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一、突出个别师德现象忽视普遍师德问题二、重视师德观念改变忽视师德能力提升三、片面强调奉献精神忽视教育目标达成四、过于追求快乐收益忽视配享幸福条件五、强调外部消极影响忽视自我内部改变典型师德=热点师德问题?两个极端:神圣化与妖魔化普通教师的师德在哪?飘零的小红花老师,叫我!“问题学生”的主动提问常常得不到重视,这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失落感。比如有次学生3一边举手一边说着“老师老师”,显然是有问题想问,老师一开始试图无视,结果学生3一直坚持,最后不耐烦地让他说,听完后又无视,过了一会儿其他同学问了个相同的问题,老师却很仔细地回答一番,这时候学生3的表情很受伤。教师在课堂讲解卷子,学生们边听边改自己做过的卷子。师:***,你怎么不动笔?生:(怯生生地)老师,我答对了。师:(脱口而出)你还有答对的时候啊?生:……师:(猛然意识到有听课的,忙补充说)答对好,越多越好。您上课时总喜欢头朝想门边的那一大组的同学,眼睛看着那边的同学。其实更确切来说,是看向前几排的同学。我知道前几排的同学总是能对您课上的问题给予迅速且完美的回答,您给她们更多的关注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可是,课堂是只由那些同学组成的吗?只有那些同学的回答才是需要被第一时间关注到和倾听到的吗?您有时候只是瞟一眼另一大组的同学,这让我们很心寒。既然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那么教师理应是面向全班同学授课和提问,怎么能把90%以上的注意力放在靠门边的前几排的同学呢?!或许您的头和眼睛总是朝向门边的原因是您讲课时的姿势。只有连身体朝向某个方向,头和眼睛才会一直朝向那个方向。我们需要改变教有余而育不足困境!师德的存在形态显性师德:有为的师德隐性师德:无为的师德师德是一种隐性德育!教师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教师的言行举止具有重要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对学生最主要和深远的影响是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方面教师作为教育主体和教育工具的复合体统一于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人格作为教育影响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为转移选择教师就等于选择了某种道德生活方式!教师概念充斥着事实与价值的纠结:作为事实存在的教师,它是一种现实的职业类型;作为价值而存在的教师,它则更多地指向一种道德的期待和判断。因而,教师这个概念既是描述性的,同时又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从后者来看,教师实质上已经具有了一种道德范型的意义,这就使得教师自身成为了一种道德评价的标准。现代教师观:“因为这个人的存在而信任这个世界——这是教育关系最内在的成就。因为这个人存在,无论虚无如何占据你的内心,也不可能是一片渺茫。因为这个人存在,在黑暗中仍有光,在恐惧中仍有救赎,在同胞们的麻木中仍有大爱。”——马丁·布伯师爱=爱心?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积极手段,为的是个人向社会化进一步发展,达到自我素质的完善。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制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我们到底缺什么?爱心or爱能?(一)教师关爱核心:爱要有方!关键:“爱心”与“爱能”相匹配前提:准确识别学生需要!学生品德心理发展阶段:教育内容和立场学生品德心理类型特征:教育态度和方法学生成长心理主题诉求:教育核心和价值发展阶段心理类型成长主题1.学生品德心理发展阶段情境:学生上课睡觉教师:醒醒,你违法课堂纪律了。你不知道学生守则规定学生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能睡觉吗?学生:睡觉有什么大不了的,我又没有影响其他人。教师:你怎么能这么讲?假如上课人人都睡觉,我这个课还怎么上?学生:这跟我有什么关系?教师:醒醒,上课睡觉会影响你的学习,难道你不怕再被家长批评吗?学生:学校那条规定说上课不能睡觉了?教师:虽然校规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上课睡觉,但你自己的学业你总得考虑吧,不然考不上大学看你到时候怎么办?学生:考不上大学又不犯法,这是我的事情,不用你管。怎样和学生讲道理呢?欧洲有一个妇女患有一种特殊的癌症,生命垂危。医生诊断后认为,只有一种药物能救她的命,这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新药——镭。该药成本较贵(400美元),而药剂师的索价是成本的10倍(4000美元)。病妇的丈夫海因兹多方求援,只凑到药费的一半(2000美元)。海因兹把实情告诉药剂师,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请求把药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赊账,但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此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兹走投无路,竟铤而走险,在晚上夜深人静时撬开了药剂师经营的药店的店门,为妻子偷走了药物。向儿童提出的问题有:1.海因兹该不该偷药?为什么?2.海因兹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阶段一: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阶段二: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阶段三:以人际和谐为准也称为“好孩子”取向阶段四: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阶段五: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阶段六: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了解儿童思维发展的水平;——引起儿童真正的道德冲突;——向儿童揭示比他们高一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主动接受比自己原有道德推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鼓励学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断付诸行动。-23-2021/1/8看戏:为了不影响观众,剧院规定凡迟到者只能等到第一场落幕休息时方准入场。首场戏已开演10分钟,你才赶到剧院,门卫将你拒之门外,你会怎么办?•A千方百计地力图说服检票员让自己进去,甚至把手表拨慢,表示未曾迟到;•B寻找机会,趁检票员不注意而迅速溜入场内;•C去小卖部看看转转,耐心等待第一场结束再入场;•D抱怨自己总是不走运,忿忿不平地离开剧院返回家中,索性放弃看戏。