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目录第一章二十四节气——中国独有的一种历法第一节:二十四节气的由来第二节: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含义第三节:二十四节气歌第二章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季的六个节气第一节:立春乍暖还寒时,万物开始复苏第二节:雨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第三节:惊蛰春雷乍响,蛰虫惊而出走第四节:春分草长莺飞,柳暗花明第五节:清明气清景明,清洁明净第六节:谷雨雨生百谷,禾苗茁壮成长第三章夏满芒夏暑相连——夏季的六个节气第一节:立夏绿树浓荫夏日长第二节:小满小满不满,小得盈满第三节:芒种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第四节:夏至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第五节:小暑盛夏登场,释放发酵后的阳光第六节:大暑水深火热,龙口夺食第四章秋处露秋寒霜降——秋季的六个节气第一节:立秋禾熟立秋,兑现春天的承诺第二节:处暑处暑出伏,秋凉来袭第三节:白露白露含秋,滴落乡愁第四节:秋分秋色平分,碧空万里第五节:寒露寒露菊芳,缕缕冷香第六节:霜降冷霜初降,晚秋、暮秋、残秋第五章:冬雪雪冬小大寒——冬季的六个节气第一节:立冬蛰虫伏藏,万物冬眠第第二节:小雪轻盈小雪,绘出淡墨风景第三节:大雪大雪深雾,瑞雪兆丰年第四节:冬至冬至如年,寒梅待春风第五节:小寒小寒信风,游子思乡归第六节:大寒岁末大寒,孕育又一个轮回第一章二十四节气——中国独有的一种历法第一节: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由于上下五千年历史以来,我国的主要政治、经济、文化、农业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第二节二十四节气名称的含义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是一年四个季节的开始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具有非常明显的季风性和大陆性气候,各地天气气候差异巨大,因此不同地区的四季变化也有很大差异。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四立”,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夏至、冬至——合称“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极致。“至”意为极、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连连,冬至雪纷纷。春分、秋分——合称“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第三节: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1)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2)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3)立春阳气短,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立夏鹅毛住,小满鸟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署三伏天.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烟上架,秋分不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严.大雪河封上,冬至不行船.小寒近腊月,大寒整一年。(4)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第二章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季的六个节气第一节立春:乍暖还寒时,万物开始复苏立春新年到,早起晚睡觉。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立春的气象、物候和农事: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太阳位于黄经315°。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虽说这种转折不是十分明显,但趋势是天气开始回暖,最严寒的时期基本过去,人们开始闻到早春的气息。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立春时节,农业生产仍要预防寒潮低温和雨雪天气的不利影响,做好防冻保苗的工作。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中耕松土,及时追施返青肥,促进作物生长。立春民俗:迎春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如下: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鞭春牛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一般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三、啃春我国各地农村人总是把立春叫打春,而打春这天,乡人又有一个习俗,就是在立春时刻,不论大人、小孩都要啃吃几口萝卜,这习俗叫啃春。关于立春的谚语:立春晴,雨水匀。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立春之日雨淋淋,阴阴湿湿到清明。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立春打了霜,当春会烂秧。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一人心里没有计,三人肚里唱本戏。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人勤地不懒,人懒地起碱。读书不离案头,种田不离田头。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船到不等客,季节不饶人。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要想庄稼好,一年四季早。活动安排:逸闻趣事:啃春的传说传说,远古的时候,人们在狩猎的同时,开始搞点农业,那时候三皇五帝也都把种粮列为万行之本。乡人呢,更是以种粮为天职。所以,不论三皇五帝,还是乡人百姓,对一岁之首的春,更是心里十分重视。那时候,人们到了立春这天,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仪式来庆祝。有一年的立春前,当人们收拾利落田地场院,准备热热闹闹迎接立春时,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传染上了一种说不出的疾病。这种病很怪,人人心虚气短,失神落魄,没有一丁点精神,那模样真像喝醉了酒似的,个个都是头重脚轻,连抬抬手的力气也没有。立春前一天,一个老道打扮的人来到了一个村庄。他见村庄里静得听不到鸡鸣狗叫,更不见有人走动,觉得奇怪万分。他来到了村边的一户人家,敲敲门,没人应声。门虚掩着,他寻思了一下,便说着:“屋里有人吗?”推门进屋。屋里的炕上躺着五口人,个个脸色焦黄,昏沉沉像睡着一样,满屋尘土,看样子已是有些日子没人打扫了。道人连呼几声没人应,他赶紧来到一个中年人跟前,连声问究竟,中年人抬了一下眼皮,合着眼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全村人都得了一种像我这样的病。”道人一连闯了几家,情形都是一样。道人也莫名其妙。于是,他来到村东头的一棵古树下,面南盘坐,挑起单掌,合眼静坐,口中念念有词。原来,他向南海的观世音菩萨祈求医治瘟疫的方法。约摸过了三个时辰,道人长嘘一口,猛然站起来,飞快地跑回观院,抡镐便刨,他刨出一袋贮藏的萝卜,又飞快地跑到了村庄。这时候,已是第二天大清早了,道人从村中一家找到一只芦花大公鸡,拔下几根鸡毛,扎在了地上。道人合眼祈告着,脑海中又出现了静坐时与观音菩萨对话的场面:观音菩萨告诉他,等地气通时,让乡人百姓每人啃吃几口萝卜,瘟疫便可自动解开。过了约莫有一袋烟的功夫,扎在地上的鸡毛突然动了起来,道人惊喜万分,他喊着:“地气通了,地气通了。”奔向了村庄的每家每户,让人们啃吃萝卜。结果,还真灵验,人们吃了萝卜之后,全都好了。人们纷纷给道人跪下,谢他的救命之恩。道人说:“大伙请起,别谢我,应该感谢观音菩萨。不过,大伙现在应该去救别人。我的观院里还有许多萝卜,大伙带着快去邻近村庄救人吧!”乡人听后,带着萝卜奔向了十里八村。瘟疫解了,人们
本文标题:二十四节气教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520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