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
1.自然辩证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界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学问。)(性质:属于哲学任务:为科学技术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迪,以帮助和促进而不是替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与实践.)(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自然观——关于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包括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及其规律性、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等;自然科学观——关于自然科学自身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包括自然科学的性质结构、发展规律、发展模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等;自然科学方法论——关于研究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一般方法论。)2.人类自然观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古代朴素的自然观(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粗糙,笼统,神秘)中世纪宗教神学的自然观(大倒退)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然观(新旧交替的阶段)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唯物但是机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的,联系的)早期的自然观被马克思主义称之为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了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终于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为自然观的进一步发展开启了大门。近代机械自然观,是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的。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械,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在唯物论方面,由于对自然界在细节方面认识的深入,有利于坚持自然观的唯物主义立场。在机械论方面:一、将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宇宙、人都是机器,抹杀了独特性。二、外因论,力学,力是使物体状态改变的的原因,所有物体的变化都是外力作用的。三、机械决定论虽然它在坚持唯物论方面比古代有了一些进步,但是其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却是人类对自然界总体认识上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并没有如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把唯物论坚持到底。18-19世纪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的重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建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在人们面前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自然图景:自然界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发展变化的,并不是如形而上学者所宣扬的那样,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从而在形而上学自然观上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缺口,这就为新的辩证自然观的确立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础。另一方面,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任务也由搜集材料进入了整理材料阶段,需要在大量经验材料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本质,找出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概括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显然,孤立、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研究任务是不相容的,迫切需要一种与这种研究任务相适应的辩证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并将这种世界观推广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全新的社会历史观-唯物史观,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它根植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混沌理论等为代表的系统科学的基础之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从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化合物直到人类,从微观领域直至宇观天体系统演化的自组织、自我运动、自我创造的辩证的演化发展的自然图景,深入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认为“系统”是总的自然界的模型。系统自然观最深层、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系统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自然系统不仅是确定的,而且会自发地产生不可预测的随机性;自然系统不仅是简单的、线性的,而且是复杂的、非线性的,阐发了自然界是确定性与随机性、简单性与复杂性、线性与非线性的辩证统一的思想。3.为什么近代形成机械的自然观?机械的自然观给科学带来的危害是什么?(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出版,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科学革命:它宣告了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同时也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原因:1)科学一开始,科学家形成了一种把整体分割为部分研究的习惯。并分成不同类,不同学科。进行深入研究,但忘记各学科、各类组成一个完整的世界;2)对牛顿力学的盲目崇拜;3)重实验,轻思维;4)这个时期接近成熟的科学有物理学中的力学5)科学家对凭空想象的一种厌恶,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经验主义。危害:1)使科学家和思维僵化;2)使科学没有预见性;3)危害科学的组织工作;4)造成了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却是人类对自然界总体认识上的一种倒退,因为它并没有如实地反映自然界的本质,从而也就不可能把唯物论坚持到底。)4.机械的自然观为什么必然被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所代替?机械自然观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质上是保守的,错误的.它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当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时候,它就起着阻碍作用了.它的缺陷就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在自然科学中它的阻碍作用主要表现在:(1)孤立静止地看问题,把自然界看成没有发展,没有质变和飞跃,所以它不可能深刻地提示自然界的规律;(2)陷于“维力论”“外因论”“机械论”不去探索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阻碍科学工作者大胆地探索和勇敢地突破;(3)机械自然观只是科学活动的实践中自发地形成的,这种自然观的严重缺陷却成了通向唯心主义的桥梁.