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资料整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黄明理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概括建党90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括: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含义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含义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意义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何在世俗生活中遭到国人冷漠?----制约其魅力显现的因素分析:(1)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国力悬殊(美国公民的消费水平是中国人的12倍)。弱国无外交、弱国心态:“谁打我我骂谁”。亨廷顿:“软权力只有建立在硬权力的基础上才成其为权力。硬的经济和军事权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文化或软权力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和意识形态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他认为,西方的价值观和体制之所以吸引了其他文化的人们,正是因为它们被看作是西方权力和财富的源泉。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何在世俗生活中遭到国人冷漠?----制约其魅力显现的因素分析:(1)邓小平语:“我们要用本世纪末期的二十年时间,再加上下个世纪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时间,努力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我们要用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实践,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让发达国家的人民认识到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好。”“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看生产力是否发展,1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空讲社会主义不行,人民不相信。”“要证明社会主义真正优越于资本主义,要看第三步,现在还吹不起这个牛。”(2)福利悬殊—中国的两极分化制约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彰显。福利均等化和人道化方面发达国家普遍强于中国。中国的房价可能会演变为可怕的政治危机。(3)意识形态和文化精神悬殊。世界社会主义低谷,意识形态等文化方面“西强东弱”。(4)理论与实践的巨大差异。社会理想的信仰力量与其时间呈反向关系。(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不够。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一是总结与发展“中国道路”的需要。《和平发展白皮书》(2011)落后时怕揍打,想和平,但现在发展了,世界第二了,还要和平,低调谦虚地面对世界。这一宣誓让世界多些希望,少些疑虑。总之,中国不走“强国必霸”的西方老路。和平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化为公民行为。二是适应世界对中国关注(由大走强)的需要。中国对世界的精神文化应当有更大的贡献。增强意识形态影响力,防止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命运的后顾与前瞻:革命时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苏东改制时期: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2008年金融危机后:只有中国社会主义才能救资本主义。三是解决当今社会问题与提升我们政治修养进而确保事业成功和个人幸福生活的需要。对社会:在用概念思考的今天,在经济文化化的趋势下,思想领导权上升为第一领导权,社会的改进与其说依靠技术,不如说依靠掌握技术的人的思想。中国今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终需要政治智慧来解决,如腐败问题和两极分化问题都需要政治理念的转变。公民政治的冷漠和政治素养的不高是社会问题产生的温床。对个人:学会思考和学会生活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们往往不是不幸福,而是不会追求幸福或不会享受幸福。三、马克思及其主义的魅力1、马克思:让人不得不尊敬的高人证据一:同时代的人对他的无与伦比的赞美。青年黑格尔派代表莫塞斯·赫斯(比马克思大6岁的哲学家)给朋友奥伊尔巴赫的信:在这里结识一位男子,你将会感到高兴,他也属于我们的朋友。他不久将讲授哲学。“你对此要有思想准备,也许你是在结识一位唯一在世的哲学家。他很快便会在公众中崭露头角,他将把全德国人的眼睛吸引到自己身上来----我的偶像名为马克思博士。他还是一个青年,可他要给中世纪的宗教和政治以最后的一击;他将最深刻严肃的哲学和最辛辣的幽默结合在一起;想想看,他集卢梭、伏尔泰、费尔巴哈、莱辛、海涅和黑格尔于一身,集者并非胡乱混在一起。这就是马克思博士。”“有人怕他,有人敬他,可大家都一样觉得他伟大。”证据二:中学时确立的境界:证据三:本科毕业同时拿到博士毕业证书,年仅23岁。证据四:大学毕业第二年当上《莱茵报》主编证据五:演讲征服了敌人、人品征服了市花、思想征服了天才(如海涅和恩格斯)。证据六:马克思的伟大成就改善了世界。2、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的回应2(1)必须澄清几对概念:第一,要区分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它的历史使命与研究主题;第二,要区分马克思文本中某个论点的过时和“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后者是就整体意义的,显然带有意识形态的偏见);第三,必须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有用性的含义以及人文知识与技术知识用途上时间差别。(2)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其一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贯穿始终的思想方法,是其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其二是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即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三是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想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四是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就是在尊重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规律的基础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一方面反映了客观规律特别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又在前者的基础上,表达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具有崇高的人民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取向,是科学性和人民性的统一。