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儿童剧表演对智障儿童心理教育的影响研究案例教育案例
儿童剧表演对智障儿童心理教育的影响研究案例博山区特殊教育中心学校李琳一、智障儿童常见心理特征智障儿童由于认识活动缺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局限,生活经验相对较少,他们的个性得不到健康地发展,表现出以下特征:1.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易受暗示,固执。智障儿童从事活动时,缺乏主动性,难有计划性。在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时,会有一种病态的固执,行为刻板,应变能力弱。在接触舞台剧初期,若不能让智障儿童很好地理解剧本,智障儿童会认为乏味,很被动地进行练习。2.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情感不稳定且调节能力差。研究表明,智障儿童的情感体验长期处于低级阶段,高级情感产生晚,他们的情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易变化,不深刻,不稳定。在情感的调控方面,他们主要受机体需要的支配,难以用社会的道德标准来协调。智障儿童平时的教育恰好缺乏此方面的教育。3.兴趣单一,稳定性差。智障儿童的兴趣通常集中在某件事或某种活动上,物质兴趣占主导地位,且兴趣不持久,容易变化。有些孩子仅对表演时的服装较感兴趣,此兴趣也可促进孩子更好地参与到舞台剧的表演练习。4.失败期望高于成功期望,自我观念消极。智障儿童由于认知活动的缺陷,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遭遇挫折和失败,长期的失败经验会使他们逐渐丧失信心,经常产生失败预期。有些孩子在进行儿童剧的练习初期,会表现出对新鲜事物的“我不行”、“我不会”的言语和情感表现。5.原始性防卫机制占优势。拒绝、退缩、压抑、焦虑等防卫机制会在智障儿童身上更明显,且使用较机械,缺乏灵活性。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他们的心智迟缓让他们不能与他人正常地沟通交流,他人也常常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使得智障儿童常常处于一种封闭状态,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校的学生大部分为中重度智力障碍的学生,日常的课堂教育出现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而生动有趣、自由开放的儿童剧表演形式可以促进智障儿童心理素质的有益发展。三、本校智障儿童表演儿童剧《颜文姜的故事》的实践探索儿童剧需要引导儿童进入儿童剧并浸润在儿童剧的情境中,进行的表演程序如下:(一)选择和再创造故事剧本借助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孝文化的有利条件,我校引进本土剧作家的剧本——《颜文姜的故事》让师生进行排练。这是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相传在晋代(公元226年)以前,颜家庄(今博山区八陡镇)的颜文姜被取进郭家门(今博山神头),没到一个时辰就死了丈夫。文姜的婆婆视文姜为“丧门星”,对其怀恨在心,百般折磨刁难。文姜心地善良,忍辱负重,孝敬公婆,照料小姑,最后为救公婆、小姑和一方百姓,文姜舍身堵泉眼,坐化为神。大旱之年,颜文姜为征东的唐王送水,解了三军的燃眉之急。她的孝诚感天动地,千年传颂。民间修建了颜奶奶庙,昭示后人;唐王为其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后人把颜文姜堵的泉源称为“灵泉”,把流淌的泉水命名为“孝妇河”,把在泉河附近兴起的村落称为“颜神”。此剧本经过改编后,让语言更加朗朗上口、孝文化的教育深入浅出,使其更加适合本校智障儿童的理解和演绎。对于剧本的解说,让学生在耳熟能详的文化氛围中更易被吸引,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二)角色分配角色分配考虑到三个方面:动作、语言和歌舞,再根据学生的优劣势进行角色的分配。其中,动作可具体到形体动作、言语动作和内心动作。歌舞动作本校主要采用扇子舞和手绢舞的形式作为开场的形式。(三)练习对白、走位智障儿童的对白需要儿童的熟练记忆,不同角色的衔接也需要学生对他人台词的了解,此过程便需要儿童之间的配合和相互提醒、帮助;带有情感的对白需要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和示范,这就需要学生反复练习,一点一点攻破难关,此时正是考验学生抗挫折的能力。走位需要内外情感地体现,儿童的模仿和突破自我地大方展现打破了孩子原始性防卫机制的弱点。(四)服装准备在进行剧本分析的时候,就应该开始进行服装的样式定夺。此次服装准备根据剧中时代和身份的特点,主要从网上进行选购,横跨古代和现代。(五)制作道具、选择音乐女主角的尖底筲要符合剧情的需要由教师进行制作、PPT背景图片、(太白金星的到来出现)马蹄声的音乐都需要不断筛选。(六)彩排《颜文姜的故事》涵盖了古代、现代交叉出现的场景,服装道具艳丽、多样,定装彩排让孩子们异常兴奋,即使调配稍显混乱,但孩子的亢奋表现正是舞台所要的效果。(七)正式表演换服装、化妆有序地进行,孩子们排队候场,真正的登场让孩子们体会到和别的孩子步调一致,而稍显紧张的孩子在老师的眼神和言语提示下能够很快融合到团体中。此阶段是发现明显问题的关键时候,比如开场舞蹈动作、儿童的走位、对白的衔接。(八)交流、反思表演结束后,教师首先肯定孩子们的表现——孩子们在众人的目光中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之后与孩子讨论在哪个场景需要说话的语气慢一点,走位不及时……其他观看的教师建议也很宝贵。孩子们有了较大舞台的表演经验,收获了掌声和肯定后,自信心增强。在以后的增强练习中,更易克服困难,配合老师。四、实践效果本校儿童剧的活动程序和形式,提供了智障儿童主动学习的环境,提升了智障儿童心理素质水平:(一)儿童剧的表演增强了智障儿童的自信心动作、语言、歌舞的每一次学习和完成让智障儿童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儿童的自信心,儿童的情绪便会经常处在积极调动的状态,集体中的良好表现也让儿童更积极地认识自己和增强自信心,这一结果在重度智力水平低下的儿童身上更为明显。(二)儿童剧中的德育渗透促进了智障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在依据儿童剧的剧本进行表演中,让智障儿童能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主人公颜文姜的外在和内在情感表现,更能深刻体会到孝文化的内涵,无形当中渗透了家庭教育。(三)儿童剧的内容多样激发了智障儿童兴趣的多样性多样的服装、道具会让学生有多样的尝试和体验,经验增多,成功的预期增多,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兴趣会趋向多样,积极情感的稳定性增强。(四)儿童剧练习中的合作帮助提高了智障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儿童剧多方面的练习需要学生之间的强带弱,这会让人产生亲近感,增进智障儿童亲密感,这样,除了语言,身体的互动也成为一种沟通方式,增进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教师的亲密感,人际交往的能力得到大大提升。五、结论儿童剧的排练对智障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儿童剧的多方面学习,提高了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享受成功的同时,增进了自信心,帮助儿童提高自我认同能力。产生的以身体、言语的接触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亲密感,提高了智障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总之,儿童剧活动的整体设计,既可以在认知发展上推进智障儿童的发展,也可以在心理层面上促使儿童的成长,它是智障儿童心智发展的“整体性舞台”。
本文标题:儿童剧表演对智障儿童心理教育的影响研究案例教育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64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