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62共筑生命家园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师:生态环境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眼睛”,以“眼睛”“生命”为切入点,形成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重要原则。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类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二、讲授新课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合作探究材料:1952年12月5日,一场浓密而有毒的大雾开始笼罩着伦敦,5天时间内至少4000人死亡,另有15万人入院治疗。科学家认为他们最终找到了大雾的成因。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曾这样描绘伦敦的雾:“这一天,伦敦有雾。这场雾浓重而阴沉。有生命的伦敦,眼睛刺痛,肺部郁闷。有生命的伦敦,是一个浑身煤炱的幽灵。”无独有偶,这些年来,在世界各地乃至在我国屡屡出现的“雾霾”“沙尘暴”给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让我们人类本身也感到震惊。思考: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违背自然规律,必受自然的惩罚泥石流土地荒漠化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沙尘暴酸雨思考:(1)你从这些现象中获得什么启示?(2)为什么要坚持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塞罕坝涅槃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刚刚建场的塞罕坝,没有粮食,缺少房屋,交通闭塞,冬季大雪封山,人们便处于半封闭、半隔绝的状态;没有学校,没有医院,没有娱乐设施,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建设者们,除了简单的行李衣物,其他的几乎一无所有。通过塞罕坝两代人近50年的艰苦奋斗,在极端困难的立地条件下,在140万亩的总经营面积上,成功营造了112万亩人工林,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绿色奇迹。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初期的11.4%提高到现在的80%,林木总蓄积量达到1012万立方米,塞罕坝人在茫茫的塞北荒原上成功营造起了全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塞罕坝现在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此县在发展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学习?材料展示:我国东部有一个县,森林覆盖率高,山青水秀。在这里,生态农业、生态游红红火火。一年四季游客不断、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百姓收入高了,生活富了,当地人精心呵护着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他们们明白:当代人享受自然美景,也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结合材料事例,请思考: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3)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指原材料可以再生的能源,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这些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存在能源耗竭的可能,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尤其是能源短缺的国家。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小清家坐落在一条小河边。以前,小河清澈见底,人们常常在河里捕鱼捉虾,洗衣洗菜。后来,河水渐渐变得浑浊起来,鱼虾不见踪影了,人们也不敢到河里洗衣洗菜了。原来在小河的上游建了一个造纸厂,造纸厂违规直接将污水排放到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了。对此他们各有自己的看法:村民1:虽然造纸厂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他违规排放,对村民健康影响很大,得不偿失。造纸厂:虽然效益不错,但安装一套排污设备还是太贵了,不合算。村民2:在造纸厂能打工赚钱,一点点污染算不了什么!对此,同学们有什么看法?合作探究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节约优先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自然恢复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天然林保护沙漠化治理退耕还湿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低碳微生活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2.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3.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4.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5.绿色出行,尽量少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思考: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作为消费者,你打算如何做?合作探究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循环、低碳生活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绿色、循环、低碳生活1.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2.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归纳总结3.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3)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4)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美丽中国”图景:外在表征:山清水秀、天蓝地绿。内在含义:留住乡愁、守望相助。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白了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的道理,理解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要协调发展,懂得了绿色发展理念要落实在行动上和渗透在日常生活细节中。因此,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时代图景。板书设计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相互依存,共生共荣合理开发利用,遵循自然规律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共筑生命家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坚持绿色惠民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准则:自然规律目标: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三、达标测试1.住建部印发通知,要求2018年3月底前,46个重点城市出台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推行垃圾分类制度()①将彻底解决我国资源日益短缺的严峻问题②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④表明环境治理已成为国家当前主要矛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三、达标测试2.“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一项明确任务。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指出,生态保护红线将为中国生态环境建起一道制度“屏障”。这说明()A.我国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B.要重视生态保护,暂缓经济发展步伐C.我国把环境保护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D.我国的环境形势非常严峻,恶化趋势无法控制A三、达标测试3.“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但美国的经济学专家罗森对此不以为然。“这只猫必须是绿色的,不然还没捉到老鼠就死了。”他以此说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警示我们()A.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环境保护这个中心工作B.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必须谨慎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C.自然环境的恶化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因此人类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D.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生D三、达标测试4.材料一:“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效果明显,生态文明理念、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祖国大地正在绿起来、美起来。材料二: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强调要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三、达标测试阅读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1)党和国家为什么把解决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①生态环境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②这是实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目标的必然选择。③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⑤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2)联系上述生态文明建设成就,说明建成美丽中国必须树立和坚持哪些生态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本文标题: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62共筑生命家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4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