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五年级(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试题经典及解析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试题经典及解析一、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1.列车上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风景,听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实在是无聊透顶。我想找个同行的旅客,聊聊天,打发时间。②首先把目光落在了对面的小伙子身上,年龄相仿,应该有共同语言。我正在考虑用什么活来开头,只见那小伙子打开随身带的电脑包,取出笔记本,放在腿上开始上网。于是耳朵里传来了QQ的提示音,原来人家有人聊天。③左边是个美女,一直侧脸向窗外看着,虽然咱不贪图什么艳遇,但是如果有一个佳人旅途相伴,聊聊天,也是很不错的。我整理一下自己的衣服,清了清嗓子,用尽量绅士一些的语调说:“你好,是不是没来过这里,见你一直在欣赏外面的景色啊?”话音落下,美女却丝毫没有反应。行细一瞧,人家秀发遮掩的耳朵里耷拉下一条黑线来,原来她在静静地听音乐,把整个车厢里的人都排斥在外。④我灰头土脸地苦笑一下,扭头看斜对面的那个大爷。大爷穿着非常朴素,慈祥的面容。一看就是个实在人,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大爷似乎觉察到我的目光一直盯着他,马上把手提包抱在怀里,把头埋下去,身子向我相反的方向扭了扭。我颇为尴尬,使劲咽了一口唾沫,站起身来。⑤我穿过车厢,走到了两节车厢的接头处。看见一个中年人在那里抽烟。我凑过去,掏出一支烟来,赔着笑说:“车厢里禁止抽烟,憋坏了,也过来抽一口。大哥,借个火。”中年人犹豫..了一下,掏出打火机递过来。我在火车的晃荡中把烟点着,吸了一口,把打火机还给他,说:“谢谢啊,大哥这是去哪?”⑥中年人把还剩下一大截.....的烟掐灭,说了声:“你接着抽,我回座位了。”⑦我正呆滞在那里,一个八九岁的阳光男孩出现在眼前,“叔叔,请问您,高大笔直的树就是白杨树吗?”1.第④段中画线句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文中作者选取了不同的人物交流,却均以失败告终,请你概括下不同人物的反应。3.本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像第⑤⑥两段中加点的词,请你对它们加以赏析。4.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结尾的妙处。1.写出了大爷外表的平易近人,与下文对“我”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反映出现在社会人际交往的冷漠。2.小伙子:上网聊天;美女:独自听音乐;大爷:扭过身子不理我;中年人:掐灭烟回车厢。3.“犹豫”写出了中年人对“我”的不信任,内心不是很愿意借“我”打火机,剩下一大截,说明烟还没有吸完,中年人只是不想搭理“我”而熄灭了烟,这样的细节描写进一步深化了主旨。4.阳光男孩的主动交流与前文其他人的表现形成反差,引发我们对人际交流问题的思考。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给人回味与思考的空间。2.奇遇①老王洗澡从来不买搓背票,就只掏5元钱,尽情地泡,泡透了自己搓洗,然后就坐在池子边上自己修脚。修脚的工具也是没花一分钱,修脚刀全是自制的,那双脚让他修得有点惨不忍睹。②这天,老王泡透洗完后又坐在角落给自己修脚时,一个白白胖胖的小伙子凑过来,笑眯眯地看他的脚,看了一阵说:“大爷,您这脚不能这么修了,我帮您修。”老王慢慢抬起老眼,瞅着小伙子,幽幽地说:“刚来的吧?”小伙子不明白话意,发愣,旁边几个老洗客大笑起来,也都把小伙子当成刚来做修脚生意的了,有人说:“小师傅,你要是能做成他的生意,我白给你100元!”③小伙子很腼腆,红了脸,走了。④老王自己修完脚,跛着脚出澡堂,回家。开门进屋,在关门时吓了一跳:那小伙子竟跟着他,看着他笑:“大爷,我想给你修修脚。”⑤老王好气又好笑:“我明给你说吧,我从来不做好事,你再难,也别想从我这里挣到一分钱!”小伙子笑了:“大爷,我不要钱。”⑥老王想了想,就让小伙子进了门,决定让小伙子见识一下他老王的厉害。