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分析1摘要近年来农村金融市场研究是金融行业研究领域一个受到关注的热门话题。我国是一个处在发展中的国家,社会市场经济尚不完善,在对于金融服务体系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尤其是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存在很多不足,农村金融运行效率关系到广大农村经济运行状况,也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生活,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石。本文就对农村金融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提供几点建议。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发展AbstractInrecentyears,researchontheruralfinancialmarketisahottopicthatbeconcernedresearchfieldinfinancialindustry.Chinaisacountryindevelopingcountries,thesocialmarketeconomyisnotperfect.Financialservicesystemstillhasalongwaytogo,especiallytherearemanyproblemsinruralareas.Ruralfinancialefficiencyisnotonlyrelatedtotheruraleconomy,butalsodirectlyaffectthelifeofruralresidents.ItisthecornerstoneofChina'snewruralconstruction.Thisarticleanalyzesthecurrentsituationoftheruralfinancialsystem,discussestheproblemsindevelopmentandprovidesafewsuggestions.Keywords:Ruralarea,Financialsystem,Development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发展的状况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分析2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金融经历了多次的重大改革,目前逐步形成了由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组成的农村金融体系,金融体制逐步完善,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我国现代农村金融改革的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改革围绕政府要求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三农”这一中心而展开,分别包括农业银行改革与转型、农村信用社改革、农业发展银行建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出现、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建设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等。目前初步建立起一个力图适应‘三农’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雏形,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九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而当前农村金融机构最醒目的变化,无疑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和扩大。2006年底,银监会对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资本”和“机构”放开,在四川、吉林等6省(区)试点允许开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目前,试点范围已扩至全国,至2009年6月,已有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而且,各地金融机构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针对农村市场实际开展信贷产品创新,主要是信用贷款创新、担保方式创新、联保贷款创新、保险种类创新等几个方面,是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的产品和业务创新。其中的担保方式创新正是国家近年来在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成就,央行和银监部门鼓励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探索扩大户和农企抵押品范围。各地相继推出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地和水域滩涂使用权、草原承包经营权、应收账款、股权、仓单、订单、存单等,作为贷款担保抵押物。其中,以林权抵押贷款社会影响较大,在福建、江西、浙江等重要林区发展迅速。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2009年农村贷款加速增长,年内首次超过各项贷款增速。年末农村贷款余额7.47万亿元,同比增长34.4%,增速比上年末高16.0个百分点,高出同期各项贷款增速1.4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农村贷款2.03万亿元,占各项贷款增量的19.3%。农户贷款加快增长,年末农户贷款余额为2.01万亿元,同比增长32.7%,增速比上年末高16.3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农户贷款4972亿元,占同期居民户新增贷款的20.2%。农业贷款平稳较快增长。2009年末贷款余额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分析3为1.95万亿元,同比增长25.2%,增速比上年末高15.2个百分点,全年新增农业贷款4246亿元。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现有城乡金融体系出现了一个严重的症状———城乡金融元,即农村金融单一扭曲的缓慢发展和城市金融现代化的综合高速发展并存。农村金融发展缓慢、对农村经济推动力严重不足,加剧了“三农问题”深层次发展。因此,农村金融的完善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问题。纵观世界各国,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除政府扩大财政投入外,还有比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让农民更便利地得到信贷资金的支持。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切实改善农村的经济条件为基本出发点,这需要资金的强力支持,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资金投入外,金融系统加大对农村的信贷资金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必备条件。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着手点。而且,我国农业的发展必然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因此,这就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我国金融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村金融网点覆盖率低,涉农资金供给不足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转变,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将农村机构网点撤离,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大幅下降,农村地区基层机构的贷款逐渐萎缩。目前农村金融的供给主要以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以及刚刚成立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辅,资金的供给难以满足农民和农村经济的需要。另外,这些正规的银行为了避免各种商业风险,手续相对繁琐,要求比较苛刻,很多农民无法从中获得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民间金融惜贷逐渐发展,很多农民也不得不采用农村民间惜贷的方式,但农村民间惜贷的贷款利率非常高,很多农民无法承受,同时农村民间惜贷不受市场政策的调控,具有较大的风险,经常会出现金融诈骗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开始严格控制借贷,这样民间金融就却少了合法的地位,难以生存和发展,给农村金融的规范发展带来了不利。