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易错题分析
一、错例目录1.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8和9的认识……………………………………………………………(范晓兰)41.28和9的认识和加减法…………………………………………………(范晓兰)61.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胡胜峰)92.11~20各数的认识2.111~20各数的认识……………………………………………………(全周芳)103.认识钟表3.1认识半时………………………………………………………………(胡柳莺)123.2认识半时………………………………………………………………(胡华斐)134.20以内的进位加法4.19加几…………………………………………………………………(胡胜峰)144.29加几(用数学)……………………………………………………(胡柳莺)154.38、7、6加几(用数学)………………………………………………(胡华斐)164.48、7、6加几(用数学)………………………………………………(贾春波)174.5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赵小艺)194.620以内进位加法(用数学)………………………………………(贾春波)20二、原始错例一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52错误率28.8%采集者范晓兰采集学校蕺山中心小学错题来源第6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课本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比多少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教学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多少的方法,知道用一一对应来比较具体事物的多少.常接触的题型是类似于“▲比●少()个”只填相差数的练习.教学用意:使学生对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新的了解,为进一步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些准备.◆典型错题:原题:看图填空:●●●●●●●●▲▲▲▲▲()比()少()个错解:●比▲少3个(本错解错误率约占11.7%)◆原因分析:原因1:访谈后了解到:题目意思理解不难,低年级的学生能理解,也能说出“●多,▲少”,但是,由于他(她)们的数学语言表达水平有限,要说清楚、说完整“谁与谁比,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就存在一定的困难.眼睛能直观地看出,头脑里能清楚地知道“●多,▲少”,就是不容易完整地说正确“谁比谁少几”,往往说反了,写反了.原因2:对关键词“多”、“少”缺少关注和有联系的思考,根据图形直接说“谁比谁多几”相对容易说明白,但是一填空,部分学生就没仔细地思考填的要求,美去辨别究竟是“比多”或“比少”,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填上了“谁比谁多几”,导致错误.◆教学建议:建议1:教学时针对具体的“比多少”的题,明确“两种数量比多少”中比较的标准,并将“标准数”置于“比”的后面.注重让学生说完整的话“以谁为标准,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而不是“谁多谁少”,提高数学语言表达水平;建议2:及时进行现场的变式训练.改变“填空要求”,如将“()比()少()个”改为“()比()多()个”;进行逆向训练,如根据“●比▲少3个”,画出●和▲的个数关系;进行综合训练,如三种数量的多少比较,使学生明白脱离了比较的标准,说“谁多”、“谁少”是错误的,多少都是相对来说的.◆资源链接1.2.教学片段:认识谁多谁少①小猪和木头比,谁多,谁少呢?②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在桌面上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怎样比较?③展示交流摆法,边摆边介绍谁和谁比,谁多谁少.引导学生说完整:小结:像这样一个对着一个,小猪有3只,木头有4根,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朋友们记住了吗?(让学生跟着教师说一遍,然后同桌互相说)④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还可以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小猪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或3比4少)⑤小组合作,找一找,除了木头根数比小猪的数多外,还有什么比什么同样多或(少)呢?引导学生回答出:生1:水泥砖和木头比,……生2:萝卜和苹果比,……生3:登子和桌子比,……【设计意图:发展学生思维,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三、反馈练习,拓展思维.1.说一说.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谁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4人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2.第8页“做一做”第2题“摆一摆”活动.3.两种物体比较多少后,出现第三种物体再比多少.(多与少是相对的)4.比比谁聪明电脑出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你有几种比较方法.(引导得出:用数的办法---数出各有几个,再比较;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如果第1个珠子是红色,最后1个珠子是黄色,那就是同样多.)【设计意图:比较的方法是多样的,一一对应是生活中原有的比较物体经验的提升.比较方法的选择权在于学生】一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52错误率30.8%采集者范晓兰胡柳莺采集学校蕺山中心小学错题来源第6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作业本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8和9的认识和加减法(用数学)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教学基础:这题是《6-7加减法用数学》之后第二次出现的用数学内容,此时学生已经认识了大括号,知道问号代表问题等等知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题.教学用意:增进对大括号的认识,培养看图、理解图意的能力.◆典型错题:原题:看图写算式:□○□=□错解:4+5=9(颗)(本错解错误率约占15.8%)◆原因分析:原因:学生将图中反映的问题当做条件来计算,没有围绕问题来列式.表明学生对一道应用题中的问题和条件的认识还不清晰,他(她)们的思维指向主要就是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即篮外的白菜颗数+篮内的白菜颗数=白菜一共的颗数.◆教学建议建议1:教学时引导学生明确:图中的问题是什么?篮子中白菜的颗树要写在算式中的哪个位置?需要列什么算式?建议2:让学生通过独立概括和小组交流,能完整的用语言表达出图画的意思:篮子里面和外面一共有白菜9颗,篮子外面有4颗,那么篮子里面有几颗白菜?◆资源链接《8-9加减法的用数学》片段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教师:同学们,鹿老师组织了一个旅游团要到大森林里去游玩.你们想参加吗?生:想.师:坐上我们的小火车,准备出发了.(放音乐:火车开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律动)出示课件:美丽的大森林.师:瞧,美丽的大森林到了,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吗?生:喜欢.