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石嘴山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大纲
石嘴山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大纲简本石嘴山市空间规划(多规合一)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二〇一七年二月石嘴山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大纲成果•简本21.总则1.1.编制目的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确定石嘴山市空间发展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安排生态、农业、城镇发展布局,提升国土治理能力和效率,形成与自治区、县空间规划上下衔接的全市空间发展“一张蓝图”,编制《石嘴山市空间规划大纲(2016-203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指导后续市县空间规划成果编制。1.2.指导思想全面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规划》为指导,统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规划、城乡规划、环保规划、林业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等各类规划。以融入“银川都市圈”为契机,以“山水园林,尚工逸城”为发展理念,落实国家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以及西部大开发产业转移的政策要求,加快石嘴山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职能提升,强化市域统筹与县市联动。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石嘴山。1.3.规划依据1、《宁夏回族自治区空间规划(2016-2030)》、《宁夏回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2020年)》等上位规划;2、《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4-2030)》、《沿黄经济区城市带发展规划》等区域发展战略;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发〔2015〕25号)、《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同意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省级空间规划(多规合一)试点的通知》(中改办发〔2016〕12号)等政策文件。石嘴山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大纲成果•简本34、其他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1.4.规划期限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近期至2020年,远期为2030年。1.5.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市辖区行政管辖范围(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行政区划范围),包括大武口区、惠农区两区,总面积2015.52平方公里。规划协调统筹范围为市域5310平方公里,突出与平罗县的协调对接发展。2.空间发展战略2.1.总体目标与战略2.1.1.城市发展总体目标突出“山水园林,尚工逸城”的城市特色,加快城市创新发展、转型追赶,2020年率先在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0年建设为开放、富裕、和谐、美丽石嘴山。根据城市发展目标确定指标体系(见附表2-1)。2.1.2.发展定位银川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银北辐射蒙西的枢纽城市和物流中心,宁夏现代能源化工、新材料与先进制造业基地。2.1.3.空间发展战略1、融入区域,建成支点——融入银川都市圈全面对接区域发展,积极融入银川都市圈。统筹辐射银北区域,对接银川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协调区域性生态要素共同保护,与银川中心城区形成产业、功能错位互补。2、全域统筹,市县联动——一体两翼,双城双港推进大武口城区和惠农城区“双城”对接和“大武口-平罗-沙湖”石嘴山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大纲成果•简本4一体化,促进组团式发展。加强与银川市区衔接,增强对蒙西地区的服务辐射能力。3、生态立市,绿色崛起——建设美丽石嘴山积极发展“高端、精细”的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业,释放生态文明改革红利。依靠二、三产业带动,发展规模化经营的大农业。结合本地农业资源,发展特色、优质农业。通过高新技术的引入,创建优势农业品牌。依托乡镇,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城乡融合进程。4、产业强市,创新驱动——建设富裕石嘴山推动传统重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4+4”产业:新材料、装备制造、冶金、电石化工四大产业集群和新能源、生物医药、新型煤化工、现代纺织四个特色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规模化,形成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植入产业政策创新,推行产业用地的供给侧改革,加大扶持两创、服务空间。5、民生保障,就业促进——建设和谐石嘴山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完善的创业激励政策保障和市场就业机制。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和生态移民扶持保障工作,坚持以公共租赁制度体系为基础,商品房体系为补充,逐步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建共管共有的公共租赁住房新机制,将城市的工矿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与保障房体系有机联系。6、打造枢纽,交通提升——建设开放石嘴山依托惠农无水港、沙湖机场、高铁建设等契机,构筑立体、多向开放通道,提升出海、出境通达能力。加强对外交通联系,构建分工合理的组合型枢纽体系,增强竞争力。提高枢纽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范围;建立枢纽之间的快速集疏运系统。7、全域旅游,重塑活力——构建全域旅游体系强调区域旅游资源联动、景区整体开发、旅游产业联动。打破条块分割、密切资源联动、推动整体开发、景区地区产业联动,以旅游石嘴山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大纲成果•简本5资源为核心的“旅游+”模式,打造城市综合功能片区。凸显“贺兰山边塞文化、黄河农耕文化、西北工矿文化”的城市文化特色,强化城市文化底蕴。2.2.城市规模2.2.1.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石嘴山市辖区常住人口规模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54万人;规划2030年石嘴山市辖区常住人口规模7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约64万人。2.2.2.城镇化水平规划2020年石嘴山市辖区城镇化率为90%;规划2030年石嘴山市辖区城镇化率约为92%。2.2.3.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石嘴山市辖区建设用地275平方千米,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66平方千米(含独立产业用地);规划2030年石嘴山市辖区建设用地292平方千米,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83平方千米(含独立产业用地)。3.