这样,随着科学的进步,机械自然观已经变得陈腐,它将被新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取代.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物质观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他的物质性。2.物质世界是一个系统。3.物质结构的层次是无限可分的。运动观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固有属性.时空观时间,空间是物质存在方式。并不能独立于物质而存在,时间和空间两者不分。发展观自然是无限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6.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如何解决热力学第二定律所指引的不可逆的方向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所指引的不可逆方向所引起的矛盾?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世界的演化是复杂到简单,是不可逆的。而达尔文进化论则认为,世界演化从简单到复杂,也是不可逆的,进化的根据和条件:是系统自发地从无序到有序进化,必定是开放系统,必定发生于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有正反馈机制(催化,超循环机制),经由突变,涨落,放大从稳定到不稳定再到新的稳定。现代自组织理论的解释:1)不可逆过程如果发生在近平衡态附近,它的作用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正如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不可逆过程所导致的演化向越来越无序的方向退化。2)不可逆过程发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非平衡区,再加上其它条件,就有重要建设性作用。正如达尔文的进化论事务是从简单到复杂,然后从无序到有序。所以,不可逆过程既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也可以导致更加有序结构的产生。以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为代表的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证明,在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条件下,非平衡系统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经历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演化过程,这就为解决进化历史观与退化历史观的矛盾提供了科学依据。7.人与自然的关系,及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现实意义。关系:1)人类在自己的发展中不断地改造自然,周围的地理环境2)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又始终受着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种相互作用的桥梁就是人类的生产活动.1)自然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2)在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作用中,能动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辩证的自然观认为,人和自然构成一个统一的大系统,要使这个系统健康地向前发展,人与自然这二者必须协调,通过人的干预,或利用自然界本身力量,使自然平衡能为人类长远发展提供经济和环境利益.8.科学是什么?(对科学本质的探讨)1、科学的内涵①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考察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人对自然的能动的认识和改造关系。②科学是一种社会的、精神生产领域的劳动,这就揭示出科学这种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③科学是生产力,科学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因”④科学是社会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科学知识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精神财富;科学作为生产力的要素被资本用作致富的手段,因而本身也成为那些发展科学的人致富手段。/2、科学的本质属性①客观真理性——根本属性科学知识的客观真理性,在于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它的内容与客观存在的过程或现象相联系。科学具有内容上的客观真理性,是科学知识最根本的属性。②可检验性——科学关键的特征科学命题在可控条件下可以重复接受实验的检验,具有可检验性。可检验性要求对科学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应当给予明确的解释,并同时应当预言今后可能得出的实验事实。可检验性是科学关键的特征,它体现了科学的客观性。③系统性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是通过其严密的逻辑性体现出来的;它将客观知识采用概念、判断、推论等形式准确表达出来,而且必须自成一个系统,有自己的前提,论证和结论。④科学命题的主体际性科学命题的可检验性,必须能够在不同的认识主体之间实现;科学命题是主体之间达成的共识。9.科学划界有何意义?科学划界问题——区分科学与伪科学,其他非科学的界限问题。1)科学哲学发展的推动划界问题是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基础性问题);此问题由逻辑实证主义提出的,其核心是“科学划界”的标准。2)自然科学发展的要求自然科学以“实验科学”(实证科学)的身份来表明自身与信仰权威的宗教的分界。3)社会发展的需求(1)区分“科学”与“非科学”(早期)波普尔:“划界问题”是区分“经验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与“非科学”(哲学、宗教、艺术)的标准问题。科学:逻辑+实证;非科学:不可检验的知识理论体系(2)区分“科学”与“伪科学”“伪科学”:打着科学的旗号,内容却自称是“科学”的“非科学”。宗教是“科学”或“非科学”抑或“伪科学”?科学可以实证;而宗教只能信仰。“伪科学”的特点:冒充科学(打着科学的旗号),带有一定的欺骗性;对社会及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常见的伪科学形式包括①把神学、哲学当科学(诺查丹玛斯的预言)②把迷信当科学(血型与人的性格)③把幻想当科学(永动机、外星人)10.为什么伪科学能够流行?11.如何理解观察与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观察实验的作用及其重要性正如马克思(1867~所指出的:“研究必须搜集丰富的材料„„,。而科学研究所需的材料,是研究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得的。由此可见,在科学研究的主要阶段,第一个环节就是要通过调查、考察、观察、测量、统计、计算等(以上简化地统称“观察。或“观测”),·以及各种有关的实验、试验、化验、分析、鉴定等(以上简化地统称“实验。或“试验”),以获得丰富的、充分的材料。对于大多数的科研课题来说,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巴甫洛夫说:“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观察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也可分为量的观察和质的观察。其中量的观察就是测量(也称狭义的“观测。(1988,陈文林))。上述各种观察方法和途径,往往需要结合起来进行,或以某一种为主,而配以其他观察。这要视科研的性质和课题的特点而定。实验是依照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相应的物质手段(借助有关的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它具有模拟、简化、综合、强化,抑制或排除某些自然现象的作用,可以较为迅速、可靠、经济地认识自然和变革自然。实验可分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定性实验、定量实验、对照实验.析因实验,判决实验、中间实验、模拟实验等,这可根据科研的目的来选定。它们是科学研究中搜集材料、检验科学理论或假说的又一重要手段,可以配合观察来进行,也可单独采用。其中,析因实验用于结果已知,但影响结果的原因未知,是从已知结果去寻找未知原因的实验
本文标题: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及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878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