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24-2021/1/8气质与神经类型内外向情绪稳定性行为特点胆汁质(兴奋型)外向不稳定暴躁、好动、攻击、兴奋、善于社交、冲动、乐观、积极多血质(活泼型)外向稳定有领导能力、无忧无虑、灵活、活泼、逍遥自在、敏感、健谈、开朗、社交型的黏液质(安静型)内向稳定被动、谨慎、有思想、温和、能控制、可信赖、脾气好、安静抑郁质(抑郁型)内向不稳定寂静、不善社交、保守、悲观、严肃、刻板、焦虑、忧虑气质类型典型代表人物多数人胆汁质(兴奋型)张飞、李逵略偏、二混合、三混合、四混合多血质(活泼型)浪子燕青黏液质(安静型)林冲抑郁质(抑郁型)林黛玉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目的不同:前者解决价值问题,后者解决事实问题方法不同:前者规范引导为主,后者重在疏解宣泄二者联系:相互促进重点关注:情绪体验、情绪诉求、情绪管理老师,我被人打了!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是宽恕。同情并不等于你认同或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的。4.让孩子关注问题的解决。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他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你的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1)公正的规定性平等原则弱势补偿原则(2)教师公正的内涵机会公正(起点):教育资源的分配评价公正(结果):一视同仁的对待10.7%21.9%39.8%18.6%8.9%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10.3%13.9%30.2%26.8%18.8%0.0%5.0%10.0%15.0%20.0%25.0%30.0%35.0%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4.9%7.2%13.8%35.1%39.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1.8%1.5%11.8%24.2%60.7%0.0%10.0%20.0%30.0%40.0%50.0%60.0%70.0%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35639013865020406080100120140160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很不符合,42,11%不太符合,59,15%一般,131,34%比较符合,87,22%非常符合,70,18%121961136162020406080100120140160180很不符合不太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成绩优异的学生比成绩良好和中等的学生更容易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均值差为0.43,P=0.024;均值差为0.42,P=.029成绩优秀也比成绩良好和成绩较差的同学更容易得到老师的眼神关注,其均值差分别为0.42(P=.018)和0.496(P=.027)在得到教师回应方面,成绩优秀的学生比成绩中等、较差、很差的学生更能获得老师的回应,均值差为0.61(P=.000)、0.70(P=.000)和1.17(P=.0020.05)在竞选班干部中,成绩优秀的同学比成绩中等和较差的同学获得更多机会,表现在均值差上则分别是0.51(P=.006)和0.68(P=.002)优秀的学生要比成绩中等、较差和很差的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均值差分别为0.37(P=0.012),0.73(P=0.000),0.73(P=0.025)。在上课被老师点名回答的次数上,受老师喜欢的学生比受老师一般的喜欢所获得的机会要多(均值差为0.43,P=0.000)在被老师的眼神关注的次数上,受老师一般喜欢的学生比受老师喜欢、一般喜欢的学生受到了更少的关注,均值差为-0.54(P=0.000)、-0.53(P=0.032)在“回答问题得到老师的回应”和“有问题得到老师的耐心解答”这些机会上,受老师喜欢的学生同样存在优势。(3)教师公正的特点教育性实质性一位教师在监考时发现一个学生抄袭了一道1分的题目。老师在学生试卷上打上“100-1”的分数学生非常惭愧,找老师承认错误教师在其试卷上打上“99+1”的分数1.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2.对学生的隐性尊重3.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最公正的教育报应性正义:强调学校或老师作为第三方根据学生所犯的过错给予相应的惩罚修复性正义致力于对学生违纪行为所造成的各种伤害的修复,而报应性正义则更多的是强调对学生违纪行为本身的惩罚。修复性正义主张违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是违规问题解决的第一责任人,而报应性正义则认为学生的违规行为要交由教师或学校作为第三方来进行客观的裁定。修复性正义由于主张违规者和相关利益者是违规问题解决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它非常强调问题解决的动机来源于当事者各方面内在的真实需要和价值诉求,而不是像报应性正义那样,主要依靠外在的权威力量来对违规本身进行控制。修复性正义对违规行为的规训诉诸于情感化的推理,即强调移情等情感在违规问题解决中的重要作用。而报应性正义在很大程度是强调理性优先,控制甚至是压制情感在解决学生违规问题上的作用。1.什么样的规则被破坏了?2.谁破坏了这些规则?3.规则破坏者该受什么样的惩罚?1.在违纪行为中,谁受到了伤害?2.他们的需要是什么?3.这是谁的责任?4.导致这一违规行为的原因是什么?5.这一事件的利益相关者是谁?6.利益相关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方法解决违规问题?强调3R:修复伤害(restitution)、解决问题(resolution)和关系和解(reconciliation)修复性正义作为一种解决学生违纪问题的基本原则,它不是简单地将违纪学生视为需要惩罚的客体,而是将其视做具有自我纠正和修复能力的主体;它不是孤立地将违纪学生从其所属的集体和学校中抽离出来,而是将个别学生的违纪与整个集体和学校的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学校的关系生态在预防和修复学生违纪行为方面的积极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解决学生违纪问题的程序,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主张对学生的尊重,因此具有浓厚的人性关怀和教育目的。Morality:Issuesofharm,welfare,fairness,rightsPers
本文标题:当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86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