师:今天小动物们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去他们中间玩,你们谁想去呀?生:……(争先恐后地说想去)师:这么多同学喜欢数学呀,小动物们可是要请你们用数学知识帮他们解决问题呢,(出示课题:用数学)你们能行吗?生:行.师:我们先去看着草坪上的小动物都有什么问题呀?(课件拉近第一幅画面,并演示.)师:你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草地上原来有9只小鹿在吃草,后来走了3只.(课件出示:大括号和9只.)师:那你能帮助小鹿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草地上还剩几只鹿?(课件出示:?只)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谁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先请你们集中五人的力量分小组研究一下.研究完以后,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然后进行汇报和订正.师:哪个小组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研究的结果?生:我们组列的算式是:9-3=6,草地上还剩6只鹿.师:谁有问题要问他们?(引导学生提问题.)生提问:请问你们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生解答:因为原来草地上有9只小鹿,跑了3只,求草地上还有几只就是求还剩几只.这3只小鹿是从9只里面跑掉的,所以用从9只里面去掉3只,就是剩下的6只.生提问.9-3为什么等于6?生解答:因为9能分成3和6.或因为3+6等于9,所以9-3=6.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这么快就帮助小鹿解决了问题,你们数学学得真好.老师真是太高兴了.过渡:看着这幅画面,你还能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看草地上的蘑菇.)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1.生提问:草地上一共有8个蘑菇,左边有6个,右边有几个?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生解答:8-6=2.生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生解答:因为知道了一共有8个蘑菇,左边有6个蘑菇,从8个里面去掉左边的6个就是右边的2个,所以用减法.师引导:还有发现不同问题的吗?2.生提问:草地上一共有8个蘑菇,右边有2个,左边有几个?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生解答:8-2=6.生提问:你为什么用减法?生解答:因为知道了一共有8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从8个里面去掉右边的2个就是左边的6个,所以用减法.师引导:还有发现不同问题的吗?3.生提问:左边有6个蘑菇,右边有2个蘑菇,一共有几个蘑菇?师:你发现的问题真好,同学们听清楚了吗?我们再请他说一遍,好吗?(生说,课件依次出示:6只,大括号,?只)师:这个问题我们请同学们分小组来解决,好吗?请一个小组来汇报.提要求:要说清楚你们小组采用的是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怎样列的算式.生汇报:我们小组采用的是加法,因为这个问题得求总数,我们只要把左边的6个和右边的2个合起来就行了,所以用加法.列的算式是:6+2=8.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就看了一幅画面,你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还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来解决,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接下来,我们再去河边看一看,好吗?二、反馈练习,强化新知(课件出示鸭子图.)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不告诉别人,自己把算式写在纸上.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师小结:大家帮助小鸭子解决了问题,听它们在谢你们呢?(课件演示鸭子叫)课件演示声音:小鸭子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还有问题呢?师:这是谁的声音呀?(课件出示猴子图)原来是小树林里的猴子们等急了,你们能解决猴子们的问题吗?自己完成.学生写出算式,然后集体订正.三、当堂作业,巩固新知(一)做题小竞赛师过渡: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们解决问题呀?生:想.师:这次我们要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数一数我们周围一共有几块小黑板?(5块)在每块小黑板的后面都有一幅小动物图,给你十分钟时间,看明白图后,就直接写算式,咱们比一比在十分钟的时间里谁解决的问题最多?学生独立做题.集体订正.(指名直接说算式,集体判断,最后挑出一个题让学生说一说想法.)(对全做对的同学进行奖励.)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帮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它们非常感谢大家,还特意交给我5颗智慧星,让我奖给同学们,你们高兴吗?请组长们上来领奖吧.这次旅游结束了,你们想对小动物们说些什么?学生随意说.(教师相继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的教育.)让我们开启小火车回家吧.(二)完成教科书第62页的第13、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里订正.最后集体订正.(三)请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学生随意说.四、课堂总结师:数学知识真重要呀,他能帮我们解决这么多实际问题,我们一定要学好它.一年级上册典型错例采集样本55错误率38.2%采集者胡胜峰采集学校逸夫小学错题来源第6单元题型基本时机课时课型新授课题目出处学期末练习卷综合单元练习课相关知识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求未知数)拓展√总复习√复习课√教学简述教学基础:学生已认识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加减法算式里各部分的关系,已学题型有用三个数字编写一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以及形如A-□=C图形推算题.教学用意:增进对等式的认识,了解等式中各部分数的内在联系,掌握等式的变形特点.◆典型错题:原题:□里能填几?7=9-□错解:7=9-16(本错解错误率约占29.0%)◆原因分析:原因1:多数学生在将算式呈现方式进行转化时发生错误,将“2=9-□”理解为“□-9=2”.访谈后了解到部分学生把算式逆向来看,所以变成从右向左的“□-9=2”,也有部分学生是看2和9靠在一起,从而认为有叠加的关系.原因2:少数学生对减法算式中三个数之间的内在关系还未充分认识和掌握,因此,虽然能将原算式正确转化成“9-□=2”,但是在计算中错误地将未知数当做了被减数,进而□=9+2,导致错误.◆教学建议:建议1:适当进行一些减法的变式写法训练.可设计如:“将9-7=2写成2=9-7”、“将4=9-5写成9-5=4”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明确:虽然算式左右两边交换了位置,但是保持了相等关系,所以算式中三个数的“身份”(性质)没有改变,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没有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易错题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60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