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能够抽出时间来听我说课,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信仰和人生追求。本文出自《战国策》,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齐国邹忌通过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联想到齐王的处境及治国之方,并以此向齐王进谏,齐王纳谏后广开言路,国家安定,国力强盛的事件,突出了邹忌的劝谏艺术和齐王的虚心纳谏。(二)说目标因为本课是篇幅相对较长的文言文,翻译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本文所涉及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比较多,并且分析人物形象也是本文的重点,所以我打算这节课分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完成阅读课文、翻译课文、掌握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的任务。我展示的是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文学常识和文言字词、文言句式。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3、学习和体会邹忌的说理艺术和齐王虚心纳谏的宽大胸怀,及其现实意义。重点:目标2、3,难点目标3(三)说教法1、讨论法:从不同角度设疑,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2、点拨法:针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进行点拨教学,使学生能够扩展思路,完成问题。(四)说学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我准备出示问题之后,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以及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来完成。老师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的字词和翻译等知识,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二、出示学习目标目标同上,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三、复习巩固文学常识和文言字词、文言句式。1.文学常识以填空形式大屏幕出示有关《战国策》的知识,指名让学生回答,以达到巩固文学常识的目的。2.字词读音大屏幕出示字词,先让学生读,然后再出示正确读音,重点强调“期”“昳”“冠”等字词,以达到让学生积累字词的目的。3.字词解释采用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对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掌握情况。强调“修”“弗如远甚”“面刺”等词语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等句子。4.字词特殊用法和文言句式。大屏幕出示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知识,指名学生回答,以达到巩固文言知识的目的。四、研读课文,回答问题大屏幕出示以下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1、这篇文章中出现了许多有趣的“三”,你能找出来吗?2、邹忌是如何进谏的?3、文中的齐威王和邹忌你更欣赏谁,为什么?1、“三”,贯穿全文,有“三问”“三答”“三思”“三比”“三赏”“三变”,通过对这些“三”的分析,达到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①“三问”邹忌关于自己与徐公谁美,这个问题,分别询问了自己的妻子、妾和客人。②“三答”妻子的回答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用了反问的语气,是对邹忌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美。妾的回答是“徐公何能及君也?”同样的反问的语气,但是与妻子的回答相比少了“君美甚”妾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她的回答充满了顺从的意味。客人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回答的比较随便,有应付的意味。(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分别读这三句话,以揣摩他们的不同之处)③“三思”,邹忌在一片赞美声中并没有沾沾自喜、飘飘然,而是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之后,思考妻妾客回答的原因,从而悟出其中的道理: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④“三比”,一比:拿“妻私臣”与“宫妇左右私王”进行了类比;二比:拿“妾畏臣”与“朝廷大臣畏王,”进行了类比;三比:拿“客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有求与王”进行了类比。三次类比的联想表明齐王遇到的情况和自己非常相似。最后水到渠成推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⑤、“三赏”听了邹忌的建议之后,齐威王说“善”欣然接受劝谏。并且颁布命令,设置了“上、中、下”三赏。随后提出问题:这个“上中下”三赏划定的依据是什么呢?根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⑥、“三变”,齐威王颁布命令之后,结果“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为什么会这样呢?表明随着时间的发展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弊端也越来越少。(这是谁的功劳?从侧面反应出邹忌进谏的功劳之大。)2、第二题主要让学生体会邹忌劝谏的艺术。让学生明确邹忌没有直接劝谏,而是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指出妻、妾、客美我的原因是私臣、畏臣和有求于臣。二是把家事同国事类比,拿齐威王和自己做比较,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威王接受纳谏。邹忌在进谏的过程中没有暴露游说的目的,并且用婉言相对,先对方之忧而忧,劝谏技巧非常高。3、第三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回答。邹忌:善于思考,善于辞令,勇于进谏。齐威王:开明君主,勇于纳谏,勇于改过,心胸开阔。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君主和贤臣,才能使齐国战于朝廷。五、扩展延伸大屏幕出示问题1.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考察学生在本节课获得的启发。启示:①在人际交往中,说话要尊重对方,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②人贵有自知之明③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六、动动脑古时候有个秀才和朋友们一起去一位官员家做客,吃饭的时候却惟独忘了给秀才盛饭,这时秀才说:-------,主人马上给他盛上了。想一想秀才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这个小故事,为学生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发散思维,考察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说话艺术。指名让学生起来回答,然后让全班学生当官员决定要不要给这个“秀才”盛饭。本题灵活掌握,如果时间不充足,就将该环节去掉。)七、(出示名言,既让学生积累知识,又让学生了解听取别人意见的重要性)与君共勉1、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2、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3、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八、课后练习大屏幕出示课后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九、板书家事类比国事妻----------私---------宫妇左右妾----------畏---------朝廷之臣客----------求---------四境之内第一个问题,课文中出现了很多的三,例如①“三问”邹忌关于自己与徐公谁美,这个问题,分别询问了自己的妻子、妾和客人。②“三答”妻子的回答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用了反问的语气,是对邹忌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美。妾的回答是“徐公何能及君也?”同样的反问的语气,但是与妻子的回答相比少了“君美甚”妾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她的回答充满了顺从的意味。客人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回答的比较随便,有应付的意味。(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分别读这三句话,以揣摩他们的不同之处)③“三思”,邹忌在一片赞美声中并没有沾沾自喜、飘飘然,而是在见到徐公,知道自己比不上徐公美之后,思考妻妾客回答的原因,从而悟出其中的道理: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④“三比”,邹忌从比美的事件中不仅悟出妻妾客各自回答的原因,他还思考到了国事,当时他可能会想啊:连我这么玉树临风、聪明绝顶的人都受到了蒙蔽,更何况是资质平平的齐威王啊!于是他就向齐威王进谏,邹忌认为“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一比:从“臣之妻私臣”联想到“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拿“妻私臣”与“宫妇左右私王”进行了类比;二比:从“臣之妾畏臣”联想到“朝廷大臣莫不畏王”,拿“妾畏臣”与“朝廷大臣畏王,”进行了类比;三比:从“臣之客欲有求于臣”联想到“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与王”,拿“客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有求与王”进行了类比。三次类比的联想表明齐王遇到的情况和自己非常相似。最后水到渠成推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⑤、“三赏”听了邹忌的建议之后,齐威王说“善”欣然接受劝谏。并且颁布命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这个“上中下”三赏划定的依据是什么呢?根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分别受上、中、下赏。⑥、“三变”,齐威王颁布命令之后,结果“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为什么会这样呢?表明随着时间的发展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弊端也越来越少。(这是谁的功劳?从侧面反应出邹忌进谏的功劳之大。)第二题邹忌没有直接劝谏,而是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来讲道理,现身说法,指出妻、妾、客美我的原因是私臣、畏臣和有求于臣。二是把家事同国事类比,拿齐威王和自己做比较,指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使齐威王接受纳谏。邹忌在进谏的过程中没有暴露游说的目的,并且用婉言相对,先对方之忧而忧,劝谏技巧非常高。
本文标题: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899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