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感觉、心理姓名:文娟时间2018/3/26案例:今天下午午休下课后,孩子们在教室外面自由活动,过了一会儿杨乐晨捂着右边的脑袋哭着来找我,同时温晨耀也跟着进来了,我还没来得及问发生了什么事,他已经开口说:“温晨耀把我摔倒在地上,头可疼。”我看了下他指的那个部位,没什么大事,就对着他说:“老师知道你现在头很疼,你先自己呆一会儿。”我对温晨耀说:“你来说一下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温晨耀说:“刚刚我和郭天宇在那玩儿,杨乐晨过来抱着我的脖子想把我摔倒。”一副很委屈的样子边说边做动作。我观察杨乐晨的情绪能好点儿了,问他:“是这样吗?”他说:“不是的。”我又重复了一下温晨耀的话,问杨乐晨:“是这样吗?”他肯定的说:“不是的。”我让杨乐晨说一下事情的经过,他说:“我只是抱着他的脖子,没有要摔倒他。”温晨耀说:“不是的,他抱着我的脖子就这样把我往地上摔,边说边做动作。”杨乐晨说:“我没有想把他摔倒,我只是和他在玩儿。”我问温晨耀:“是这样吗?”他说:“我没和他玩儿,我在和郭天宇玩儿,他就过来抱着我的脖子想把摔倒。”这个时候我才听明白事情的经过。我给杨乐晨说:“你感觉你在和温晨耀玩儿,但是温晨耀感觉你想把他摔倒,我们每个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如果下次你想和他玩儿,你可以先问一下他‘我能和你一起玩吗?’他同意之后你们就可以一起玩了。”杨乐晨好像听明白了,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没过几秒钟他对我说:“我抱着他的脖子跟他说:‘咱们玩摔跤吧?’他同意了。”我转过头问温晨耀:“是这样吗?”他点头默认。我问他俩:“刚才下课期间,温晨耀和郭天宇在玩儿,杨乐晨过去抱着温晨耀的脖子,说‘咱俩一起玩摔跤吧?’温晨耀同意了,在玩的过程中把杨乐晨头摔在了地上,是这样吗?”两个人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的。”事情终于水落石出了。我告诉他们以后不要在楼道玩耍,更不能玩危险的动作。这时候我观察到杨乐晨的情绪已经缓和了许多,从刚才疑惑、焦虑的情绪中走出来了。分析:感觉不可能被人代替完成,也不可能被人教出来或是被人灌输进去,它是自己内在世界发生的生命体验。对于儿童来说,他对世界、对自己的接纳,首先要经历感觉、心理,然后才流向认知的程序。刚开始杨乐晨认同了可能是他做得不对,但他没有真正接受,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之前温晨耀说的话上,在心理经过梳理说出来。这一心理活动,需要孩子亲身体验他才能够接纳它,让孩子自己感觉,自己转化,自己提取,自己整合。这个过程一定是缓慢的,老师需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帮孩子理清这些散乱的意识。
本文标题:观察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85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