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知识点
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1、学生管理的特点:。学生管理的复杂性。学生管理的全面性。学生管理的教育性。学生管理的周期性。学生管理的沟通性2、学生的德育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改革学生的德育评价制度。充分发挥校外资源的影响作用3、学生学习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包括学习积极性如何、学生学习的科学性怎样以及学生知识和能力处于什么状况等。。其次,管理者要建立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档案。。再次,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4、以学生学习进行管理的基本要求:。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学习做出积极的评价5、班级管理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活动教育法。情境陶冶法。实践锻炼法6、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校民主建设,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搞好学生组织建设,强化学生自我管理。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完善学生自我管理7、运用思想教育法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正确引导学生。8、行政管理方法有以下特点:。权威性。强制性9、制定规章制度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教育性。科学性。政策性。透明性10、学生管理的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教育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程序性原则。社会协调性原则。有效性原则11、学生管理的任务:。制定合理的学生管理目标。建立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管理12、团队的特点:。团队以完成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团队以成员的相互依存为重要保障。沟通协调是团队运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团队成员共同担负团队的责任13、团队的构建:。共同愿景。共同的目标。合理配制成员。培养良好的团队文化14、高效团队的打造:。强化共同愿景建设,提高团队凝聚力。加强沟通,建立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营造团队文化,增强成员的归属感15、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第一、有利于教学获得巨大的效率。。第二、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和秩序渐进地开展教学。。第三、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16、班级管理的特点:。目的的教育性。内容的广泛性。对象的不成熟性17、班级管理的意义与作用:。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础。班级管理是教育活动的保证。班级管理是班集体建设的必要条件。班级管理是营造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18、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依据:。基本依据(第一、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的总体要求。第二、确定班级管理目标必须依据学校的总体要求。)。理论依据。实践依据19、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步骤与方法:。分析现状。研究信息。把握理论。体察民心。确定目标20、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的原则:。保持一致性和体现针对性。包含全面和突出重点。难度适宜和易于评价21、班级德育管理的意义:。首先,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班级整体风貌的形成。。其次,班级德育管理有助于学生个体品德的发展。。同时,班级德育管理目标的实现是全体成员共同进步的结果。22、班级德育管理的方法:。组织法。激励法。规章制度法23、班级学习管理:。营造学习环境。制定学习计划。培养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24、班级常规工作管理:。包括:布置工作、召开会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督促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保证班级的纪律和秩序、处理偶发事件和及时评价学生等。25、班级管理计划的实施过程:。分解目标。组织实施。协调工作。激励学生26、班级管理的总结过程中还要注意:。首先,所选择的总结对象要有代表性;。其次,要尊重客观事实,实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再次,要全面分析,综合研究,得出规律性的结论;。最后,要注意已有的经验,善于筛选,以敢于大胆创新。27、班级管理的方法:。了解学生(常用的方法:1、观察法;2、书面材料分析法;3、谈话法;4、调查法)。说理法(注意:1、利用威信,教育学生;2、既要入题、入理,又要入情、入心;3、因材说理)。自我管理法(1、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2、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和管理;3、引导学生参与决策;4、建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其他方法(1、情感激励法;2、实践锻炼法;3、创新管理法)28、构建班级文化的意义:。营造班级文化,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班级文化,可以为学生树立典型化的人格榜样。构建和谐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发挥29、班级文化的特点:。教育性。。凝聚性。制约性。自主性30、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班级物质文化。班级行为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31、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与管理:。精心装点教室,营造积极向上的物质文化氛围。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构建班级制度文化。打造班级精神,构建班级精神文化32、班主任的职责:。组织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首要工作(1、选拔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2、对全班同学提出班级建设目标;3、制定班规并认真地贯彻执行;4、培养健康的班集体舆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是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33、班会活动的程序:。确定班会活动的主题。设计班会活动方案。实施班会活动。班会活动的总结深化34、班主任的思想品德素质:。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旺盛的进取精神。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要有献身教育事业和尊重热爱学生的高尚品质35、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和身体等情况,时时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做学生的贴心人,为学生排忧解难。。二是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向学生倾注最大的热情,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师生之间倡导一种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真诚相见的新型风尚。。