总之,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与价值上的合理性相统一;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基于规律把握基础上的未来制度设计。为马克思主义辩护就是为自己的合法利益辩护,信仰马克思主义就是坚信人类未来会更美好。世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心态:情绪反感与理智默认;抽象反对与具体赞成;口头上抛弃与行动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真正面向生活、面向实践的人本精神;真正关心群众疾苦、维护和实现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精神;以无产阶级的解放为政治形式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人道主义精神;以每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追求的自由精神,投身人类解放事业以实现生命的不朽价值的修身精神等等。”四、马恩的社会主义观及其评价1、马恩社会主义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立于科学论证基础上构想出来的,具有高度抽象性、理想性和原则性。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之上的社会。认为这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夺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选集》1P86)第二,消灭私有制、由全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社会。“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第四,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产。第五,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创始人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决定他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不会给一个具体的特征描绘的,他们只能提供一些基本的价值原则: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可能具有的特征: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社会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没有商品生产和交换;没有阶级对立从而国家正在消亡。马恩没有经历社会主义实践,不可能提出具体的方案。每一个时代的人只能3提出那个时代的问题并解决之。即便在《共产党宣言》中马恩作了最简单的几条概括,仅仅过了二三十年,他们就一再声明,那些有很多已经过时了。他们是异常地清醒:“很可能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会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他们用海涅的话来批评那些教条主义者说:“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2、马恩社会主义观的评价首先,他们对未来的社会发展趋势的判断是建立对社会客观规律把握基础之上的,因而总体上是科学的。如生产力大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灭剥削、人将自由全面发展等。其次,马恩关于未来人类的社会主义憧憬,其主要价值在于方法论和价值观引导,而其关于社会主义的具体构想则具有猜测性,不应当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来坚守。再次,当今人类世界马恩所要消灭的社会问题(剥削、两极分化、民主形式化和人性异化等)仍然存在,社会主义仍将是人类的美好追求。他们一向不主张过细描述未来社会主义是个什么样子,不想为后人提供一劳永逸的现成答案。他们还一再强调,他们的理论中,不会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作出详细的系统说明,社会主义是消灭现状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在社会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作出的任何理论设想,都可能陷入空想。这一社会状态的具体情况只有将来身临其境的人们作出回答。如何看待共产主义?首先它是建立科学根据基础之上的: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的考察人类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存在的三大危机:经济两极分化、政治民主的形式化和人性异化。其次,对马恩的共产主义观要有辩证科学的理解。“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3、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和目标;在一定意义上,二者是同质的。4、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社会主义观的得与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方法和基本观点是科学的,共产主义具体特征的描绘是参考性的带有猜测性的,是理想性的和价值性的。5、《宣言》的两个重要判断与共产主义信仰危机分析2.毛泽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李映红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贾后明1.社会主义是什么?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所产生是不同的结果:从经济角度把社会主义当作一个经济名词:社会主义是一个在经济或生产力上较之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经济社会制度,在效率上和社会对财富的享有上高于资本主义。从政治上对社会主义的理解: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上更体现民主,没有了不平等现象和剥削现象的社会制度。实行共产党领导,各民族、各群体都实现了政治平等,实行人民民主。从道德上理解的社会主义是:平等,没有压迫,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公平正义的社会,体现了社会的理想与追求。哪一种理解更加科学或是更加接近马克思恩格斯的原意呢?政治上或道德上的理解较为普遍,因为一般人总是从政治
本文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资料整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62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