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十几减9》◆模式介绍培养核心素养需要正确教学模式作为载体,核心素养教学不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是利用设计好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激发和推动学生主体活动、能整合教材中内容,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在教师的策划、指导和支持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发现、提出与解决,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构建新知。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和学生共同为问题的解决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课程环节:讲什么——为何讲——怎么讲——讲怎样◆设计思路说明本节课通过认识十几减9的不同口算方法使学生逐步理解“想加算减”的算法。通过不同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的能力素养,逐步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因此,本课设计了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2个问题,从具体到抽象,以问题串的形式作为教学线索生成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讲什么1.教学内容(1)概念原理:退位减法;(2)思想方法:“想加算减”;(3)能力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2.内容解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内容,为本单元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下基础。本单元对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十分重要,是小学数学最为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单元为后续学习本册第四、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等内容打下基础。因此,教学本单元时,应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为何讲1.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十几减9的一些不同的口算方法,逐步理解并认识“想加算减”的方法;(2)通过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素养;(3)通过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步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目标解析:(1)十几减9有多种口算方法,教师主要让学生逐步理解“想加算减”方法;(2)理解不同的口算方法,体会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素养;(3)通过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步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教学重点】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怎样讲(一)教学准备1.教学问题:(1)虽然学生已经学过11~20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内容,但每个人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不一样;(2)学生对“想加算减”方法不一定能够理解透彻;【教学难点】理解“想加算减”的口算方法。2.教学支持条件:(1)学生已经学过11~20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内容。(2)PowerPoint。(3)教学用具--小棒。(二)教学过程【问题1】商店有13个桃,小猴买走了9个。看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这个答案呢?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设计意图:第1问:让学生能根据图中信息,整理出已知条件,能将问题清晰、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来,体会计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第2问:鼓励学生自主探索13-9的计算方法,可以摆小棒,也可以画图圈一圈。第3问:选择某种算法是根据学生自己思维习惯,让他们在实际计算与交流中进行比较,逐步加深认识,形成算法。预设师生活动:(1)学生会提出类似问题:有13个桃,小猴买走了9个,还剩多少个桃?(2)学生摆小棒,或者画图圈一圈,教师针对不同的计算方法及时点评,但每个学生并非要掌握所有的方法。第一种方法:从13个桃中先减去3个桃,再减去6个桃;第二种方法:从10个桃中减去9个;第三种方法:“想加算减”,9加几得13。(3)教师对多种算法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触类旁通,学生自主选择适应自己思维的某种算法。【问题2】用小棒摆一摆、圈一圈:12-916-9(1)你会怎样摆小棒?(2)你能用圈一圈的方法告诉我们你的思路?(3)还有其他的思路吗?设计意图:第1问:学生如何摆小棒,反映出他解决问题的思路,第一步对后续思维有直接影响。第2问:圈一圈反映的是学生的解题思路。第3问:学生思维需要开阔,数学活动中应该不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些同学通过“想加算减”计算得数。预设师生活动:(1)部分学生可能会将12根小棒完全摆在一起,教师需要及时点评,分成10+2的摆法更有利于后续的思维。(2)以12-9为例,学生可能先圈2根,再圈7根,说明相应的计算过程是先算12-2=10,再算10-7=3;学生也可能直接从10根中圈出9根,那么反映出的计算过程就是10-9=1,1+2=3.(3)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也可以计算出得数,学生直接从10根中圈出9根,反映出的计算过程是9+3=12。◆讲怎样(一)课后检测1、“想想做做”第2题15-9=17-9=设计意图:巩固“想加算减”。2、“想想做做”第3题设计意图:通过每组中加法算式推导出减法算式结果,这就是“想加算减”的本质。(二)教学反思略。《十几减8、7》池州市贵池区城关小学王园◆模式介绍培养核心素养需要正确教学模式作为载体,核心素养教学不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是利用设计好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激发和推动学生主体活动、能整合教材中内容,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在教师的策划、指导和支持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发现、提出与解决,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构建新知。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和学生共同为问题的解决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课程环节:讲什么——为何讲——怎么讲——讲怎样◆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继续探索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结合操作(例如摆小棒)说清楚不同算法的思考过程,初步形成小组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的能力素养,逐步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因此,本课设计了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4个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作为教学线索生成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讲什么1.