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长春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汇总--14篇
1长春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汇总--14篇1.朝三暮四--2.1课文--P12--5上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直译】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理解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得到了那人的关心。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实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不听从自己,就先瞒哄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猕猴们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吗?”猕猴们听了都趴在地上,感到很高兴。【注释】选自《庄子》。狙(jū):猕猴。赋:给。芧(xù):橡实,橡子。皆:都。成语资料【解释】: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近义词】:朝秦暮楚、反复无常【反义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2.相濡以沫--2.2课文--P14--5上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课文内容)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翻译】泉水干了,两条鱼一同被搁浅在陆地上,互相呼气、互相吐沫来润湿对方,显得患难与共而仁慈守义,倒不如湖水涨满时,各自游回江河湖海,从此相忘,来的悠闲自在;与其称誉尧而谴责桀,不如把两者都忘掉而把他们的作为都归于事物的本来规律。注释:选自《庄子》濡:沾湿;沫:唾沫。呴:张口呼吸;嘘气。相关成语【近义词】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反义词】自私自利、背信弃义【同韵词】失魂荡魄、知命不惑3.买椟还珠--2.3课文--P15--5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课文内容)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翻译楚国有一个向郑国人卖他的珠宝的人,用一种叫做木兰的香木制做了一个匣子,用肉桂、花椒等香料熏染,用珍珠和宝石来连接,用美玉来装饰,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郑国的人买了他的匣子,却归还了他的珍珠。这真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注释:选自《韩非子》。椟:木匣。珠:珍珠。木兰:一种香木。薰:通“熏”。用香料熏染。桂椒:肉桂和花椒,都是香料。玫瑰:美玉。缉:通“缉”,连缀。翡翠:绿色的玉石。【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反义词】去粗取精4.荔枝图序--10.3课文--P84--5上荔枝图序唐白居易荔枝生巴峡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③。叶如桂,冬青④;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译文:荔枝生于四川湖北一带,树的形状团团像车上的帷幕和篷盖;叶子像桂树叶,冬天还是青色的;花像菊花,春天开放;果实像丹砂一般地红,夏天成熟;众多果实聚在一起像葡萄;核像枇杷核;壳如红色丝绸;膜如紫色的绸缎;瓤肉莹白像冰雪;浆液甜酸像甜酒和奶酪。大致就是那样,它的实际情况比它还要详细。如果果实离开树枝,一天变颜色,两天香变了,三天味变了,四五天外,色香味全部离去了。注释:选自《白居易集笺校》。巴峡:指巴郡三峡,即巴县以东江面的石洞峡、铜锣峡、明月峡,水程九十里。在今四川省东部和湖北省西部。这里作者只说“荔枝生巴峡间”,其实我国生产荔枝的地方还有福建杭州等地。团团如帷盖:圆圆的像伞盖。帷盖:车的帷幔和篷,围在四周的部分叫“帷”,盖在上面的部分叫“盖”。华:同“花”。春荣:春天开花。荣,开花。丹:朱砂。朵如葡萄:结实像葡萄,一串串的。朵:指众多果实聚在一起,俗称“嘟噜”缯(zēng):古代丝织品2的总称。绡:生丝织成德薄稠;薄纱。醴酪:甜酒和酸醋。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南宾守:就是忠州刺史。乐天:作者白居易的字。冬青:冬天还是绿的。5.《论语》四则--10.1课文--P95--5下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注释:《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患:忧虑,担心。人:指别人。不己知:即“不知己”,不了解自己。由: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诲:教导。汝:你。知:同“智”,智慧。故:旧的。这里指已经学过的知识。新:刚刚学到的知识。贤:有德行的人。自省:自我反省。6.舍生取义--10.2课文--P97--5下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课文内容)注释: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为编者所加。这段文字大意是,孟子说:“鱼,是我喜欢的;熊掌,也是我喜欢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够都得到,我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热爱的;道义,也是我热爱的。如果不能够同时拥有这二者,我就舍弃生命而获取道义。近义词以身报国、舍身求法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7.苏武牧羊--1.1课文--P2--6上苏武牧羊【作者】蒋荫棠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zhān),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jì),旄(máo)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听笳(jiā)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群雁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wéi),三更(jīng)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xiōng)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注释:苏武(公元前140—公元前60年),字子卿,西汉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汉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没有成功,又把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19年不肯屈服。汉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才被遣回朝。旄:装饰古代使者所持之节的旄牛尾。匈奴:我国古代民族,战国时游牧在燕、赵、秦以北。东汉时分裂为南北两部。8.贾岛推敲--11.1课文--P102--6上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课文内容)因与岛为布衣之交。译文: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平民友谊。注释:贾岛:字阆仙,唐代著名诗人。作诗讲究炼字。赴举:参加科举考试。炼:琢磨。引:举。韩退之: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京兆尹:京兆地区行政长官。京兆,即今陕西西安。尹,唐代都城的行政长官。俄:很快。神游象外,不知回避:神不守舍,回避不及。谓:对某人说。遂:就,于是。辔: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累:连续。9.荆公改字--11.2课文--P104--6上3王荆公绝句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字;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注释:王荆公:王安石,字介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在他罢相后被封为荆国公。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吴中有个读书的人家中收藏着他的草稿。草,草稿。注:注解,注释。复:再。旋:又。始:才,方才。10.欧阳定稿--11.3课文--P105--6上欧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的《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注释:欧公:欧阳修,字永叔,宋代著名文学家。亦:也。顷:短时间。《醉翁亭记》:欧阳修的名作之一。是他参加范仲淹的改革受株连被贬,在滁州所作的。滁州:今安徽省滁县。环滁皆山也:围绕滁州的都是山。环,围绕。皆,都。11.《论语》四则--10.1课文--P84--6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论语》: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现在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时习:时常复习。说(yuè):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罔:迷惑。意思是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12.《列子》三篇-1-薛谭学讴-10.2课文-P86-6下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交衢(qú),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è)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注释】(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战国-----列御寇编撰。)《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薛谭:和下文的秦青,都是秦国善歌的人。讴:歌唱。穷:尽。弗止:不阻拦。饯于郊衢:在郊外的通衢给他饯行。饯,用酒食送行。衢:通往四面的路。抚节:打着拍子。抚:击打。节,一种打拍子的乐器,用竹子编的。声震林木:形容歌声响亮。响遏行云:形容声音高亢。遏,止住。谢:道歉,谢罪。求反:要求回去(接着学习)。反,同“返”。13.《列子》三篇-2-纪昌学射-10.3课文-P88-6下甘蝇,古之善射者,彀[gòu]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máo]悬虱于牖[yǒu,],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jì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ɡǎn)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课文内容)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译文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野兽就会倒地,飞鸟就会落下。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领却超过了他的师傅——甘蝇。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梭子练习不眨眼睛。练习三年之后,即使是锥子尖刺到他的眼皮上,他也4不眨一下眼睛。纪昌把自己练习(不眨眼)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
本文标题:长春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汇总--1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793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