小伙子很高兴,问着忙着,弄好一盆热水,又兑了些随身带着的药水,泡着揉着,然后擦干,坐下,将脚放在他的腿面上,拿出一套专业修脚的工具,很老练地修了起来。老王不吭声,心里在说:“你修得再好、再会感动人,我也不会给你钱,反正我提醒过你!”⑦小伙子用了半个多小时,才把老王这双脚正规地修了一遍,收好工具就走,交代老王说:“大爷,您这脚一次是修不好的,我会再来,您千万别再自己修。”老王笑了:“你是说下次再给你钱?”小伙子笑说:“我说过了不要钱,大爷您放心好了。”⑧老王冷笑自语:“你小子啥时要钱我啥时让你还我原来的脚!看谁耗过谁!”⑨第二天,老王在晚报上看到一张照片,正是那小伙子,原来他是一家美容院的修脚工,8年前就开始为老人免费修脚……老王纳闷了,小伙子为啥要免费为老人修脚?他这一生上当受骗太多,早就不相信有什么好人了,怎么碰上这么大个意外?⑩过了几天,小伙子果然又来为老王修脚了。修的过程中,老王问:“孩子,你这是为啥?”小伙子将老王的脚抱在怀里,说出一个故事:10年前,他是一个要饭的孤儿,有一天被几个小偷围打,几个拉板车的老人救了他,还凑了60元钱给他,让他学好……后来他在澡堂学会了修脚,再后来去了一家美容院……他一直在店外免费给老人修脚,他相信一直修下去,一定会修到那几个拉板车的爷爷的脚。⑪第二天,老王做了一件让许多人都吃惊的事。第三天,老王再去那澡堂泡澡时,熟人们围着他笑闹起来,问他太阳为啥从西边出来了?他啥也不说,一时也难说清楚。⑫原来,老王为灾区捐了3000元钱,被列在社区红榜上了。10年前,他只是和几个脚力老友一起帮了一个孩子,这孩子从此就做好人来报答好人。看来,做人处事,老把人往坏处想就不如把事往好处做,好人好事好世道都是有因有果的。1.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文章第⑦段画线句子中“老王”和“小伙子”在告别时都“笑”了,请结合上下文内容,理解两个“笑”的含义。(1)老王的笑:(2)小伙的笑:3.结合作品,分析小伙子这一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特点。4.文中说:“做人处事,老把人往坏处想就不如把事往好处做,好人好事好世道都是有因有果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句话的理解。1.老王遇上了免费修脚的小伙,发现他是10年前救助过的孩子。小伙的善良唤醒了老王冷漠多年的心。2.(1)老王的笑:猜到小伙意图,对小伙有嘲讽之意。(2)小伙的笑:对老王猜疑不放在心上,表现小伙的坦然。3.知恩图报、真挚、善良。4.示例: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要相信好人有好报,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就好比我们天天打扫校园卫生,我们为学校做劳动,学校也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3.母亲的味道钟秀华①从记事起,母亲的味道便与厨房息息相关。她常常穿着陈旧的粗布衣服,一日三餐不厌其烦地摆弄着锅碗瓢盆,将油烟味悉数纳入衣服、毛发的每一条缝隙里。走到哪里,她的身上都散发着招脾般的气味,仿佛永远都脱不了家庭主妇的标签。于我而言,母亲的味道已是楔入心灵几十年的最温暖的味道了。②每天清晨,母亲必是第一个起床,拿了一把笤帚扫去灶台上的杂垢,然后开启锅灶。接着,她挑着一担大木桶,去河边担水,将厨房里的大缸小瓮全都填满了才肯放下扁担。米饭煮至半热,母亲便把一双儿女喊醒。她眼疾手快,盛一碗刚捞起来的米饭,左三圈右三圈,三五下就捏成了一个大饭团。饭团香喷喷的,由于捏挤得紧实,咬在嘴里很有韧劲,那是小时候我和哥哥每天清晨的第一道美味。偶尔,母亲还会奢侈地给饭团挖一个小窝窝,再放上一小勺白糖,这又增加了我们兄妹的期待。③父亲喜欢吃本地的特色小吃,诸如红薯叶米粿、饭包肉圆、薯圆、艾米粿等都百吃不厌。母亲自外地嫁过来,原本对这些小吃的做法一窍不通,但母亲天生有着好学好胜的本领,每当别人家做这些小吃时,母亲经常自告奋勇去打下手。一来二去,就让她给全盘掌握了。于是,当红薯叶长势旺盛的季节,母亲的厨房里时常飘散着红薯叶米粿的清香味。逢年过节,母亲总不忘蒸好一屉一屉的饭包肉圆,父亲常常吃得赞不绝口。父亲是个放映员,经常走村串户地放电影,百家饭、百家味都尝过,却还是觉得家里的饭最合胃口。在家的时候,他常常坐在灶堂里帮母亲烧火,一边比对着村里哪个媳妇做的饭如何:“张家的太咸了,李家的半生不熟,还是老婆做的好吃啊!”此时的母亲抿嘴一笑,自是满心的得意,对于手上的功夫,又多了几分用心。④母亲的厨房里,做的永远都是家里人需要的食物。嫂子娶进门时,很快怀孕了,于是厨房里又长期飘荡着煲汤的香味。