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2010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一、2010年中国收支总体情况中国国际收支交易规模及其与GDP之比2010年,全球经济总体呈现复苏态势,我国涉外经济总体趋于活跃,国际收支交易呈现恢复性增长,总体规模创历史新高,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95%,较2009年上升13个百分点,贸易、投资等主要项目交易量均较快增长。经常项目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5.2%,与2009年的比例基本持平,仍明显低于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高点。国际收支统计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4.3%,较2009年下降0.7个百分点。主要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年内呈现一定波动。境内市场主体的负债外币化倾向依然较强,外债规模有所上升,外汇贷款继续增加。2010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05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2009年为下降40%;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2009年为增长8.5倍。各主要项目情况如下:1.货物贸易顺差与2009年基本相当201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进口增速快于出口,货物贸易顺差未现大幅增长。按国际收支统计口径,2010年货物贸易出口15814亿美元,进口13272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1%和39%。货物贸易顺差2542亿美元,较上年略增2%。2.服务贸易逆差收窄2010年,服务贸易收入171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支出193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逆差221亿美元,较上年下降25%。3.收益项目顺差大幅增加2010年,收益项目顺差30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2倍。由于我国对外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投资收益净流入182亿美元,2009年净流入1亿美元。同时,我国海外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继续增加,2010年职工报酬净流入12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0%。4.外国在华直接投资和我国在外直接投资均较快增长2010年,直接投资顺差124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8%。其中,外国在华直接投资持续净流入,全年达到185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2%。我国在外直接投资规模继续增加,2010年净流出60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7%。85.证券投资净流入下降2010年,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240亿美元,较上年下降38%。其中,我国对境外证券投资净流出76亿美元,2009年为净回流99亿美元;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入31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6.储备资产平稳增长2010年,剔除汇率、资产价格等估值因素影响,我国新增国际储备资产4717亿美元,较2009年新增额扩大18%。其中,外汇储备增加4696亿美元,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增加22亿美元。、二、差额形成的原因1、储备率过高的结构性失衡。我国经济增长失衡的根本原因是储备率过高。2、非对称性的国际收支政策。即我国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奖出限入”以及“超国民待遇”政策的杰作。这些政策制度使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导致资本项目流入大于净流出的格局。由于我国的人口数量极多,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产业和领域,以加工贸易出口为主。3、优惠政策和廉价劳动力成本吸引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法律、政策,再加上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使我国逐渐成为国际产业链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同时,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国内企业往往借助境外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从而增加了资本的快速流入。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也促成了出口的增长。4、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我国技术出口的多重限制。发达国家为了避免能源、资源、高端技术和科技产品的外流,几乎避免它们的出口;而我国由于劳动力廉价,从而致使产品价格低,使它们在国际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人们更愿意出口。这样,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出口就越来越少,而我国的出口则越来越多。5、较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由于人们觉得人民币会在不久的将来升值,这对于做外贸的人来说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人们就不愿意持有外汇。出口企业尽可能早收汇、多结汇;进口企业则推迟和减少购汇、付汇;个人也不愿意持有外汇。这些行为致使我国资本流入增加和资本项目顺差过大。三、国际收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始终保持经常项目顺差、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的“双顺差”格局,总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国际收支平衡与否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国际收支持续顺差表明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的外汇储备数量非常多。持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固然是一国经济实力的体现,但经济的外部失衡也会对我国国民经济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1、持续顺差会导致本币汇率上升,抑制出口,削弱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人民币汇率上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国家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持续性顺差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大量的外汇供应,这就增加了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导致本币汇率上升,从而提高了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也就是说对本国来说对出口不利,对进口有利,使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少了竞争力。2、持续顺差会使国际储备大量增加,国内货币供应量增加,从而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大。如果国际贸易出现顺差,这就说明国内的大多数产品是被出口到国外的,这样我们国内的商品就会供不应求,从而导致国内货物物价上涨,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出口公司将出售大量外汇兑换本币收购出口产品,从而增加国内市场的货币投放量,进而带来通货膨胀的压力。3、持续顺差容易引起国际摩擦,不利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由于我国近几年来国际收支都是顺差,这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特别是国际收支为逆差的国家心里特别不爽。所以他们就想尽办法来阻止我国的对外出口,比如反倾销、反补贴等等措施。4、一些资源型国家如果发生过度顺差,就意味着国内资源的持续性开发,会给这些国家今后的经济发展带来隐患。由此可见,顺差对于一国的影响还是相当大的,因此为了避免过度顺差给一国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就要想一些措施来克服它。以下就是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对策:(1)降低我国过高的储备率。加快改革我国初次收入分配制度和工资形成机制改革。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完善金融运行法律、法规的建设。中央银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2)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把我国的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努力改造成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产品更有技术含量,能用更少的人力物力获得更多的利润。(3)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国家应该要支持企业到境外去发展,尤其是去发展有技术含量的产业,这样就能弥补我们境内的不足。四、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展望(一)形势展望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将保持较大顺差格局。首先,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将稳步回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1年1月份预测,2011年全球经济增长4.4%,较2010年增速小幅回落。其次,我国经济将在世界范围内保持相对较高增速,继续吸引外资流入。根据IMF预测,2011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分别增长2.5%和6.5%,而我国经济增速将超过9%。第三,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宏观政策出现分化,利差、汇差等因素可能使得套利资金净流入增加。最后,受国内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和境外融资成本较低等因素影响,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活动可能趋于活跃。国际收支状况有望继续改善。主要发达国家就业形势短期内难以明显改观,将呈现“无就业增长”,再加上去杠杆化进程的持续影响,消费有待进一步提振。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十二五”期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将继续加快,内需将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经济复苏快于其他国家,进口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速,贸易平衡状况可能进一步改善。国际收支运行可能呈现一定波动。宏观经济环境仍不稳定,全球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发达经济体内生动力不足,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压力明显加大,经济可持续增长也面临挑战。同时,国际39金融市场存在较多不确定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尚未根本解决,金融体系风险与主权风险相互交织,金融机构持续去杠杆化进程可能导致市场波动。新兴市场经济体应对资本流入压力的措施一是以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收紧国内流动性二是以本币升值抑制投机资本流入三是以资本管制抑制“热钱”投机套利四是以拓宽资本流出缓解外汇流入压力五是以宏观审慎监管措施压缩国内资产价格泡沫(二)政策取向“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是“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我国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拓宽资金流出渠道,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也是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主要预期目标。同时,在当前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我们还要密切监控跨境资本流动,防范“热钱”流入。下一阶段,外汇管理部门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加快转变外汇管理理念和方式,深化外汇管理重点领域改革,积极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一是严厉打击“热钱”等违法违规资金流入。加强对外汇形势的深度分析,完善应对跨境资金异常流动的预案,保持对“热钱”的高压打击态势。二是加快推进进出口核销改革等便利化措施。深化货物贸易管理改革,在推广进口付汇核销改革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出口收付汇核销整体改革。三是稳步推进资本和金融项目和外汇市场等重点领域改革。支持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结汇改革等相关试点,研究进一步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积极完善外汇市场发展,丰富人民币对外币衍生产品。四是完善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和管理。以加强国际收支统计监测为重点,完善国际收支和银行结售汇统计制度,提高数据质量和透明度,优化国际收支风险监测预警指标和方法。
本文标题:2010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852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