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5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义
第2讲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教材原话1.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除了使下一神经元兴奋,也能直接使某些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直接作用于效应器)。(P19中部正文)(√)2.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3个神经元。(P17思考与讨论)(×)3.神经系统具有分级调节机制。(P19正文标题)(√)4.胰腺既是一个内分泌腺也是一个外分泌腺。(P26正文图片)(√)5.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不只有体液调节。(P31中部正文)(×)6.激素传递速率不如神经调节快,神经递质比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快。(P33练习)(×)7.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P28正文下部)(√)8.激素分泌的调节,存在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但要注意,下丘脑—胰岛,下丘脑—肾上腺髓质,它们没有分级调节,但有反馈调节,以维持激素含量相对稳定。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既是模拟活动,又是动态的物理模型,可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概念图解式模型)。神经系统调节人体呼吸频率的中枢位于脑干。(P42本章小结)(√)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14“以我为主”的神经调节[考点突破固考基]1.理清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其结构基础。(2)反射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刺激反射弧的传出神经,也可以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该反应不属于反射。(3)感觉的产生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2.掌握判断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四种方法(1)看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2)看脊髓灰质结构:与前角(宽)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窄)相连的为传入神经。(3)看突触结构():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所以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提醒凡不经历完整反射弧所引起的反应(如刺激传出神经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可称为“反射”。刺激反射弧中间某个部位,虽然也能引起效应器作出一定的反应,但不能称作反射;从接受刺激到大脑皮层产生疼痛的感觉也不叫反射。(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3.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1)兴奋的产生机制:Na+内流→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变为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产生。(2)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一般是上一个神经元轴突末梢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提醒(1)理清膜电位变化曲线模型①a点之前——静息电位:神经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小,主要表现为K+外流,使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②a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神经细胞受刺激后,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迅速逆转,表现为外负内正;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③ce段——静息电位的恢复:Na+通道关闭,K+通道打开,K+大量外流,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2)膜电位峰值变化的判断(3)理清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填图)(4)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突触处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止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或抗体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题组集训提考能]题组一类型1翻阅教材,原味品高考1.[2018·全国卷Ⅲ,3]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内外K+和Na+的分布特征是()A.细胞外K+和Na+浓度均高于细胞内B.细胞外K+和Na+浓度均低于细胞内C.细胞外K+浓度高于细胞内,Na+相反D.细胞外K+浓度低于细胞内,Na+相反解析:由于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产生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随着钾离子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阻止钾离子继续外流,故细胞外的钾离子浓度依然低于细胞内;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激活钠离子通道,使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方式往内流,说明膜外钠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据此判断,A、B、C错误,D正确。答案:D[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182.[2019·全国卷Ⅰ]人的排尿是一种反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膀胱中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排尿过程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反射也受高级中枢控制,该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排尿过程中,尿液还会刺激尿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促进排尿。解析:本题借助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排尿反射过程的分析,体现了生命观念素养中的结构与功能观。(1)兴奋经突触传递时,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从一个神经元到另一个神经元的传递是单向的。(2)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3)排尿过程中,尿液刺激尿道上的感受器使其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入神经传入排尿中枢,促进排尿。答案:(1)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脊髓大脑皮层(3)感受器[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19[人教必修3]P20[人教必修3]P163.[2016·全国卷Ⅱ,30]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A-C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A-C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解析:(1)分析图示可知:在乙酰胆碱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C。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也能作为神经递质。(2)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突触间隙,再通过扩散到达突触后膜。(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若由于某种原因使D酶失活,则A—C会持续发挥作用,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兴奋。答案:(1)C能(2)胞吐突触间隙(3)兴奋[高考VS,教材][人教必修3]P19【借题发挥】理清教材,突破高考的瓶颈——长句描述类题型问题1: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过程能否离开内环境?说出你的理由。答案:不能。反射弧中,不同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进行联系,而突触间隙充满了组织液,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出来后通过突触间隙的组织液扩散到突触后膜。问题2:“离体”与“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是否相同?答案:①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②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兴奋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问题3:为何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刺激感受器后有感觉,但无反应?答案:若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受损,刺激感受器后可将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但无法将神经冲动传至效应器,也就无法形成相应的反应。类型2整体对比历年同类题,找共性和趋势4.[2016·全国卷Ⅰ,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解析:神经元可进行有氧呼吸,其中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完成,并产生大量ATP,A正确;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不消耗ATP,B错误;蛋白质的合成均需消耗ATP,C正确;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过程中,将Na+排出细胞,同时将K+摄入细胞,此过程为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消耗ATP,D正确。答案:B5.[全国卷,4]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解析:人看到酸梅时唾液会大量分泌,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活动,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所以效应器是唾液腺。人看到酸梅时,联想到酸梅的味道,从而引起唾液分泌,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但是酸梅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该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参与,在相邻神经元的突触中将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答案:C6.[全国卷,30]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回答下列问题:(1)图(a)中a、b、c、d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的调控。(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元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解析:(1)由图(a)及题干描述可知,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b)传导到脑干中的神经中枢(a),再沿传出神经(c)传到效应器(d),抑制吸气,引起呼气。(2)人体屏住呼吸是有大脑皮层参与的有意识的活动。(3)图(b)中的突触小体是由上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是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形成了轴突—胞体型突触。答案:(1)神经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大脑皮层(3)轴突细胞体类型3它山之石——亦可攻玉7.[2019·海南卷]下列与反射弧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B.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C.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D.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的兴奋与效应器的反应同时发生解析:效应器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故效应器的活动包括腺体分泌和肌肉收缩,A正确;反射的完成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效应器的结构受到损伤会影响反射活动的完成,B正确;突触后膜上有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的受体,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C正确;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同一反射弧中感受器先兴奋,效应器后兴奋并反应,D错误。答案:D8.[2019·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解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人体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A正确;伸肌属于膝反射的效应器,肌梭是感受器,B错误;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5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51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