母亲买来新鲜的猪肚,买来活楞楞的小母鸡,一天一天变着花样地做给嫂子吃,直到嫂子诞下一个七八斤重的小男婴。再后来,母亲又将安排一日三餐的重心转向了孙儿辈。红枣、莲子、排骨轮番上阵,将侄儿养得白白胖胖的。最难忘的,还是我患胃病的那几年。母亲到处打听了偏方,什么猪心煨食盐、猪肚炖胡椒、老母鸡炖仙人掌等等凡是相信有用无害的食物,都让我吃了个遍。最终我的胃疼病好了,但我却不知到底是吃哪种偏方好的。这中间母亲付出了多少的辛劳,早已是无法计数了。⑤直到今天,已经成家的我,还赖在母亲的厨房里蹭饭吃。母亲总是冲着我们的喜好备菜,可是当我扪心自问,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时,却发现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回答。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⑥我望着站在厨房里的母亲,她的背已经因为长年的劳碌而佝偻了。我用力地呼吸着母亲身上的气味,那一缕缕浓重的厨房味,饱浸的全是母亲的爱与付出呵!(选自《中国艺术报》,略有改动)1.请根据全文内容,说说题目“母亲的味道”的具体含义。2.品读第②段和第③段画线的句子,谈一谈你在其中体会到了什么。第②段:第③段:3.选文第⑤段中,“母亲是天下最好的母亲,而我,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深刻理解。4.作为结尾段,第⑥自然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5.本文中,作者用朴实的文字描绘了朴实的母亲给“我”的踏踏实实的幸福。相信你也曾经体会过这种平淡生活中的幸福,能写一写你生活中平淡的幸福吗?1.一语双关,既指母亲为家族成员所做的各种美食的味道,也指母亲对家族成员的关爱与付出的爱的味道。2.第②段:动作描写,“盛”“左三圈右三圈”“三五下”“捏”等词语写出了母亲厨艺的娴熟,以及对子女的关爱。第③段:语言描写,通过父亲对母亲厨艺的赞美,侧面烘托母亲对家人的关心,以及父母亲之间的恩爱。3.母亲总是冲着我们的喜好备菜,用一辈子的付出,关爱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所以说是“天下最好的母亲”。母亲为了家,长年累月付出,而“我”却不知道母亲“最喜欢吃的是什么”,“我”对母亲的关心不够,所以说是“天下最不懂事的女儿”。作者通过对母亲、母爱的赞美和自我批评,含蓄地呼吁人们多关爱父母、关心老人。4.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文章中心;结构上:照应开头,使全文结构严谨。5.略4.卖豆浆的孩子鲁先圣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有十一二岁的年龄。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②最初发现这个卖豆浆的孩子,我以为是孩子的父母正巧这几天有什么事,让孩子代替几天罢了,也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但是,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门口吆喝鲜豆浆的声音却一直是这个孩子,一种好奇心驱使着我走出了家门,我实在想了解个究竟。③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我的心中有很多的疑问与不解,在当今这个时候,这么小的孩子,应该是早晨起不了床,被父母吆喝起来吃早点去上学了,而他却早早地在这里卖豆浆了。他一定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有着许多同龄孩子所没有的经历和背景。我总想找个机会与他pān()谈,但看到他辛苦忙碌的样子,我虽然想急于了解却又不忍心打扰他。④这一天,下了小雨,但是,孩子的吆喝声依然准时传来,我从家里走出来,发现他依然像往日一样站在小区的门口磨着豆浆。买豆浆的人很少,到我买的时候,我趁着没有人,就问他:你爸爸妈妈呢?怎么天天就你一个人?他回答说爸爸妈妈在另外两个地方卖。我又问,你卖了多长时间了?他说一年多了,从10岁开始就卖。看着面前这
本文标题:五年级(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阅读理解试题经典及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7391569 .html