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2部分小题快练666第5练
第5练生态第1组种群和群落1.下列关于物种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甲池塘鲫鱼数量多于乙池塘,则甲池塘鲫鱼丰富度较高C.经过群落演替,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达到相同水平D.森林中物种数目多于河流,则森林的物种丰富度高于河流答案D解析“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A错误;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B错误;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与所处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环境的群落演替结果一般不同,C错误。2.(2019·山东德州二模)种群增长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占原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可表示为(Nt+l-Nt)/Nt×100%。调查某种群一段时间内某些特征的变化,得到如下图A、B两条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若曲线B表示呈“J”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率,则X可能等于零B.若曲线B表示种群增长率且X=1,则Nt+1/Nt=2C.若曲线A、B分别表示迁入率、迁出率,则6年内种群数量不断下降D.若曲线A、B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则6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答案B解析由题图分析,B曲线始终为一定值,而呈“J”型增长的种群的增长率不变,也为一定值,但该定值X一定大于零,A错误;若曲线B表示种群增长率且X=1,即(Nt+l-Nt)/Nt×100%=1,则Nt+1/Nt=2,B正确;若曲线A、B分别表示迁入率、迁出率,6年内迁入率一直大于迁出率,因此种群数量不断增加,C错误;若曲线A、B分别表示出生率、死亡率,6年内种群的出生率一直大于死亡率,因此6年内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D错误。3.(2019·江西八校联考)某岛屿降雨量较大,导致了洪水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岛屿上的马尾松林受到大面积损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灾后马尾松的空间特征可能呈现出镶嵌分布的情况B.当地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依然存在C.对当地陆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D.与灾前相比,灾后马尾松林内生物种类减少,其自我调节能力升高答案B解析某种单一生物的种群中不存在空间结构,A错误;灾后的当地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只是与灾前相比发生了变化,B正确;对当地陆生动物种群数量增长起决定作用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岛屿中陆生动物的迁入和迁出不易发生,C错误;与灾前相比,灾后马尾松林内生物种类减少,营养结构变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D错误。4.某科研小组对刚侵入某一草原的田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可作为田鼠防治的依据B.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标志物部分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D.若田鼠种群密度过大,则田鼠种群只通过体液调节即可进行数量的调整答案D解析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田鼠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可预测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进而为田鼠的防治提供依据,A正确;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一定范围内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其估算值=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有标记的个体数,若调查中被标记的个体标志物部分脱落,会使第二次捕获的有标记的个体数减少,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大,B正确;人类活动可能会成为影响田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C正确;若田鼠种群密度过大,则其天敌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天敌数量增加又会反过来抑制田鼠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田鼠种群可通过负反馈调节使数量维持相对稳定,体液调节的对象是个体,不是种群,D错误。5.研究人员对某草原上啮齿动物多样性进行了连续8年的定点监测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002~2009年啮齿动物群落中各物种的捕获量比例(%)鼠种样地均值禁牧区轮牧区过牧区子午沙鼠37.6639.2220.7032.53三趾跳鼠29.4829.6929.2429.47五趾跳鼠7.969.8826.5214.79阿拉善黄鼠4.754.599.106.15黑线仓鼠5.151.071.382.53小毛足鼠14.9414.129.5212.86长爪沙鼠0.051.003.341.46短耳仓鼠0.010.430.200.21(禁牧区:禁牧8年以上;轮牧区:草地采取围栏轮牧;过牧区:常年不断过度放牧)A.自然条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B.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C.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优势种的产生没有影响D.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上消失答案C解析题表中信息显示:同种动物在不同样地中的捕获量不同,说明自然条件和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物种多样性的重要因素,A正确;啮齿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草原上啮齿动物的种群数量,B正确;由题表可知,不同样地中的优势种不同,因此放牧强度对草原上啮齿动物优势种的产生有影响,C错误;短耳仓鼠捕获量最少,种群密度最低,故食物缺乏条件下,短耳仓鼠最有可能从该草原上消失,D正确。6.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自然条件下,种群一般都呈“S”型增长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高濒危物种种群的K值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类型和个体数量常发生变化D.光可以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但不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D解析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天敌、食物等条件的限制,种群一般都呈“S”型增长,A项正确;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提高了濒危物种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即K值,B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类型和个体数量常发生变化,C项正确;光既可以影响群落的垂直结构,也可以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D项错误。第2组生态系统7.(2019·陕西渭南二模)下列关于生态学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实施的“二孩”政策可以调节人口的出生率,改变人口的年龄组成B.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可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上升,加重温室效应C.“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隐含的食物链中含有3个营养级D.