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分析42.农村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方式落后随着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需要农村金融在信贷、结算、委托代理、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引导。目前农村金融在产品和服务方式上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是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信贷产品除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和少量的农户联保贷款外,其余就是担保抵押贷款,而农民本身能做担保的抵押物就稀缺,这样农村中小企业的生产性融资需求,以及农户在住房、就医、求学等方面消费性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和农村担保体系的不完善,致使农户贷款难仍然是农村金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基于现代金融服务的ATM机、商户POS机等基础设施缺乏,农村支付结算现代化程度较低,农民不能充分享受到农村金融改革和金融发展的成果。3.新型农村金融的发展存在较多制约因素近年来,加速推进农村贷款组织试点工作,积极发展壮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整体来看,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还比较微弱,发展速度和规模相对于广大的农村金融需求仍然较小。这主要是因为:首先,出于风险可控性考虑,监管部门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设置的门槛普遍较高;其次,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融资能力有限,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村镇银行由于刚刚成立不久,规模小、网点少、业务种类有限,社会认同度较低,吸收存款困难;而小额贷款公司既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也不能从其它金融机构融资超过自有资金的50%,融资渠道严重受堵,制约了其发展壮大;再次,政府监管不到位,随着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不断增加使得其监管成本上升,监管难度加大。最后,政府配套设施不到位和扶植力度不够,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由于投入不足和条件不具备,难以加入征信系统、现代化支付系统等,致使在结算、支付、网上银行等业务开展上存在困难;另外,各级政府财税扶植力度不够,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尤其是小额贷款公司税收负担较重,严重影响了其发展的积极性。4.民间融资需要进一步规范化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分析5由于正规金融组织无法满足农民及乡镇企业的需求,导致民间金融大量存在。然而,民间借贷的利率和风险比正规金融机构高,且缺乏必要的监管和规范,高风险使农民面临较高的经营成本和交易成本,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隐患。这主要体现在:一是民间融资大多采用借条、便条或者口头协议等不规范方式运作,对借款期限、利率、归还方式等没有符合法律条文要求的形式要件,一旦发生违约现象,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容易引起社会纠纷。二是民间融资存贷利率不对称,贷款利率普遍过高。这样,受到高利率的利益驱使,民间融资易演变为非法社会集资,造成国家利率杠杆失控。三是民间融资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自发性,游离于国家监管之外,容易造成国家和个人财产的损失。所以,民间融资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化来化解相关风险5.农村金融环境不佳农村金融环境不好也是阻碍农村金融发展的一大问题。因为,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农村金融发展的步伐,好的金融环境能够对农村经济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体来讲,法律意识、金融知识仍然欠缺,意识也相对淡薄,在农村没有形成很好的金融服务文化氛围,这些问题综合起来导致了信用环境整体的不完善,支农信贷风险增大,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无法保障。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因此,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多元化、多层次金融体系势在必行。1.营造开放的农村金融市场,进一步增加农村金融供给当前,农村金融供求仍然失衡。首先,应该统筹农村金融发展规划,在现有的基础上,重点确立乡镇金融服务网点的铺设计划,提高农户贷款覆盖率;其次,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分析6营造宽松、开放的农村金融市场,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进入壁垒,激励和促进更多的商业银行、外资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进入农村市场,推动商业银行在县域以下设立机构网点,切实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再次,继续鼓励和扶植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立足县域,承担服务“三农”主力军的作用;最后,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对于农村公共基建、重大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农业基础科学研究等,国家和省级政府联合农村发展银行继续整合金融资金加大投入。2.积极推进农村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要求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农民。第一,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小额信贷、农户联保、惠农卡综合授信等贷款模式,简化审批手续,推广一站式金融服务。第二,逐步推进农村金融服务信息化、电子化发展,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POS机、信用卡等服务手段,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现代化。第三,积极探索多种担保方式,多层面、多渠道解决农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例如,通过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农牧饲料等抵押贷款方式。第四,结合省农村实际,逐步建立起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农村保险体系和农村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3.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速较快,在农村金融中的作用不断增强。首先,可以进一步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标准,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微小金融组织,科学设置,合理布局,有序推动;其次,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搭建资本运作平台,引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吸收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和实体组织等多种途径拓宽融资渠道;再次,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扶植力度,落实相关的财税优惠政策,尤其是对于小额贷款公司,建议参照农村信用社
本文标题:金融学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38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