三是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勇于进取,超过自己。36、班主任的知识和能力素质:。知识素质(1、精深的专业知识。2、全面的教育理论知识。3、广博的文化知识)。教学管理能力(1、设计教学环境的能力。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的能力。3、组织班级活动的能力。4、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5、培养学生合作能力。6、应变能力。7、广泛的交往协调能力。8、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37、班主任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强健的身体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1、对待自己;2、对待他人;3、对待事情)38、班主任培养的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应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在培养内容上,应根据需要,以班级管理为主,全面安排,学以致用,使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在培养形式上,应以自学为主,业余为主,把短期的集中培养和长期的系统培养相结合起来。。在组织工作方面,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全面安排,并提供物质和时间保证。39、班主任培养的途径:。开展全员培训。实施岗前培训(资深教师指导模式;集中训练模式;校本培训模式)。进行专项培训(思想道德培训;技能技巧培训;情感素质培训)40、班主任的评价的作用:。目标导向作用。反馈调节作用。监督促进作用。保证作用41、班主任评价的依据:。班主任的职责和任务。班主任的素质(第一、要衡量班主任的政治思想素质;第二、要衡量班主任的业务素质;第三、要衡量班主任的个性素质)。优秀班主任的特点和条件(第一、参照优秀班主任的条件衡量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绩效;第二、以优秀班主任的基本特点和条件衡量班级管理的过程、内容和效果。)。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的反馈42、学生会的职责:。组织开展学生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管理工作。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沟通与联系各项组织关系43、学生会的作用:。桥梁纽带作用。榜样示范作用44、学生会的工作思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管理理念。建立引导型的工作方式。拓宽活动的领域和内容。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准45、学生会的工作机制:。沟通机制。监督机制。自身建设46、学生会的工作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弹性结构原则(部门结构具有弹性;设岗具有弹性)。责权统一原则。民主监督原则47、学生会的工作要求:。健全学生会组织。确立学生会基本任务。明确学生会内部职责48、学生会的制度建设:。建立汇报工作制度。建立会议制度。建立检查考核制度。建立评比表彰和奖惩制度49、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选拔贤能,加强学生会形象建设。奖惩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势利导,提高学生会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50、同辈群体社会化理论——结论:。第一、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的同辈群体。。第二、学生同辈群体是学生文化中一支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凝聚和吸引力,直接影响着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方式。第三、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以有负面的消极作用,因此,它并非科尔曼所研究的一种类型,而是有着不同的类型。51、同辈群体的分类:。娱乐型群体。学习型群体。违规型群体52、同辈群体的特征:。交往的自愿性。关系的平等性。群体的凝聚性。价值的趋同性53、同辈群体对于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心理沟通构筑了平台。同辈群体为学生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体验。同辈群体为学生的兴趣发展创造了机会。同辈群体为学生的交往互动提供了场所。同辈群体为学生的文化融合营造了环境54、青少年犯罪的理论阐释:。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学解释(“心理缺陷说”;“挫折一一侵犯说”)。学生犯罪的社会学解释(“差异交往说”;“控制缺乏说”;“亚文化理论”;“标签理论”;)。。可以得出如下启示:第一、从心理上讲,学生的犯罪与其心理的满足度密切相关,当其心理受到挫折又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时,往往会产生心理的偏差,走向犯罪的道路。第二、从社会交往上讲,学生的犯罪与他受到的社会影响,特别是同辈亚文化的影响密切相亲。55、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同辈群体亚文化的消极影响。“重要他人”的消极影响。哥们义气或同伴排斥的消极影响56、群体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要求学生管理者:。第一、要了解同辈群体的理论,发挥同辈群体在青少年中的积极作用,利用不同的方法弱化其消极影响;。第二、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在中小学开展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理想教育,教育孩子怎样成才立业,怎么为人处世,怎样形成和选择一个积极上进的同辈群体;。第三、要重视新形势下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的文化娱乐、体育卫生、心理保健等方面的宣传和设施,借助班级、少先队、青年团和学生会等正式群体的力量,在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建立一道防线;。第四、要善于控制和积极引导群体中对其他成员具有强大影响的领袖人物,不断瓦解不良群体中的不坚定成员,使他们迅速认识到自己所属群体的不良行为,痛下决心离开不良群体;。最后,还要积极探索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联合家庭、社区等共同监督不良群体的言行,对违反行为要及时引导、教育和制止,努力把青少年的犯罪消除在萌芽中。57、网络环境下同辈群体的特征:。群体交往的开放性。群体交往的超时空性。群体交往的匿名性58、虚拟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虚拟同辈群体的积极影响(。有利于青少年信息的共享;。有利于青少年交往范围的扩展。有利于青少年情感的表达和释放。有利于青少年个性张扬和不同自我的认同。)。虚拟同辈群体的消极影响(。信息混乱;。网络成瘾;。群体极化;。59、网络成瘾者的特征:。第一、耐受性增强,即上瘾者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和以往一样的满足;。第二、出现戒断症状,如果一段时间不上网,就会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抵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什么;。第三、上网频率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上网时间总是比事先计划的要长;。第四、企图缩短上网时间的努力总是以失败而告终;。第五、化费大量时间在与互联网有关的活动上,比如安装新软件、整理和编辑下载大量的文件等;。第六、上网使其社交、学习、工作等社会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第七、虽然能意识到上网带来的严重问题,仍然继续花大量时间上网。60、青少年同辈群体的引导与管理:。以“教育引导”取代“强制管理”(。同辈群体管理“宜疏不宜堵”;。同辈群体管理应灵活多样,分类管理;。同辈群体管理应发挥不同类型群体的积极作用)。利用“参照群
本文标题:学生与团队管理概论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61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