引进外来物种有可能会对引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答案C解析我国全面实施的“二孩”政策直接调节的是人口的出生率,能改变人口的年龄组成,A正确;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CO2的大量释放,加重了温室效应,B正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含有一条食物链为植物→蝉→螳螂→黄雀,其中黄雀为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故该食物链含有4个营养级,C错误;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在引入地生态系统中,外来物种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他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他生物的死亡,破坏当地生物的多样性,D正确。8.下列关于生态学方面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C.群落演替能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A正确;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其中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B错误;群落演替能改变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正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此外生态系统还具有信息传递功能,D正确。9.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C.若图中X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则X1X2X3X4D.肉食性动物①和②之间数量的变化呈正相关答案D解析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A正确;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食物链:草→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①→肉食性动物②,B正确;随着营养级的升高,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递减,C正确;肉食性动物①数量增加,肉食性动物②的食物来源增多,数量增加,但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肉食性动物①被肉食性动物②捕食的数量增加,将导致肉食性动物①数量下降,因此二者数量的变化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的,不呈正相关,D错误。10.冬季,雾霾天气频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从生态系统稳定性角度分析,雾霾的出现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丧失C.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角度分析,雾霾可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繁殖D.从生态系统的保护角度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答案B解析从生态系统稳定性角度分析,雾霾的出现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B错误。11.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由最下面一层到最上面一层共四层,分别为甲、乙、丙、丁(如图),若有外来生物戊入侵,且会与丙竞争食物,但不会被丁所捕食。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可能为绿色植物,甲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的能量之和B.甲、乙、丙、丁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戊入侵后,丁生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会逐渐减少D.戊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答案B解析处于能量金字塔底层的是生产者,所以甲可能为绿色植物,生产者甲固定的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的能量之和,A项正确;能量金字塔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而生物群落应该包含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可见甲、乙、丙、丁尚不能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项错误;由于生物戊入侵,与丙(丁的食物)竞争食物,所以丙的种群数量会下降,又由于戊不会被丁所捕食,所以丁生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会因食物减少而逐渐减少,C项正确;戊与丙竞争食物,所以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三营养级,D项正确。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中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信息传递并不都是双向的,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都有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在某生物群落中循环利用答案B解析富营养化水体中出现蓝藻水华是含有大量N、P等的污水任意排放导致的,说明物质循环具有反复性,A错误;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有些情况下,环境与生物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B正确;10%~20%的能量传递效率,发生于食物链的相邻营养级之间,C错误;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错误。第3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3.(2019·陕西高三质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高原水塔,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保护区内存在众多国家级保护动植物,保护区湿地总面积达7.33万平方千米,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下列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B.保护区内众多的动植物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C.湿地涵养水源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保护区遭到破坏将直接威胁到附近水域的生态安全答案B解析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就地保护的措施,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手段,A正确;保护区内众多的动植物、微生物及其所处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B错误;湿地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保护区遭到破坏将直接威胁到附近水域的生态安全,D正确。14.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响应这一号召,2017年洞庭湖环境保护行动全面展开: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和湖州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一系列措施陆续开展。根据以上措施及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砍伐欧美黑杨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B.沟渠塘坝清淤增蓄、拆除外湖砂石场将有利于提高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C.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D.长期在洞庭湖进行珍珠养殖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水华现象答案A解析砍伐欧美黑杨的目的是遏制外来物种入侵,保护当地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15.(2019·珠海模拟)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识。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圈内所有生物共同构成生物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引入能大
本文标题: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2部分小题快练666第5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52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