教学内容(1)概念原理:退位减法;(2)思想方法:“想加算减”、“圈一圈”;(3)能力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2.内容解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内容,为本单元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下基础。本单元对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十分重要,是小学数学最为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本单元为后续学习本册第四、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等内容打下基础。因此,教学本单元时,应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为何讲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并利用具体操作探索、交流算法,认识十几减8、7的不同口算方法;(2)通过交流不同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素养;(3)通过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步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目标解析:(1)十几减8、7有多种口算方法,学生需要利用小棒操作,交流算法;(2)理解不同的口算方法,体会演绎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素养;(3)通过体验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步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教学重点】十几减8、7的口算。◆怎样讲(一)教学准备1.教学问题:(1)虽然学生已经学过11~20各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等内容,但每个人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不一样;(2)学生对小棒的摆放方法表示混乱,思路不清晰明朗必然导致摆小棒出现差错;(3)对“想加算减”算法应用不流畅。【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不同算法。2.教学支持条件:(1)学生已经学过十几减9的不同算法。(2)PowerPoint。(3)教学用具--小棒。(二)教学过程【问题1】15把唢呐,拿走8把,还剩几把?(1)你能用什么方法算出这个答案呢?(2)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设计意图:第1问:鼓励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圈一圈,让学生自主探索15-8的计算方法。第2问:选择某种算法是根据学生自己思维习惯,让他们在实际计算与交流中进行比较,逐步加深认识,形成算法。预设师生活动:(1)学生摆小棒,圈一圈,教师针对不同的计算方法及时点评。第一种方法:从15根小棒中先减去5根,再从剩下的10根中减去3根,这种思路的计算过程是:15-5=10,10-3=7;第二种方法:从10根小棒中直接减去8根,这种思路的计算过程是:10-8=2,2+5=7;第三种方法:“想加算减”,8加几得15。(2)教师对多种算法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触类旁通,学生自主选择适应自己思维的算法。【问题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5-7=13-7=(1)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设计意图:第1问:选择某种算法是根据学生自己思维习惯,让他们在实际计算与交流中进行比较,逐步加深认识,形成算法。预设师生活动:学生摆小棒,圈一圈。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1)教师对多种算法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触类旁通。【问题3】“想想做做”第1题。先圈一圈,再小组讨论各自的思路。设计意图:第1问: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思路,能让他们扩大思路,逐步加深对退位减法的认识,形成自己的算法。预设师生活动:(1)学生摆小棒,圈一圈。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2)教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触类旁通。【问题4】“想想做做”第2题。(1)你能根据图示看懂题意吗?(2)本题更适合哪种方法解题?设计意图:第1问:看懂题意是解题的第一步,因此能根据图示将题意理解清楚才能进行解题的下一步。第2问:本题根据图示,解题时需要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学生需要有清晰的判断能力。预设师生活动:(1)教师提示:与刚才的第一题相比,这一题更适合用什么方法来解题呢?(2)学生通过第一题、第二题的对比,认识到此题不适合圈一圈,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更便捷。(3)教师提示:做题时,要根据题目的提示,看清题意再解答。(4)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小棒摆一摆来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5)小组合作、交流。◆讲怎样(一)课后检测1、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1题。设计意图:通过每组中加法算式推导出减法算式结果。2、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题。设计意图:巩固退位减法。(二)教学反思略。《十几减6、5、4、3、2》池州市贵池区城关小学王园◆教学模式培养核心素养需要正确教学模式作为载体,核心素养教学不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是利用设计好的核心问题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激发和推动学生主体活动、能整合教材中内容,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在教师的策划、指导和支持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发现、提出与解决,在探索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获得新知,构建新知。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的一员,和学生共同为问题的解决开展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解决问题、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课程环节:讲什么——为何讲——怎么讲——讲怎样◆设计思路本节课通过认识十几减6、5、4、3、2的不同口算方法使学生加强对退位减法的理解。通过不同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的能力素养,逐步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本课设计了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5个问题,以问题串的形式作为教学线索生成教学内容,为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讲什么1.教学内容(1)概念原理:退位减法;(2)思想方法:“想加算减”;(3)能力素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2.内容解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中已经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10以内
本文标题:核心素养【教学设计】《20以内的退位减法》--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8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