区域协调与市域统筹3.1.银北蒙西区域协调3.1.1.银川都市圈协调发展1、生态保育协调建立健全跨区域生态保育协调机制,协同贺兰县共同保育贺兰山、黄河、沙湖水系等生态要素。建设贺兰山东麓防风固沙生态带,共同控制土壤沙化;整治贺兰县艾伊河周边环境污染排放,避免对沙湖水体造成污染;加强对黄河上游水体整治,实施退耕还林,加强两岸生态林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引导沿黄河产业布局向下游转移。石嘴山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大纲成果•简本62、城镇发展协调共同构建以银川为中心,以大武口-平罗-沙湖片区为银北副中心的区域格局,积极促进银川、石嘴山联动发展,凝聚核心,加强联系。整合镇北堡镇至前进农场区域的旅游资源,共同打造银北休闲旅游度假带;大力发展陶乐镇现代农业,联动银川东北部乡镇打造银北沿黄现代农业示范带。3、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建设石嘴山至银川的城际轨道,构建银北地区半小时城际轨道交通圈,强化石嘴山与银川的的互联互通;结合贺兰山东麓有条件的煤炭专用线,改造为旅游观光专用铁路;建设东乌铁路惠农联络线、沙湖机场,从运输结构和定位方面补充银川区域交通枢纽体系。4、产业发展与协作打造贺兰山东麓石嘴山-银川-吴忠百公里葡萄旅游文化长廊,实施葡萄标准化基地提升工程,推进葡萄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全国知名葡萄酒品牌和精品酒庄,打造享誉全球的葡萄产业基地。发挥石嘴山产业配套研发和职教培训资源优势,以石嘴山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载体,积极承接东部、华北地区产业转移,打造银北先进制造、新材料、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协作区。3.1.2.蒙西交接地区协调发展1、推进区域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共享进一步发挥惠农区对内蒙古乌海、鄂尔多斯等交界地区城镇的比较优势,提升石嘴山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方面的综合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创新跨省医疗、教育等政策要求,并积极谋划与乌海市海南、乌达区的快速城市交通联系。2、强化对蒙西地区的综合门户枢纽地位完善惠农无水港配套的加工装配、物流服务水平,创新相关货物通关政策,调整跨省交通运输相关费用征收标准,加强与银川临空物石嘴山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大纲成果•简本7流枢纽的快速联通和协作,充分发挥银川都市圈对周边省份交界地区的辐射作用。3、维育宁夏北部生态屏障安全加强防风固沙生态走廊建设,加强对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漠与贺兰山、黄河交界地区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严格控制黄河下游污水排放,确保进入乌海境内黄河的水体质量。3.2.市域总体空间格局3.2.1.市域总体空间格局统筹石嘴山市域空间发展格局,融入银川核心发展圈层。优化由“两区一县”和“山、江、田、湖”构成的城镇、生态、农业三类空间,提出打造“一体两翼,双城双港”的战略结构。“一体”:指两区一县为主体的沿黄城镇发展走廊,集中布局石嘴山城镇、产业功能。“两翼”:指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和黄河沿线生态保育走廊,集中体现城市全域旅游、转型发展和厚植自然生态优势的发展决心。“双城”:指市域南部“大平沙”片区和北部的“惠农、红果子”片区。“大平沙”片区围绕大武口、平罗城区、大沙湖旅游休闲功能区打造南部城镇协作区,是石嘴山融入银川都市圈的桥头堡和提升城镇综合实力的的核心增长极。北部“惠农、红果子”片区重点强化对宁北、蒙西交界地带小城镇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也是统筹市域北部城乡发展的核心地区。“双港”:强调大力建设惠农无水港,打造极具区域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围绕中阿物流园和即将建设的沙湖机场、石嘴山高铁站形成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中心。是石嘴山作为辐射宁北、蒙西门户枢纽城市定位的重要空间载体。3.3.市域生态系统协调保育3.3.1.推进“大-平-沙”水系联通工程石嘴山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大纲成果•简本8以沙湖湿地保护区为核心,增加水体补给和净化能力。贯通星海湖和瀚泉海,实施河渠湖水系连通工程,构建大沙湖区域“水系三角形”。市域层面依托黄河、唐徕渠、镇朔湖、西沙湖等水系,构建环绕大武口、平罗城区,贯穿贺兰山东麓湿地群的市域景观水系群,加强水系流动性和净化能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形象。3.3.2.贺兰山生态保护与协调治理贺兰山东麓裸地、沙地,培育防风固沙生态林带,铺设麦草方格,实施封沙育草造林工程,构建石嘴山与腾格里沙漠的生态屏障;加快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发展,发展贺兰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石嘴山境内贺兰山-沙坡头防沙治沙生态走廊约280.32平方公里。3.3.3.黄河沿线生态保护与协调实施黄河沿线退耕还林还灌还草,加强两岸生态林、湿地公园等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在黄灌区,种草养畜、以渔改碱,综合治理盐碱化。3.4.市域农业空间协调统筹3.4.1.市域农业生产布局协调结合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分布,优化整合农业资源优势。按照黄河金岸、109国道、京藏高速公路、110国道“一岸三路”区域布局农业空间,集中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带,促进农业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旅游观光等产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按照“一园四区”的现代农业布局框架和“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圈层的空间布局,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四个特色产业、四个支撑体系”。3.4.2.市域现代农业布局指引“一园”指农业科技创新园,主要承担园区的领导、管理、服务等功能。通过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园,将原本分散的、相互独立的“四区”有机串连起来,统一领导、统一管理、集中服务。“四区”指的石嘴山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大纲成果•简本9是四个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区,分别是农作物种业产业区、民族特色羊肉产业区、生态水产产业区和露地瓜菜产业区,“四区”均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三个圈层进行空间布局和开发,不同圈层分区承担不同功能,核心区主要承担技术创新、孵化培育和培训功能;示范区集生产示范、辐射带动功能于一体;辐射区主要是生产、示范和服务。各分区功能各有侧重,但相互链接,互为依托。3.5.市域城镇空间协调布局3.5.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形成“一主两副,一廊一带”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一主:石嘴山大武口城区,发展区域性中心职能。两副:平罗县城、惠农城区,发展市域中心职能。一廊:即惠农-大武口-平罗-沙湖片区对接银川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走廊。一带:即大武口-
本文标题:石嘴山市空间规划(2016-2030年)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58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